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可以隨便結;孩子,真的不能隨便生!

從孕前準備到產後護理

從科學帶娃到早期教育

知識、經驗全部分享給你

前幾天刷朋友圈,看到我結婚前老買她家衣服的90後女老闆歡天喜地在拍婚紗照,沒想到隨後幾天畫風就變了,先是發表心情“我到底圖什麼”,然後轉發文章《“搞大她肚子,彩禮就省了!”》,說實話,本著女人八卦的天性,我不由得猜想,這裡面肯定有故事......

但是,故事我並不感興趣,我想說的是:如果真的懷孕了,請再認真考慮考慮!

生孩子,是比結婚更需要慎之又慎的事情。

婚可以隨便結,孩子不要隨便生。婚可以離,但是孩子退不回去!

在我看來,很多人把邏輯都搞錯了,隨隨便便有了孩子,才鄭重其事考慮要不要結婚。

婚,可以隨便結;孩子,真的不能隨便生!

仔細算算,黃毅清和黃奕離婚已經4年了,我們這些吃瓜群眾著實看了很多熱鬧,夫妻倆罵戰不斷,最近才算消停。

但是不久之前,一則黃奕女兒鐺鐺大哭找爸爸的視頻,還是看得人眼眶一紅。

婚,可以隨便結;孩子,真的不能隨便生!

視頻裡,鐺鐺身穿水粉色套裝,扎著小辮子,坐在車裡喊著找爸爸,不停用紙巾拭淚。

奶奶問:“你想幹嘛呢?”

鐺鐺:“我要找爸爸。”

奶奶的回答更讓人聽了不是滋味:“爸爸在樓上哭,他不忍心下來。”

正在哭泣的鐺鐺想了想,又開始擔心爸爸:“你們去上面看一看爸爸。”

那麼小小的身軀,那麼懂事的孩子,看了真讓人心疼。

有人說,就算男女離婚,爸爸還是爸爸,媽媽還是媽媽,對孩子的愛還是會像從前一樣,不會減少半分。

然而這只是非常理想的一種情況。

更多真實的情況是,離婚的兩個人,像黃奕和黃毅清一樣,從最開始搶撫養權,就往對方身上潑足了髒水。而後各自組成新的家庭,再生新的孩子。

舊的孩子,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最愛的兩個人反目成仇。

搶到孩子撫養權的,往往會極力減少孩子和另一方見面的機會,甚至還有老一輩的奶奶婆婆,對孩子講,你媽跟人家跑了或者你爸不是個東西。

沒搶到撫養權的,從此銷聲匿跡,拒不履行撫養義務的,一毛錢也不出的也大有人在。

誰搶到撫養權,孩子就歸誰,這是很多中國式離婚的現狀。

人人都說父母偉大,卻很少有人聽到另一個聲音——

“你們為何未經我同意,就把我生下來?”

吳綺莉的女兒吳卓林今年18歲。

在花一樣的年紀,她依舊頂著“小龍女”的稱號,走不出原生家庭的痛。

當年的吳綺莉,說是真愛也行,說是賭氣也好,說是逼宮也罷,總之沒有跟成龍協商好,更沒有跟吳卓林打一聲招呼,就把她生下來了。

做父母不需要考試,做孩子卻別無選擇。

這恐怕是世界上最殘忍的事。

作為成龍的私生女,吳卓林一出生就頂著巨大的輿論壓力,更揹負著母親耗盡半生的期望。

她的人生充滿了這些關鍵詞:家暴、自殘、自殺、出櫃……

曾經因為不堪重負,她在胳膊上,給自己劃出一道道傷痕。

婚,可以隨便結;孩子,真的不能隨便生!

最近的吳卓林疑似流落加拿大街頭,處境相當落魄,隨後她和32歲女友在網絡上公開錄製視頻認父成龍,並尋求幫助上了熱搜。

面對採訪,她說:“我想找我爸,我媽…我知道,但是我…我媽。”

她說不下去了。

很多18歲的孩子,都還在父母的庇護下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而吳卓林,卻被指責消費成龍的名聲,不能夠自食其力。

生而如此,她只能夠對著媒體一遍又一遍說抱歉,好像這全部都是她的錯。

做母親的沒有能力給孩子一份完整的愛,卻一意孤行把孩子帶到了這個世上。

單親母親的任性,需要孩子的一生來買單。

知乎上有個問題:父母離婚和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影響,哪個更大?

這個問題就如同:

吸菸和酗酒,哪一個對人傷害更大?

炮彈和手榴彈,哪一個對人的傷害更大?

毒鼠強和百草枯,哪一個對人的傷害更大?

哪個更大?都很大啊!都是致命的啊。

無論結不結婚,離不離婚,盲目生娃的父母,給孩子帶來的,都是無窮無盡的傷害。

結不結婚真的沒關係,結婚證現在免費,連9塊錢也不收了。

離不離婚也沒關係,離了婚的女人,早就衝破了輿論壓力,活出自己的精彩。

你可以後悔結婚,也可以後悔離婚。

只有孩子,一旦生下來,就是一支永不回頭的箭,容不得半點馬虎。

女人可以拿婚姻做賭注,但永遠不要拿孩子做賭注。

因為你輸得起,孩子輸不起。


【自控力】斯坦福教授用一顆棉花糖實驗,揭示了影響孩子一生的關鍵因素

【枕頭】給寶寶選枕頭,只需認準這一大前提!

【孕期】這些情況,告訴你要生啦!臨產徵兆,你知道哪幾個?外加個人實戰經驗

【疫苗】一個字告訴你宮頸癌疫苗,該不該打?

【斷奶】斷奶後要排殘乳?愛賺錢的商家告訴你的吧?

【呼吸】這個習慣,讓孩子越長越醜!

【流感疫苗】流感疫苗,你給寶寶【盲】打了嗎?

【傷害】這幾句話,千萬不要跟孩子說!!!

回覆關鍵詞查閱相關內容

關鍵詞:疫苗、孕期、溼疹、紅屁股、按摩、斷奶、刷牙、骨盆修復、嗆奶、便秘、哭鬧……

育兒路上,我們一直陪你

到天荒,到地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