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新疆是个什么状态?

Archer


整体来说,在明朝时期中原王朝对西域(新疆)的统治很薄弱,除了哈密在明朝的直接控制之下外,西域其它地方都是藩国林立。大部分西域小国都向明朝朝贡(非纳贡),双方商市互通,关系相对友好。尽管明朝在西域有广泛的影响力与威摄力,但是这些西域小国并不是明朝的藩属国,明朝也无法直接控制他们。

明朝建立后,北元势力对西域还有很强的影响力,明朝为了防备瓦剌的势力向中原扩散,特意在哈密设置了驻兵。当时西域的小国主要有:哈烈、撒马儿罕、别失八里、俺都淮、八答黑商、迭里迷、沙鹿海牙、赛蓝、渴石、养夷、火州、柳城、土鲁番、盐泽、哈密、达失干、卜花儿凡十七个小国家。这些国家大都积极向明朝朝贡,以便取得明朝的赏赐与官爵。

朱元璋时期,蒙元势力还很强大,西域小国经常叛明,而朱元璋总是兴兵灭之。到了朱棣时代,蒙元势力式微,对于西域偶尔的叛乱,明朝总是以劝说威胁为主。永乐年间,明朝官员陈诚三次奉命出使西域各国,赐给各国大量财物,进而增加了明朝对西域各国的影响力!从明朝官方形态上看:在经济上明朝认为经营西域费钱不讨好,有损中国财力;在文化上认同上明朝认为西域乃化外外之民;从战略经营角度看,明朝经营西域的目的是保卫陕西。

也就是说在明朝时期,新疆处在一个藩国林立的时代,各国都买明朝的账,彼此也能相安无事。明朝对西域的经营更多的是贸易经营,确保了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其次明朝对西域诸国的控制相对较弱,只要他们不帮助蒙古攻击明朝,明朝就不会去打西域诸国。


大秦铁鹰剑士


新疆古称西域,自公元前60年汉宣帝设西域都护府起这里就已被纳入中华版图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之中,直到南北朝时期兴起于阿尔泰山的突厥人征服了这里,使中原地区同西域的联系一度被切断,但在大唐灭东、西突厥后重新在西域地区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等行政机构进行管辖。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西驻军东调内地平叛,早已对西域虎视眈眈的吐蕃并没直接进攻唐朝在西域地区的安西四镇,而是出兵侵占了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是连接中原和西域的咽喉要道,这一地区的失守意味着大唐的西域军团被切断了同中原内地的联系,从而成为一支彻彻底底的孤军。然而令吐蕃出乎意料的是已成为孤军的西域留守军团却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事实上西域守军的顽强不仅出乎吐蕃人的意料,连李唐朝廷也对此始料不及:公元780年已是安史之乱后第25个年头,此时安史之乱早已平定,大唐天子已由玄宗换成肃宗再换成代宗继而又换成德宗,在经历频繁的变迁后人们似乎早已忘却大唐在遥远的西域还有一直孤军一直在坚守,然而就是在这年北庭都护府守将李元忠、安西都护府守将郭昕派遣使者间道奏事,至此朝廷才知道这支已失去所有补给援助的孤军,这支被认为早已葬身沙漠的孤军竟已独自坚守了25年。唐德宗对西域军团的忠贞进行了嘉奖。西域军团的传奇并未就此终结,事实上在此之后他们又独自坚守10年,直到德宗贞元六年(790年)吐蕃攻占北庭,而唐朝在西域所设的另一都护府安西也从史籍上消失了。安西都护府最终沦陷的时间目前已无从考证,但一支孤军独自坚守35年以上这本身就是一段传奇。随着安西都护府的陷落,西域同中原的联系再次断绝。

西域同中原的联系断绝后在今天新疆的土地上先是被吐蕃占据,后来逐渐兴起了伊斯兰化的喀喇汗国。1041年喀喇汗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1134年东喀喇汗国的阿赫马德汗死后其子易卜拉欣汗不得人心,造成康里人和葛逻禄人叛乱,被迫邀请被金军大败而逃难至此的契丹人耶律大石出兵协助平乱。耶律大石很快平定了康里和葛逻禄,并把东喀喇汗国降为附庸,割取其北疆一带为自己的直辖领地。当年耶律大石定都于八剌沙衮(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改年号康国元年。耶律大石自称古儿汗即世界之王。历史上称耶律大石创建的政权为西辽或喀喇契丹帝国。天禧三十四年(1211年)耶律真鲁古外出游猎时被蒙古降将、乃蛮王屈出律以伏兵八千擒之,被迫让位。屈出律尽管沿用西辽国号,但这个政权已不是契丹耶律氏所统治的了,1218年西征的蒙古军团彻底消灭了西辽政权。随着忽必烈仿照中原汉制建立元朝后他同坚持维持旧制的蒙古宗王之间矛盾越来越多并由此最终引发了蒙古帝国的分裂——元朝和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伊尔汗国逐渐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元朝在今天新疆东部的哈密地区设有卫所,而新疆绝大部分地区在当时属于蒙古四大汗国中的察合台汗国。

