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紀不舍金餅丟性命,梁元帝定都江陵

蕭紀不捨金餅丟性命,梁元帝定都江陵

蕭紀在成都稱帝后,率領大軍進軍到巴東時,才聽說侯景之亂已經平定,於是感到後悔,就把太子蕭圓照找來責備他。蕭圓照卻說:“侯景之亂雖平,但江陵方面的湘東王並沒有臣服呀!”

蕭紀也認為自己既然已經稱帝,就不能再臣服別人,於是就想繼續東進。但是他軍中的將士們日夜思念故土,想回老家,他手下的江州刺史王開業認為西魏正在攻打成都,此刻應該回去救援成都,鞏固根本,慢慢再考慮今後的發展,將領們也覺得這種想法是對的,只有蕭圓照和劉孝勝固執地說不行,必須繼續東進。

蕭紀聽從了這兩人的意見,當眾宣佈說:“誰敢再多說的就處死。”隨後,蕭紀的軍隊到達西陵,軍勢看起來很強盛,戰船把江面都遮蔽了。江陵方面派陸法和在峽口修築了兩座城堡,運來很多大石頭填江,同時拉上鐵索把江面航道切斷。

梁元帝蕭繹把任約從監獄裡放出來,任命他為晉安王的司馬,讓他協助陸法和抵抗蕭紀,並對他說:“你本來該得死罪的,我不殺你,就是為了今天讓你戴罪立功。”於是,把宮廷警衛部隊也撤銷了,把他們交給任約指揮,還答應任約把廬陵王蕭續(蕭繹五哥)的女兒嫁給他,派宣猛將軍劉棻(fen)和他一塊兒出發。

六月初一,蕭紀修築互相連接的城壘,攻斷了攔江的鐵鎖,陸法和連連向江陵告急。梁元帝又把謝答仁從監獄裡放出來,任命他為步兵校尉,配以士兵,讓他去協助陸法和,又派使者送王琳去陸納那裡,讓他勸說陸納歸順。

初四,王琳到了長沙,王僧辯派人送他去前線,把他指給陸納看,陸納等部眾都拜倒在地哭泣不止,派人對王僧辯說:“朝廷如果肯赦免王琳,請你放他到城裡來。”

王僧辯不允許,又把王琳送回江陵。而陸法和不斷求救,梁元帝想把在長沙的王僧辯的軍隊調動來使用,又怕失去陸納的部隊,於是再次派王琳前去,允許他到陸納佔據的城裡去勸降。王琳進了城,陸納就投降了,湘州從此平定了。梁元帝恢復了王琳的官職爵位,讓他馬上帶兵向西去支援峽口。

蕭紀派將軍侯睿統領七千人修築城堡和陸法和對抗,梁元帝派使者送信給蕭紀,准許他返回蜀地,可以專制一方。蕭紀不聽,回信用兄弟之禮相稱,不用君臣之禮。

陸納被平定後,湘州各路人馬相繼向西開來,梁元帝再次寫信給蕭紀,說:“我年紀比你大,又有平定侯景的功勞,榮幸被眾人心悅誠服地推舉,登基為帝實乃天意。倘若你這時能看清形勢,派使者來朝見稱臣,這正是我等待的。如果不這樣做,那麼我就此停筆刀兵相見吧!兄弟之間,本該友好,因為大家形體雖分,血脈氣質卻是相通的。漢代趙孝自願代替瘦弱的弟弟去死,情誼深厚,但我們之間卻不再有相見的時候。孔融對兄長讓棗推梨,已經一去不返。兄弟之愛存於我心,用文字是無法表達的。”蕭紀還是不聽。

蕭紀出征前拿出積聚多年的財物,用一斤黃金做成一個餅,一百個黃金餅為一箱,積下的黃金餅共有一萬個,銀餅五萬個,其他錦緞、繒一類的東西也很多。每次作戰,他都把這些東西掛起來讓將士們看,要他們賣命征戰,立功者賞賜金餅、銀餅。

將士們被這些金餅刺激得熱血沸騰、士氣高漲,但打了勝仗後,蕭紀又失信,不肯用它們做獎賞之物。寧州刺史陳智祖請求把這些財物發給軍隊,以便招募勇士,但蕭紀不聽。陳智祖知道這樣下去,必敗無疑,終於痛哭而死。

蕭紀實在是捨不得把這些金餅拿出來賞賜,後來,將士們即使是有事情要求見的,蕭紀也都推說自己病了,不予接見,因此軍隊離心離德,逐漸解體。

蕭紀看到軍隊屯駐日久,打仗不順利,士氣極其低落,又聽說西魏的軍隊已拿下漢中深入到自己的後方,成都處於孤立而危險的態勢之中,更加憂愁憤懣,不知道該怎麼辦好。於是,他派手下的度支尚書樂奉業去江陵向蕭繹求和,請求按照以前蕭繹信中所說的回師蜀地。

樂奉業看到蕭紀必敗無疑,又鄙薄他的為人,就報告梁元帝說:“蜀軍缺乏糧食,士兵死亡很多,全軍滅亡,指日可待,千萬不要同他講和。”梁元帝聽到這個情況,就不允許蕭紀求和了。

