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行業馬太效應加劇!小品牌如何逃脫「弱肉強食」的命運?

馬太效應,名字來自聖經:“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現在多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

本文2965字;需8分鐘閱讀;閱讀建議:先收藏後細讀


用馬太效應來看商業,就像我們常說的,每一個行業發展成熟的過程就是99%企業死亡的過程,最終存活下來的“戰鬥機”,它踩著萬千屍骨。

比如美團、大眾點評的背後是曾經轟轟烈烈的千團大戰;滴滴優步合併稱霸的背後曾經是風起雲湧的打車軟件!

比如曾經多到3500個品牌的啤酒行業,現在還能數出20個嗎?曾經多達1000多個品牌的空調行業,如今還能數出十個嗎?


你看或不看,餐飲行業的馬太效應正在發生

在高度成熟的行業裡,最終形成的競爭格局都是大品牌處於壓倒性的絕對地位

,而剩下的那些沒能出頭的品牌就悄然變成歷史了。

不管是人類進化史,還是商業進化史,底層邏輯都是一個不斷集中的過程,只不過行業屬性不同,規模集中的速度快慢不同而已。

對於餐飲行業,因為南北文化和口味差異,以及門店覆蓋三公里體驗和剛需的限制,還有需要依賴大量組織運營人力資源等綜合因素,以上這些造成了餐飲行業的複雜程度較大,因此也使得規模集中的速度相比其他行業較慢。

但這並不代表馬太效應沒有發生,雖然國內餐飲行業還沒有超級巨頭出現,但是迭代、更新、聚集一直都在進行,甚至,在餐飲細分市場裡已經出現了諸多強勢力量。

餐飲行業馬太效應加劇!小品牌如何逃脫“弱肉強食”的命運?

▲ 馬太效應,強者越強,弱者更弱


馬太效應加劇,小品牌面臨的威脅和考驗

1、馬太效應加劇,餐飲行業持續洗牌

近年來,餐飲行業的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

隨著餐飲行業由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的過渡,還有租金、人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劇增,曾經躺著都能掙錢的普適紅利期已經過去,紅海一片的餐飲行業持續洗牌,曾經的“散小亂”已經在向“品牌化、規模化、連鎖化”過渡。

近年來,餐飲行業大品牌動作不斷:從一線加速下沉二三線城市,分裂子品牌不斷挖掘細分市場,開發、完善供應鏈,從源頭掌握控制權。

一系列的動作裡,我們都可以看到馬太效應已經提速了,大品牌正在完成規模化佈局,佔領制高點,形成強大的品牌勢能。

2、大品牌自帶“主角”光環,小品牌面臨巨大考驗

餐飲行業馬太效應加劇,對於小品牌的發展無疑是巨大的危機和考驗!

試想一下,假如你所在城市忽然殺入了自帶“主角光環”的品牌,將會是一種怎樣的競爭格局:

大品牌擁有成熟的運營體系、標準化的管理機制、資本優勢、房租議價和拿鋪優勢、營銷資源和品牌獲客優勢、人才吸附能力,甚至還有供應鏈和物流配送優勢、頂尖諮詢公司出謀劃策等。

每塊板子都很長,如果他就這樣光芒萬丈的殺到隔壁,這杖怎麼打?

雖然如此,但就像《三體》中關於“外星人與人類”之於“人類與蝗蟲”的討論,不在同一力量級的雙方一樣有生存和較量的可能。

餐飲行業馬太效應加劇!小品牌如何逃脫“弱肉強食”的命運?

▲ 不在同一力量級的雙方一樣有生存和較量的可能


馬太效應“催命符”下,小品牌該怎麼做?

身處弱肉強食大背景下的餐飲人,面對新的社會經濟背景,該如何調整自己,才能“適者生存”?