1321年后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1369年西察合台汗国被帖木儿帝国取代。而就在前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同年朱元璋派遣徐达、常遇春等人率军北伐并成功攻克元大都(今北京),元顺帝逃回漠北草原,明朝取代元朝成为中原正统王朝。后来明王朝“定陕西、甘肃诸镇,嘉峪关以西置不问”——然而《明史》这句话其实有夸大的成分:当时新疆绝大部分地区的确不在明王朝的控制下,但在新疆东部的哈密地区明朝是设置有卫所的,不过后来被吐鲁番部夺走。事实上明成祖朱棣在派郑和下西洋的同时,也在积极经略西域地区:先后在嘉峪关以西设置哈密、安定、阿端、赤斤蒙古、曲先、罕东和沙州等关西七卫。那么除了关西七卫之外的新疆地区在当时是个什么状态呢?

在关西七卫的西部今天新疆地区的绝大部分在明代仍属于东察合台汗国,只不过这时史籍中更多是用亦力把里这个名字称呼东察合台汗国。1432年亦力把里分裂为亦力把里、叶尔羌和土鲁番三国

叶尔羌汗国的创始者赛依德是东察合台汗国满速尔汗的三弟,他联合另一兄长赫力烈在伊犁河谷和七河流域发动暴乱反对满速尔汗,却被满速尔汗镇压了下去,于是他逃亡到帕米尔高原并控制了费尔干盆地,后来又逃往阿富汗的喀布尔城投奔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在巴布尔的帮助下赛依德从中亚挥军东进,重新统一南疆,建立叶尔羌汗国。叶尔羌汗国的首都在现在的莎车,鼎盛时期的疆域包括吐鲁番、哈密、塔里木盆地:汗国版图的东方是嘉峪关、南方是西藏、西南是克什米尔、西方与乌兹别克布哈拉汗国为邻,与乌兹别克以费尔干纳谷地为界,北方以天山为界,与东察合台吐鲁番汗国相邻。在这一时期喀什噶尔、和田、阿克苏重新拓展成为商贸繁荣的城市,这些地区的绿洲农业也得到了恢复与发展。新疆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此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维吾尔传统艺术“十二木卡姆”在热西德汗时期由汗妃阿曼尼莎汗主持整理成型,成为一个体系。叶尔羌汗国信奉伊斯兰教并逐渐形成了黑山派和白山派两大教派:白山派的支持者主要是哈萨克人,而黑山派则主要是吉尔吉斯人支持。

15世中叶土鲁番汗国吞并附近的哈刺火州、柳城,日渐强大起来的土鲁番开始同明朝争夺位于如今新疆东部的哈密等卫所。明王朝自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后国力出现中衰迹象,尽管后来明朝又有过几次中兴,但始终无法恢复到洪武、永乐、仁宣时期的强盛局面。与此同时西蒙古瓦剌部也日渐兴起,于是在哈密地区形成了明王朝、瓦剌和土鲁番三方争夺的局面。明朝对嘉峪关以西的哈密等卫所的统治模式和内地不大一样——明朝接管这里后就让当地归附自己的蒙古人在尽忠臣服的基础上继续驻守。明成化八年土鲁番趁明王朝和瓦剌在对峙中互相削弱的天赐良机出兵攻占哈密,代表明朝驻守当地的蒙古王公罕慎向北京的大明朝廷求救,却没得到任何回复,不得已之下罕慎联合其他归附明朝的蒙古部落同土鲁番交战。在历经十年的激战后罕慎成功收复了哈密,然而仅仅一年之后土鲁番就设计擒杀罕慎,再次占领哈密。这时恰逢明王朝在明孝宗的治理下迎来短暂的中兴局面,于是明孝宗下诏书斥责土鲁番,在明朝的威胁下土鲁番被迫放弃已到手的哈密。四年后土鲁番再次发兵攻占哈密,这次明朝决定发兵教训一下这个对手,于是甘肃巡抚许进率兵挺近哈密,从土鲁番人手中收复哈密。土鲁番并未就此放弃对哈密的野心,直到王越出任明朝三边总制后屡次以重兵击败土鲁番,迫使土鲁番消停了十五年。正德八年土鲁番策反了哈密指挥使拜牙,使其携哈密重镇投降土鲁番,此后明朝再未收复过哈密。

