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币究竟是在炒什么

炒币究竟是在炒什么

每个人都怀着财富自由或改变世界的梦想进入区块链行业,而区块链行业中炒币的门槛是最低的,也是区块链行业中最多人参与的一件事。

那么问题来了:炒币究竟是炒什么

赌博的人好歹也知道自己在赌什么,而大多数炒币的人却不知道自己在炒什么。

如果你对数字货币市场不够了解(数字货币市场的四个公理和数字货币市场的几个概念和推论),也不知道自己在炒什么,那么你的失败几乎是必然的。你还不如去赌场,赌场对每个玩家都是公平的,而在数字货币市场,你有太多太多的劣势。

炒币就是在炒预期

区块链行业现在处于一个非常早期的状况,落地应用非常少,所以支撑币价的不是什么业绩和利润,而是凭空的预期。这个预期在未来当然有可能实现,但也当然有可能实现不了。不过这一切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有多少人相信它会实现并且愿意用什么价格去购买它。

炒好一个数字货币预期的过程

首先,这个数字货币一定要有一个或多个想象力丰富的主题,能够激发起足够大的想象空间,比如使人类生产力出现全面跃迁的“人工智能”,万亿甚至十万亿市场规模的“物联网”,颠覆整个互联网底层HTTP 协议的IPFS等等。

如果你留心的话,你就能发现一个现象,凡是白皮书里面有具体业务的,比如就从事游戏行业、电力行业等等,这些代币往往还就不如白皮书在画大饼(比如说要建立下一代基础区块链,要打通所有的公链自由兑换等等)的代币涨的快,翻的倍数高。

为什么呢?因为一旦有了具体业务,人们所形成的“共识”就会被具体的行业所限制。比如我看过的一篇白皮书,里面就绑定了一单位的代币可以等于多少瓦的电。这个我直觉上就觉得问题很大,因为一旦绑定了具体的瓦数,意味着价格就有了上限,投资人为什么会花费更多的钱来买同样的电量呢?后来果然破发了。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讲,所谓的“共识”,就是人们形成的共同信念(Common Belief)。如果代币设计的业务非常具体,那么人们形成的共同信念就会更加的一致,这是好事,但是坏事就是在于,你很难通过提供“软信息”——也就是营销的手段来拔高人们对该代币的估值;而如果代币设计的非常抽象,人们的信念固然会分裂,但是总有一批人是能够被这些软信息所影响的,而只要收割这部分人就足够了。所以这是一个共识的一致性和信息更新难易度的权衡,提供硬信息,会增加共识的一致性,但是也会让影响用户,拔高他们的共同信念更加困难。

我们可以观察到几乎所有的公链代币,只要主网上线之日,几乎都伴随着大跌。因为想象的空间没有了。就像20岁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前途无限;但是到了40岁,还这么认为的人就很少了。

其次,这个数字货币讲的故事还要有短期的不可证伪性。大多数人不懂技术也不知道怎么判断价值甚至他们也不关心这些,所以只要这个数字货币讲的故事没有明显的逻辑漏洞而且在短期内不可被证伪,那么这个数字货币就不会崩盘。

最后,这个数字货币一定要有足够多的流量。只有这个数字货币有足够多的流量,才会有足够多的接盘侠去支撑这个数字货币的价格。项目方一般都会通过找名人站台,通过币世界、金色财经等媒体机构宣传,和找XX评级和一些币圈自媒体写软文来获取流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