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個假國?班上全是中國人……

到國外大學的第一堂課,大家都是抱著全英文環境、和外國同學和諧溝通、提高英語口語聽力的美好遐想,走進教室定睛一看:好傢伙,這熟悉的氛圍和親切的鄉音,除了講臺上的老師是白人老爺爺,坐在下面的全是中國面孔啊!

大家用中文聊得不亦樂乎,交換微信,討論課程好不好,還準備組學習小隊。

出了個假國?班上全是中國人……

其實最近幾年,隨著中國學生出國留學數量的劇增,上面這個場景可能對很多人來說都不陌生了。

很多留學生內心是崩潰的,莫不是留了個假學?

前幾天看到一則留學生現狀分析,其中有一項專門針對國際學生所學專業的統計。

從2012到2015學年三年的數據來看,中國學生選擇專業的傾向十分明確且穩定:最受歡迎的是商科(一般認為,商科包括4 個具體的專業,分別是金融學、經濟學、會計學和管理學),每年都有四分之一以上的人學習商科,在2014-2015學年,這部分學生的總人數超過8萬。

出了個假國?班上全是中國人……

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的低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作為涉世未深的“孩子”,我們又普遍有一種扎堆和從眾的心理——有同胞陪伴,還是很能給人安全感的。

有中國同學在,上課聽不懂了,作業不會做了,還有人能問一問,確實能在國外無依無靠的環境下給人以安慰。這樣,某些專業幾乎就成了中國留學生獨享。

留學班級全是中國人是一種什麼體驗?

以下分享來自知乎知友們:

@凌天白

有門課真的全是中國人!EALL!東亞文化!一個班的中國人,看著一個美國教授,教我們什麼是春節、什麼是川菜、什麼是孔子。。

@王楚

米國的會計專業,開學後又加了一節中級會計,但是正常選課時間已經過了,而且很多人不知道有這門課,結果就是整個班都是中國人,兩週後才有個當地小夥加進來。剛開始教授是會停下來提醒大家說英文啦,不過後來就放棄抵抗了,遇到特別難的還會停下來讓大家用中文交流一下,當然他是聽不懂的,但是一旦我們討論的熱火朝天他就會很開心,但是有時候真的跟課堂木有關係……

@何日遣楓糖

大家都說,跟請了個外教似的

@趙又奇

教授:今天那個印度朋友不在 我們可以用中文……

@Teddy惠

竟然不是黑窩校的統計系【笑】。。。其實哥大其他系也差不多。。進Engineering building基本就是中國面孔和印度面孔。。畢竟CU(Chinese University)

這學期算法分析課大概一半是中國人,主要是研究生,6個助教裡有5箇中國人。今天去一個助教 office hour問問題,他對我說:你直接用中文問我吧。

@李笨

我們專業的情況很符合國內補習班的廣告——全外教,英文授課,班內還設兩名老外課代表。(32個人,30箇中國人+2個波蘭妹子)

@周噗噗

英村會計與金融專業念master,全班210個人,5個外國人。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跟在國內上外教的課的差別在於學生質量差,差到不能忍。一些老師上課沒激情,帶著一種反正沒人聽,我就讀讀PPT的想法。

@匿名用戶

座標某藤校,我們lab的白人大哥都能聽懂中文了。。

@李佳霖

出國以前以為只是商科,到了以後才知道工程master百分之七十都是中國人,最重要的是老師也是中國人

@匿名用戶

開學前,微信加了一個我們學校msf專業群,150來個中國人。(現在開學兩月了,加上幾個灣仔幾個鬼佬用微信把妹的加上幾個交了押金沒來的有171人了)

開學後,商學院報道,左邊msf,右邊msa,目測加起來有300-400人。這還沒算其他mis msba msqf等等

上課,我一學期五門課,目前五門課上外國人一共加起來不超過20個,其中包括新加坡希臘菲利賓印度各種上5門課,2門是華人教授,當然都是計量和建模這種課。。。 上課不懂的一群人下課拿漢語去問。

@匿名用戶

一種在國外買到made in China的感覺

@歐木子小姐

一次在library門口聽到一個歪果仁跟他朋友吐槽:" If you take a Chinese class, you can understand 90% students in this school."(如果你上了中文課,就能聽懂這學校90%的學生的對話了。。。)

@叫昊爺

去上英語課,學了好多方言回來。

@陳嘉明

威斯康辛統計大四第一年中……不僅學生全是中國人!四門課只有一個歪果仁當老師好嘛!助教也全是中國人,同是南大的就三個!上課都是純英文,下課問問題倒是輕輕鬆鬆可以用中文問答。

@何一血

我爸和我說,你知不知道你們學校有個外號叫清華,清一色的華人。

@INE F

回頭掃視了下教室,嗯,就是這種感覺。。。

@匿名用戶

美國top30,也是中國人暴多的學校之一,但我所在的學院相比工科和商科中國人不算多。這學期選了一門商學院的課,整個班大概超過八成是學金融工程的,大概兩成是像我這樣來自其他專業的。

班上一共三十多個學生吧,有兩個美國人,一個印度人,一個東南亞人,其餘都是中國人。感受就是上課很安靜,沒人回答問題,每節課基本都是那倆美國人在回答,教授顯然很不習慣。感覺每次冷場他都挺不滿的。

@匿名用戶

美國約翰霍普金森,2013級的某專業。38個學生,37箇中國人。就一個美國人。

@康德

直接催生了美帝留學圈子裡一句調侃的話

“聽說你是哥大的碩士?”

“你才是哥大的碩士,你全家都是哥大的碩士,還是統計的碩士!”

出了個假國?班上全是中國人……

這些就是全班都是中國人的留學日常了,有人會說好不容易出個國,還碰上一個“新東方班”是何等悲劇,其實…

如今世界各個大學都有很多中國人而且逐年增加這是個客觀現實,沒必要回避,也沒必要因此而影響你的留學計劃。如果你想認識本地人和提高英語,方式其實有很多。住寄宿家庭、選修、打工、旅行,或者培養一些愛好加入一些社團。甚至你要是對宗教感興趣的話還可以參加當地教會定期組織的活動。

總之,留學體驗是自己創造的,班上中國人的多少和留學體驗的好壞沒有直接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