江门市“长者饭堂”的出现,老人们一日三餐无烦忧

近年来,长者饭堂的出现,为解决辖区内老人用餐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广东省江门市20多家长者饭堂,从社区到乡镇,给长者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成为所有参与成员的共同祈盼,希望长者饭堂长久经营,越办越好。

江门市“长者饭堂”的出现,老人们一日三餐无烦忧

天福社区长者饭堂工作人员在为老人们分餐


江门市“长者饭堂”的出现,老人们一日三餐无烦忧

老人们在潮江路的益食堂用餐


现状

长者饭堂受欢迎

汲芳里一号,是蓬江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所在地。每天清早,这里就慢慢变得热闹起来,来自周边的老人们陆续来到这所属于他们的饭堂。该长者饭堂每天准时提供早、中、晚三餐,其中居家养老对象(政府资助类)每餐自费2元,中心会员每餐自费6元,非会员每餐自费10元。一天下来,饭堂服务的数量达500人次,包括日送餐80人次。饭堂大约只有50个就餐座位,显然,对同时就餐来讲,难以满足。“来这里就餐的老人越来越多,现在我们大概分成三批次就餐。”负责人陈月娥告诉记者。

蓬江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饭堂是该市成立最早的社区长者饭堂。在2012年12月运营之初,这里只开设早餐和午餐,早餐用餐每天不超15人次,午餐用餐每天不超30人次。到了2013年2月,该社区饭堂开展了送餐服务,2013年7月开设晚餐服务。

饭堂发展势头越来越好,饭堂配送范围也越来越广,潮连、北街等地都在配送范围以内。“需要服务的老人逐渐增多,像杜阮、棠下、荷塘这些偏远的地方都有,但我们配送能力有限,所以暂时没提供服务。”陈月娥说。

制约配送能力的,不仅仅是距离,更是资金的限制。蓬江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饭堂是由恒爱社工机构承办运营,真正出钱的是地方政府。据统计,2017年,该长者饭堂就为长者提供堂食和送餐服务12万人次;正式投入服务至今,累计服务社区长者51万人次,政府财政资金资助超223万元。简单换算可知,地方政府为每人每顿饭提供不少于4元的资助。

蓬江区杜阮镇关爱送餐项目,是从2014年8月开始实施的,每天为辖区内散居长者和残疾人送餐达50人次,总送餐人次累计超过7.5万人次,政府财政资金资助达50万元,带动社会捐助资金超过20万元。如果这些钱已全部投入,那么这个项目更是每人次补贴9元以上。

“孤寡老人、低保户这些老人属于政府资助的长者,我们每餐只象征性收2元餐费,送餐也不加收任何钱。”陈月娥说。

模式

链接社会资源持续运营

“像我们北门社区,有政府和爱心企业的支持,因此可以对符合条件的长者提供免费就餐服务。”彩虹社工钟姑娘说。

北门社区是新会区最早的一家社区长者饭堂,于2013年开始投入使用,随后陆续有新的社区长者饭堂投入使用,目前全区有12家长者饭堂,是全市布局最多的。这固然跟区域较大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们链接社会资源多,为解决长者饭堂的持续运营找到了支撑。

新会区的长者饭堂得到了维达纸业(广东)有限公司、万胜皮制品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出资为低保、残障、高龄长者提供免费用餐服务,并安排资金聘请助餐员。该区的12家社区长者饭堂,多由这两家企业资助。爱心企业计划每年资助约220万元,其服务范围也从原先的会城、罗坑延伸至司前、崖门、三江、大鳌、双水等镇,服务内容从最初的资助老年人免费用餐,发展成为老年人用餐、丰富精神生活的地方。运营方面则具体由新会区彩虹社工中心和星光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两家机构负责。据了解,新会区自开办长者饭堂以来,深受长者们欢迎,就餐人数不断攀升,目前,每天用餐长者约400人次。

在江海区,外海慈善食堂项目也进行了探索——利用社会爱心人士资金及项目盈余反哺慈善的形式运营。大体是抽取顾客消费的1%划入困难长者送餐基金,通过更贴近商业运作的模式,让食堂有“造血”功能。

“传统慈善饭堂为老人免费提供配餐服务,需要政府全方位的扶持,还要定期请义工义务配送,餐食质量不稳定,义工出勤率也无法保证。”负责运营的同善社工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为此,外海慈善饭堂通过适当收取费用,支撑饭堂的常规运作。像本社区的居民和外海75岁长者为每餐6元,外海户籍的为每餐8元。通过大半年运营,外海慈善饭堂形成了既有商业性质,又能维持慈善运作的双赢局面。另外,该饭堂也广泛吸纳社会爱心资源,例如社区免除其水电费等,转化成长者及困难群众能体验到的热饭暖汤。

声音

希望更多企业支持

8月初,位于蓬江区潮江路的益食堂开始开门迎客,该区的长者饭堂服务迎来新一轮提质升级。该饭堂是通过租赁场地设立就餐点,依托社工服务机构、长者服务机构等社会慈善组织,旨在为行动方便的独居、空巢长者提供堂食服务。

自益食堂开门后,家住白沙社区的王婆婆和丈夫就成了这里的常客,他们表示喜欢到饭堂来吃饭。“这里免去一日三餐的烦忧,也可以与其他人有更多的交流。”王婆婆说。

潮江路益食堂运营的挚诚社工机构负责人宋咏茹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每天午餐、晚餐各提供60人次的饭菜,其中有10人次需要对外配送。看着只有24张餐椅的小小食堂,宋咏茹担忧以后随着食堂“威名远播”,长者越来越多,同样面临座位不够的问题。另外,对于资金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希望有更多企业支持,企业无论大小,集腋成裘,让老有所养。”宋咏茹说。

“长者饭堂多一些,覆盖面就能更广一些,整个区域老人的就餐送餐也就都能解决了。”干了6年长者饭堂的陈月娥说。(林立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