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美食的历史故事,了解一下吧

湘西美食的历史故事,了解一下吧

靠近我 温暖你

风里雨里让州小团同你 在一起↗

湘西美食的历史故事,了解一下吧

神秘的大湘西

湘西的美食和这块古老神秘的土地一样散发着迷人的气息。

穿越历史时空

流传下一个个传奇故事

诞生出一样又一样的人间美味

每一种味道背后都藏着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让我们做个有文化的吃货

一起来了解湘西美食的历史故事

湘西美食的历史故事,了解一下吧

1

湘西腊肉

湘西美食的历史故事,了解一下吧

湘西腊肉,可久藏不坏,嚼在口里,齿颊留香,满嘴生津。

据《易经·噬嗑篇释文》记载:“晞于阳而炀于火,曰腊肉。”腊肉有两千多年历史。过去,湖南西部一带的土家和苗族被称为蛮夷民族,他们是当年和黄帝为争夺天下的蚩尤部落后人,由于战败,先辈长期隐居到湖南西部一带深山。过着以打猎为生的日子。

最初,他们只是将没有吃完的野猪肉挂在树干上风干,等到食物短缺时拿来食用。遇到雨天的时候,他们就将肉放在火堆上烤干食用。人们发现,经火烟熏烤后的肉,吃起来特别香。以后,他们就长期使用这样的方法处理没吃完的猎物。

有一年,舜帝南巡时,来到今湖南一带,吃到了当地居民熏烤干的野猪肉,极为赞尝,多年后一直念念不忘。直命手下再寻惜日吃过的那种野猪肉,其手下将其命名为惜(xi)肉。

直到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朝廷封长沙定王子刘义为夫夷侯。刘义开始巡游三湘,正值腊月,刘义来到今湘西一带,吃了土家人熏烤的惜(xi)肉后,兴然作诗。将其改名为腊(la)肉。从此有了腊肉一说。

2

湘西酸鱼

湘西美食的历史故事,了解一下吧

“苗家不吃酸,走路打踉跄。”湘西酸鱼酸甜悠长、香辣可口。

湘西地区水祸旱魃的肆虐与横行,历朝历代官兵的围剿与匪患,注定着湘西的饮食定位在酸辣上,才能使食物得以不变质的贮存,成为大灾大乱时的救命粮。

苗家的头人和客家的头人经常打仗,寨子里的男人都被抓去打仗。而妇女在家耕田作地,每年都要腌几坛酸鱼,作为丈夫去时途中的干菜。苗寨土家主要以食酸为主,酸鱼即是湘西待客的上等好菜,佐以香浓性烈的苞谷烧别具风情。

3

湘西酸萝卜

湘西美食的历史故事,了解一下吧

湘西酸萝卜,酸甜脆辣香。

清朝顺治年间有朝廷大员来到今湘西一带巡视民情,当地官员盛情款待,请来大厨费尽心思做了一大桌山珍海味,惟恐怠慢了京官,谁想京官因为长途的奔波劳累,但面对满桌子的美味佳肴,京官并无胃口,筷子没动几下便放下了,当地陪同官员见状诚惶诚恐,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气氛甚是紧张,这时一位老厨师见状灵机一动,端上了一盘祖传配方腌制而成的酸萝卜。

京官见其菜白里透红,清爽诱人,便动筷尝了尝之后,胃口大开,赞赏有加,妙哉,妙哉,称:酸甜脆辣香可口,回味无穷,食欲大增,并恳求当地陪同官员多腌一些带回去给京其它官员尝一尝,当地陪同官员终于松了一口气,席间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京官回京不久,湘西酸萝卜就因其独特的美味轰动京城,很多食客远道慕名而来,最后演变成了贡品,流传之今。

4

湘西姜糖

湘西美食的历史故事,了解一下吧

姜糖味甜,略带姜味,绵软滋润,香味浓郁,爽神开胃,生津活血。

(一)

朱元璋夺得天下后,为加强对凤凰城的控制,修建了城墙,时间长了,城内的苗族人就叫熟苗,城外的苗人就叫生苗。

一场瘟疫从城外蔓延到城内,死了不少人。有位医生发现城外的人渐渐好了,他冒险到城外的山上采集到一种像竹叶的草药,和其他的草药拌在一起做成一种新药,他让自己的妻子试一试,果然有效。用这种方法治疗,城内的人人也渐渐地好了,可是有一种人就是治不好!那就是小孩。

因为药里面有姜,口味太辣,小孩不愿意吃!他就问妻子怎么办?妻子问他:“小孩喜欢吃什么?”医生回答说:“糖。”妻子说:“那你把药里加点糖不就行了么。”医生按照这种方法,果然有效!医生还决定,从此以后不再当医生了!改做姜糖了,这就是姜糖的来历!

(二)

关于姜糖的来历,这里还流传着一个故事。

凤凰是个靠山依水的小镇,长年湿气较重,所以当地的人们都有喝姜汤御寒的习惯。当地的苗寨阿妹若想拴住阿哥的心,首先就要会做一碗好喝的姜汤。

相传古时村里有一个苗家阿哥要出门远行,他的阿妹为他熬了很多姜汤,但是因为长途跋涉带着汤水很不方便,于是阿妹在姜汤里放了很多糖浆再对其进行过滤晾晒,最初的姜糖就这么成形了。

后来同行的阿哥看到后觉得这个点子很好,纷纷回家让自己的阿妹仿效做姜糖,就这样做姜糖的手艺一代代地给流传了下来。

5

湘西土匪鸭

湘西美食的历史故事,了解一下吧

酥软嫩滑、鲜香绝伦、烂而不腻,味道鲜辣。

湘西从前有一张氏巧妇,烧得一手好菜,在山寨路边开了一家小餐馆,由于地荒人稀,生意只够勉强维持。

偏偏养的一群鸭子又不争气,多凶悍霸道,还糟蹋庄稼,就是不好好生蛋,害得张氏天天拿着竹竿又赶又骂:"你们这些该死的鸭子,简直像土匪!"

最后,气急败坏的张氏决定将这群不好好生蛋的鸭子一只只杀掉做菜,等到鸭子杀光吃光就关店打烊,改做其它营生。

谁知这一下竟然因祸得福,也许是因为那些爱撒野的鸭子肉质特别细腻鲜活,再加上张氏的烹调功夫,她烧的鸭子酥软嫩滑,鲜香绝伦,引得食客闻香而至。

但是,当有食客问她这叫什么菜时,她可是气不打一处来,随口便说:"什么菜?土匪鸭!"没想到,就这么一叫,从此“土匪鸭”名闻遐迩,餐馆更是门庭若市。

6

湘西米豆腐

湘西美食的历史故事,了解一下吧

米豆腐是湘西各族人民喜爱的特色食品,润滑鲜嫩、酸辣可口,具有清凉退热功效,在炎热的夏季,既可解渴,又可止饿。

湘西米豆腐牵扯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部有名的电影《芙蓉镇》,这是根据著名作家古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小说本身就非常有名,获得了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这部电影也非常有名,导演是谢晋,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由姜文和刘晓庆扮演。

刘晓庆扮演的胡玉音正是制作米豆腐发家才被批判的。因为这部电影使湘西这一特产声名远播,来此旅游的人都纷纷慕名而食。那时候很多懵懂的半大孩子,甚至认为米豆腐这种东西就是刘晓庆发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