1、三個選址新可能,為中小品牌蓄力

當商鋪租金的畸形增長逼的麥當勞都開始帶頭往地下鑽的時候,我們應該重新思考餐廳的選址原則。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靠市口吸引過路客流的重要性會逐漸被靠互聯網引流侵蝕。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三個新的選址可能。

(1)一流商圈二流地段

一流商圈方便解決交通、停車問題,並且能夠保證用戶基數,所以如果要在城區開店,還是需要儘量靠近一流商圈。

但是在星巴克都撐不住首都機場租金而撤出的情況下,餐企沒有必要在一流地段死撐,選擇二流地段可以通過損失一部分過路遊客來換取相對較低的租金。

(2)社區、居民區

現在社區選址已經成為新的熱潮,人流聚集能力強,租金也相對便宜,有利於餐企保證店鋪面積以及就餐體驗要求。

同時還有利於彌補外賣短板,從而早早的進行外賣佈局。

海底撈第一副牌U鼎冒菜選址時不再依賴人流集中的商圈,而是靠近社區、住宅區的選址來深度佈局外賣市場,打造“外賣廚房”。

餐飲行業馬太效應加劇!小品牌如何逃脫“弱肉強食”的命運?

▲ U鼎冒菜門店

(3)可以綜合考慮較偏遠區域

正如沃爾瑪的興起一樣,隨著人類交通方式的便捷,稍遠的距離已經不能阻止人們的腳步。

同時,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店鋪引流的方式已經不再侷限於市口流量,更多的微博、微信、短視頻等線上網絡的推廣,同樣能帶來很好的客流。

考慮較偏遠區域的選址,商家需要保證一流的產品和後期的運營推廣能力,這樣可以很好的彌補人流問題。

2、壓縮規模和裝潢的投入

面對人力成本、租金與日俱增的現狀,同時參考發達友鄰(比如日本)等餐飲發展歷史,餐飲的發展趨勢之一是“單店中小規模的連鎖大眾餐廳”。

同時,大董御用餐飲空間設計師劉道華也曾在採訪中說到,

餐飲空間設計未來的趨勢,一定是去裝修化,弱化裝修,強化裝飾,從而壓縮硬件的成本。

所以在規模、裝潢上面,餐飲人第一要務是計算投入、回報比。

尤其是初創品牌,先解決從無到有活下來的問題,再不斷試錯,摸清門路,收穫成功經驗後,再放大優勢不遲。

3、往細分市場去找突破點

深挖細分市場,更容易做出差異化,從而在消費者心中擁有一席之地。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細分市場中獲得先發優勢,一定要不斷強化自己的優勢和差異,從而樹立競爭壁壘,從局部壟斷市場。

嫩綠茶創始人廖韋佳在採訪中也強調了細分市場的重要性:

她認為,未來的新茶飲,入局者一定不能盲目跟風,而應該往細分市場深挖,再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用心耕耘,做到細分品類第一,這就是出路。

4、利用外賣紅利期加速自我成長

可以說,食客們的外賣消費習慣正在加速養成中,懶惰本來就是人類的剛需。

這種消費習慣一旦養成,就是典型的由奢入儉難,很難被扭轉,未來將成為人們的基本就餐需求。

所以,餐飲從業人員需要好好權衡外賣對於自身的價值,適度調整自身模式,適應外賣的發展,不要錯過這波紅利期。

同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外賣更是新的機會。

比如現在已經出現的主打外賣的餐飲品牌,優糧生活等,在外賣這塊新鮮土地裡,更容易迴避巨頭們的鋒芒,挖掘自己的領地。

餐飲行業馬太效應加劇!小品牌如何逃脫“弱肉強食”的命運?

▲ 優糧生活

5、用好社交網絡,注重深度客戶關係管理

移動互聯網時代,用好社交網絡是餐飲人需要認真思考和對待的問題。

微商衝擊傳統電商的核心是什麼?可能大部分人覺得是社交屬性,但其實最根本的是客戶關係管理,在管理學上被稱為CRM。

對於小品牌和初創品牌來說,做好深度客戶關係管理尤其重要,因為未來的流量只會越來越貴。

正如羅振宇在跨年演講中說到的一樣,現在的要務不再是瓜分流量了,因為已經沒有什麼流量留給你去瓜分了,現在要做的就是把自己能擁有的流量用心經營好。

也許大多數餐企還停留在“客來了接客、客走了送客”的用戶觀念,但如果未來你想從巨頭們的嘴裡分一杯羹,現在開始,通過微博、微信、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短視頻等等網絡交互工具和顧客交心吧,

讓他們成為你的忠實種子用戶!

得粉絲得天下的時代,記住,顧客不是上帝,而是朋友。


如果大家感興趣“客戶關係管理”這方面的內容,可以評論區留言哦!讀sir可以專門整理相關乾貨送給大家~

歡迎在評論區寫留言,與我們互動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