明末由瓦剌部演化而来的卫拉特蒙古人大量进入北疆地区,形成漠西蒙古诸部,其中的准噶尔部逐渐崛起成为北疆地区最为强大的一股地缘政治势力。1670年噶尔丹成为准噶尔部的首领后利用南疆叶尔羌汗国内部白山派和黑山派之间的矛盾出兵灭掉叶尔羌汗国,准噶尔汗国成为整个新疆以及邻近的中亚地区的新主人,直到清乾隆年间准噶尔汗国被清军消灭——不过这就是后话了。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明朝时候的新疆,今天的学术界一般称之为“东察合台汗国”,存在于1348-1509年,1389年东察合台汗国奉明朝为宗主国,明朝在新疆哈密设置行政机构,1509年东察合台汗国因内乱四分五裂最终灭亡,取而代之的是叶尔羌汗国,随着叶尔羌汗国的不断强大,明朝失去了对新疆的控制,1524年明朝关闭了嘉峪关,从此再无联系。

自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后,新疆便和中原建立了联系,《明会典》里称嘉峪关外,统称为西域。

17世纪准噶尔兴起,叶尔羌汗国为抵抗葛尔丹攻击,1655年向清朝称臣,1680年叶尔羌汗国依然被葛尔丹所灭。1760年乾隆剿灭葛尔丹,在新疆设行政机构伊犁将军。以上是明清时期新疆的政治形态。

图为新疆哈密,建造伊斯兰风格的七世回王陵墓。

而明朝对西域的态度取决于明太祖朱元璋的制定的政策: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所以明朝对西域地区采取威德兼施,招抚政策,1374年西域撒里畏兀儿安定王遣使来贡,1387年中亚撒马儿罕帖木儿来朝,1391年别失八里王黑遣使来朝,在明朝时期,西域与中原有往来的国家有58个。

清朝乾隆平定新疆后,设正一品伊犁将军,为新疆地区最高军政长官,图为伊犁将军府。

明朝时在民间,活跃在明朝和西域之间一般是从事丝路贸易的世家大族,比如写亦仙虎家族,常作为西域各国的使臣进贡,周旋于哈密与明朝、吐鲁番之间,得到明朝的厚赏与授职,取得合法身份后从事双边贸易。


图文绘历史




新疆被伊斯兰化,就是从明朝开始的。明朝在中国封建王朝中,是一个最奇怪的存在。从朱元璋、朱棣之后,后面几乎就没有出过什么管事的皇帝,后来出了个万历新政,也主要是张居正干的,几百年江山浑浑噩噩就混过来了。混到崇祯这个勤政、励精图治的皇帝手里,明朝却灭亡了。


回头说新疆,当时还不叫新疆,叫西域。元朝灭亡后,管辖东疆的元朝肃王兀纳失里投降明朝,明朝封其为忠顺王,在此地建设哈密卫。从此后兀纳失里的后裔均被封为忠顺王或者忠义王,并由明朝派来的汉人充当长史辅佐外加监视,这个半独立的附庸政权被称为哈密国。

实际上统治大部分新疆地区的是察合台汗国,察合台汗国在元朝末年分裂,西部中亚地区被巴鲁剌思部,速勒都思部,札剌亦儿部,乃蛮部等原本是蒙古人的突厥化的部落掌控,察合台汗国由此分裂为中亚的西察合台汗国和南疆的东察合台汗国。


在分裂过程中东察合台蒙古贵族开始全盘伊斯兰化,其大汗也开始采用了速檀(苏丹)称号。西察合台汗国不久之后就被出身巴鲁剌思氏的驸马帖木儿给篡夺了,这个帖木儿是个不安分的家伙,喜欢东征西讨,很快拿下了东察合台汗国。并控制了伊尔汗国(波斯)的旧有领土,夺取了早已分裂的金帐汗国的大片领土,准备东征明朝,还没走出察合台汗国的疆域,他就一命呜呼了。对明朝来说,不知道是祸还是福。