蕭紀不捨金餅丟性命,梁元帝定都江陵

七月十一日,巴東平民符升等人殺了峽口守將公孫晃,投降了王琳。謝答仁、任約進攻侯睿,大獲全勝,攻下了他的三座堡壘,於是長江兩岸十四座城市全部投降了。

蕭紀後路被切斷,沒有退路了,只好順流東下。遊擊將軍樊猛派兵去追擊,蕭紀的部眾分崩離析,四處潰逃,跳到水裡淹死的就有八千多人。

樊猛把蕭紀嚴密地包圍起來,嚴守著不讓他逃脫。梁元帝秘密地派人送旨令給樊猛,說:“如果讓蕭紀生還,那就是不成功。”

樊猛心領神會,帶兵到達了蕭紀的住處,蕭紀在船上繞床而跑,用裝金子的口袋扔向樊猛,說:“我用這帶子金子僱你,送我去和七官(蕭繹)見一面。”

樊猛拒絕了,說:“天子怎麼能隨便見面,殺了你,這些金子能跑到哪裡去!”於是就殺了蕭紀。

他的第三子蕭圓滿見父親被圍,連忙駕快船來援救,也死於亂刀之下,陸法和押送太子蕭圓照兄弟三人去江陵。

梁元帝取消了蕭紀的族籍,另外賜他姓饕餮氏,把劉孝勝投入監獄,後來又釋放了他。

梁元帝派人對江安侯蕭圓正(蕭紀次子)說:“西邊的軍隊已經失敗,你父親不知死活。”意思是讓他自殺。蕭圓正聽了之後大聲號哭,口裡連連抱怨太子蕭圓照,說他誤了蕭紀,替蕭紀引錯了路。

梁元帝不斷派人去觀察他,知道他沒有自殺的意思,就把他移送到廷尉的大獄裡。在監獄裡,蕭圓正見到了蕭圓照,說:“哥哥何必鼓動父親,使他們兄弟骨肉相殘,弄出這樣痛苦殘酷的結局呢。”

蕭圓照只是說:“計策有誤。”

梁元帝斷絕了他們在監獄裡的食物,使他們餓得咬自己的臂膀,過了十三天終於死了。遠近的人聽到消息,都為他們感到悲傷。

西魏尉遲迥把成都包圍了五十天,永豐侯蕭撝多次出城迎戰,都失敗了,於是請求投降,但是尉遲迥手下的將領們不想答應。

尉遲迥說:“接受他的投降,就可以保全我軍將士的性命,使遠方的百姓也感到高興。繼續進攻則將士必有傷亡,遠方的百姓也會感到害怕。”於是接受了蕭撝的投降。

八月初八,蕭撝和宜都王蕭圓肅(蕭紀五子)帶著文武官員到尉遲迥軍營前投降,尉遲迥按照禮儀迎接了他,和他在益州城北訂立了受降盟約。所有的官吏百姓都各安其業,只沒收奴婢和倉庫積糧賞賜給將士們,軍隊中沒有人敢私下搶掠的。

西魏任命蕭撝和蕭圓肅一併為開府儀同三司,任命尉遲迥為大都督十二州諸軍事,益州刺史。

梁元帝下詔令,準備回建康。領軍將軍胡僧祐、太府卿黃羅漢、吏部尚書宗懍、御史中丞劉瑴(jue)等人進諫勸止,說:“建康那地方王氣已盡,而且和胡虜只隔一條長江,如果有什麼不測之災,後悔就來不及了!況且從古至今,就相傳說:‘荊州沙滿百,當出天子。’現在荊州出了一個新的沙洲已經滿了一百了,所以陛下乘勢而起,正是應驗呀!”

梁元帝又讓大臣討論這件事,黃門侍郎周弘正、尚書右僕射王褒說:“現在百姓還沒有看見聖駕進入建康,因此以為皇上還是列國諸王之一。希望陛下依從四海黎民的矚望,回到建康定都。”

當時群臣大多都是荊州人,都說:“周弘正是東邊的人,當然一心想要回東邊去,他們的主張恐怕不是什麼好主意。”

周弘正當面爭辯說:“東邊的人勸皇上去東邊,就說不是好主意,西邊的人想去西邊,難道倒成了妙策?”

梁元帝聽著他們爭論,不禁笑了,定都建康的問題又在後堂進行討論,與會者共五百人。梁元帝問大家:“我想回建康定都,各位大臣,你們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眾人誰也不敢先回答。

梁元帝看見大家都不吱聲,就說:“勸我去建康的把左肩膀袒露出來。”結果袒露左肩的人過了一半。

武昌太守朱買臣向梁元帝進言說:“建康是我們梁國的舊都,是帝室祖宗陵墓的所在地。而荊州是邊疆軍事重鎮,不是帝王居住的地方。希望陛下下決心回建康,不要懷疑猶豫,以至將來後悔。我家就住在荊州,難道不願意陛下住在這兒嗎?但這樣做恐怕是臣子的富貴之計,而不是陛下的富貴之計了。”

梁元帝又讓術士杜景豪占卜吉凶,結果不吉利,因此杜景豪對梁元帝說:“別去建康。”梁元帝認為建康凋敝殘破,而江陵正處於全盛之時,心裡的意思也是安於此地,於是聽從了胡僧祐等人的意見,留在江陵。

蕭紀不捨金餅丟性命,梁元帝定都江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