帖木儿死后,生前统治的区域全盘分裂,继承领土最多的沙哈鲁开始给明朝朝贡。东察合台汗国也摆脱了帖木儿帝国的附庸地位,开始恢复入贡明朝。后来又迁都亦力把里(伊犁),因为又被明朝换了称呼,从别失八里改成了亦力把里。 东察合台汗国此后又开始了发展,不但大力推行伊斯兰教,还开始向瓦剌部用兵,甚至夺取了中亚一些帖木儿后裔的领土,并开始武力征讨哈密国。


东察合台的君主阿黑麻曾多次击败瓦剌人,为了吞并哈密国,阿黑麻迁都吐鲁番,这时候明朝又改他们的名字叫了土鲁番,后世也常将该国俗称吐鲁番汗国。 阿黑麻的儿子满速尔最终吞并了哈密国,因为我明朝对这些藩属的不重视,土鲁番吞并哈密国后,明朝没有采取干预措施,只是封锁了商路。结果不但没让满速尔害怕,反倒让满速尔入侵明朝,导致明朝一度放弃了嘉峪关以西的所有领土。

于是土鲁番开始在哈密国强行推行伊斯兰教。导致最后一批坚持不信伊斯兰教的畏兀儿人东逃明朝融入明朝境内的黄头回鹘(撒里维吾尔),和黄头回鹘最终形成了裕固族。 阿黑麻还有一个儿子叫赛德,占领了喀什,建立了叶尔羌汗国。传了几代之后,吐鲁番汗国在瓦剌蒙古和叶尔羌汗国的夹击之下亡国。 赛德的哥哥巴布尔,被表弟攻击的无路可走,逃到了印度,居然也征服了印度,建立了莫卧儿帝国。

赛德由于早年命运多舛,所以十二分虔诚地笃信伊斯兰教,尤其是信仰黑山派的和卓。黑山派的和卓非常得势,就不断打压白山派。 叶尔羌汗国后期,白山派的著名和卓阿帕克和卓被笃信黑山派的叶尔羌汗国君主驱逐出国。阿帕克和卓非常生气, 借助五世达赖喇嘛的关系,与信奉黄教的葛尔丹联手征讨叶尔羌汗国, 新疆从此被准格尔汗国统治,一直到被清朝消灭。

这就是明朝的新疆,如果明朝的皇帝们有一点儿作为的话,新疆可能不一定伊斯兰化,当然也就不会有土木堡之变了。


谢金澎


很多人看到明朝的地图就会得出结论:明朝的新疆不是被一个叫亦力把里的国家统治着么?跟明朝一点关系都没有嘛!前面那句话大体没错,明朝时期,新疆地区的确是有一个强大的亦力把里;但后面这一句就有问题了——这一块土地,与明朝还是有关系的,而且交情不浅。

亦力把里这个名字古怪,其它的前身是察合台汗国。至正七年,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其中东察合台汗国的中心位于伊犁地区,明朝以音译,称之为亦力把里,其实更合适的名称应当是“伊犁八里”。“八里”意为“城”,还记得元朝的首都叫什么吗?对,“汗八里”。

而亦力把里在洪武年间就向明朝称藩了,也就是说,在地图上看似与明朝各自独立的亦力把里,其实一度是明朝的藩属国。永乐年间,朱棣设哈密卫,在西域地区大量册封蒙古汗为王,所以这一大片土地在明朝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以明朝为宗主国。当然,这种宗藩关系比不上明朝对朝鲜、越南、琉球那般稳定,但从法律角度来看,其“外藩”的地位却明白无误——当然,这仅限于明朝强盛的时期。


隐语


明代时期新疆,对中国来说是处于沦陷状态,众所周知西域在西汉时期就是中国一个地区,可以说现在叫“新疆”是不对的,新疆是满清部族征服这个地区后的称呼,当然对满清部族政权来说是新的疆域,对中国来说是自古以来的疆域,谈不上新。

中国控制西域是在西汉,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公元前60年,驻扎西域的日逐王贤掸降汉,天山南北诸地均归汉朝中央政府统属。

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标志着西域诸地自此成为我们统一多民族伟大祖国的组成部分(中国自古以来是多民族而不是自古以来都是56个民族)。汉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了西域同中原地区的关系。

明代时期西域(新疆)对与中国来说是蛮荒无任何价值的地方,自从丝绸之路从路上转移到海上,


在去控制西域地区不会收到好处,还会加重百姓负担,得不偿失。


说了西域在明代是什么状态,在说一下满清部族统治时期西域的状态,钱穆老师的看法:




汉心永存


新疆最大的失败就在于绿化了,还有汉人太少了。如果明朝大量移民戍边的人到新疆来,现在的新疆一定不会是这种状态,希望不要再犯这种错误,新疆真的特别需要内地来的汉人。 新疆阿克苏房价最低1360元一平米,均价2500元左右一平米,欢迎全国各地能有更多的朋友移居迁移到阿克苏投资开发建设发展兴业旅游生活居住。


移民阿克苏计划


新疆,最早期称呼为“柱州”,汉代称西域,意思是中国西部疆域。西域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西汉文献当中。

同样在汉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开始设置地方政府机构。所以自汉代之后,西域便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

而西域这一地区称谓自此也一直沿用到清朝统一新疆之后。统一之后,清朝统治者正式将这一地区由原来的西域更名为现在的新疆。

新疆位于中国西部,亚洲中部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新疆(西域)历史上,一直是联系东西方交流的重要交通要道。由此,在新疆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产生了十分频繁的民族交往与绵绵不断的迁徙。如此以来,久而久之这也造就了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及繁多的种姓族属。

西域很早就同中原地区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

很久以前,中原产的丝织品便经此地远销欧洲及南亚,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古代“丝绸之路”,从那时起,古代欧洲人便称呼中国为“丝国”。

这样一直持续到了隋唐时期,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迎来了第一次最大规模的空前繁荣。强盛的唐王朝统治者便仿效汉朝时的做法,在西域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以管理广大西域地区,而这两个地方政府部门的设立也有利加强了唐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控制,维护了大唐的安定与统一。

—————————————————————

又过了几百年,公元1206年,蒙古汗国正式建立。蒙元这一时期,西域大部分成为了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

元朝灭亡明朝建立之后,西域又成了东察合台汗国的属地。(明朝时,东察合台汗国)

东察合台汗国从1348年建立,历经八代,15位大汗主政。

到明朝中叶,公元1514年,东察合台汗国又被叶尔羌汗国取代,共计立国166年。

纵观东察合台汗国这166年,西域一直被蒙古人占领管制。而这一时期中原大地已是明朝天下。

东察合台汗国也一直同明朝保持着友好关系。特别是 黑的儿火者(人名) 登上汗位不久,便遣使臣到南京进贡。明太祖朱元璋盛情接待来访使臣,并赐宴赏物,朱元璋甚至派使臣回访东察合台汗国。

明朝时期,使臣陈诚出使西域图

此后历代东察合台汗国历任大汗都奉明朝为「宗主国」,并经常向明朝进贡东察合台汗国特产如:马、驼、西域玉石、皮货等。明朝则赏赐他们江南盛产的丝娟、金银等财物。

——明朝为了统辖西域,于1406年,在今天哈密设卫(部门名称),哈密卫是明朝在西域建立的行政、军事二合一机构。

——除设立管制机构外,明朝还册封西域各部首领为王,如:吐鲁番王、哈密王、瓦剌王等。

——除上述之外明朝还任命西域各部头目为都指挥、都渐佥事等官,以管理各自本部。

纵观无论是蒙元时期还是明朝时期,西域一直同中央政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西域各族人民都为保卫和开拓祖国这一西部边疆做出了巨大努力与牺牲。


小司马说


先给大家看一张明朝中后期的版图,在明朝时期,新疆还不叫新疆,当时统称为西域,在清朝乾隆年间,打败了大小金川之后,新疆这名字才被叫上的。


洪武时期,明朝西北疆界达到今新疆东部哈密地区,并设置一系列卫所。15世纪后,西北吐鲁番与青海蒙古部日益强大。1472年,哈密卫城一度被吐鲁番攻破,卫内迁,后复,1514年再度被并。15世纪后半期后,西北诸卫全部丧失,明朝退守嘉峪关。非不想为,而不能为。

也就是说,在明朝时期,大明王朝的版图内,是没有新疆,也就是西域的,当时的明朝只是占领了新疆很小的一部分,最后还是因为管理不到位,放弃了。


穿越大朝代


朱元璋小农意识太强,修九镇长城防蒙古骑兵。倭寇扰民,激起郑和下西洋、海上丝路发达,哪个鸟不下蛋的草原丢在荒漠里,满族崛起打断了向往扩展的动力。

两个农民打架,最终李自成革明朝的命。
大明海比西域重要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