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金融转亏为盈估值超1300亿,超级独角兽是如何打造而成的?

9月14日上午消息,上海清算所8月3日披露的《北京京东实际贸易有限公司2018年度第一期资产支持票据(债券通)优先B级发行文件》显示,北京京东金融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金融)2018年第一季度已实现净利润2140万元人民币,环比2017年末20.87亿元的亏损规模扭亏为盈。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份,京东金融完成了130亿元B轮融资,估值超1300亿元,刘强东曾给京东金融定了个宏大的目标,“成为全球金融科技公司TOP 3”。此次融资完成后,刘强东距离他的宏大目标又更近了一步。

京东金融转亏为盈估值超1300亿,超级独角兽是如何打造而成的?

2018年第一季度实现转亏为盈,净利润0.21亿

我们不妨看一下京东金融的发展史,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9月,京东金融由京东集团子部门转变为独立的法人主体,原名为北京京东尚博广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13年10月,京东金融开始独立运营。2016年6月20日,其正式更名为北京京东金融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继续主营京东白条业务的资产审核、资料保管、风险控制、催收、制定授信和提额制度和催收制度等日常管理工作。2017年6月30日,京东金融重组已完成交割,京东金融的财务数据将不再纳入京东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2018年4月3日,京东金融注册资本由32.08亿元变更为25.74亿元。

从营业收入方面来看,2015年-2017年,京东金融有很大幅度增长,主要系运营支持服务费收入和技术服务费收入增加,2017年收入较2016年的6.13亿元,同比增长1.69倍;2016年较2015年增长339.58倍。

从资产方面来看,截至2018年Q1,京东金融的资产总额为262.61亿元; 2017年的资产总额较2016年增长135.47%;以其他应收账款和长期股权投资占比较高,分别为48.76%和47.15%。

从净利润方面分析,2015年京东金融基本实现盈亏平衡,2016年及2017年净利润为负,总资产收益率与净资产收益率主因系管理费用增加导致,从而呈现快速下降趋势。2018年第一季度已实现净利润2140万元人民币。

京东金融2.0时代,金融科技的比较在“科技”

京东金融在其1.0阶段便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从建立京东支付到开发京东闪付等一系列新产品,京东金融用自身的实践案例证明了基于移动互联网和“黑科技”对线下各类场景的全覆盖,同时实现用户数量指数级增长。仅以2017年为例,京东支付开发京东闪付新产品,实现了对线下各类场景的全覆盖,其与银联云闪付和Apply pay合作,线下交易规模增长近1000%。一年时间,京东支付年度活跃用户数首度过亿,外部活跃商户超过百万,有了质的突破。

步入到2.0时代,京东金融的战略是坚定走科技路线。京东金融CEO陈生强2016年就表示:“未来我们不会成为一家金融公司,中国并不缺一家新的金融机构,我们会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技术上面。”

京东金融在其官方宣布的融资公告中称,“京东金融是中国第一个提出金融科技定位的公司,截至目前,京东金融累计服务金融机构超过700家,并与金融机构共同服务800万线上线下小微商户和4亿个人用户。”

有行业专家认为,金融科技企业的比较优势不在“金融”,而在“科技”。京东金融将科技能力很好地输出给更多类型的商业合作伙伴,为企业和机构提供基于数据和技术的基础设施,不断实现业务拓宽。在场景拓展上,京东金融多个业务在线上线下场景中抢占主流行业。供应链金融在大零售、医药、物流、制造等行业快速布局,消费金融覆盖汽车、装修、租房、教育、等行业实现扩张,实现合作伙伴与用户的连接。上述服务更多体现在IaaS层。与此同时,京东金融利用自己强大的中台能力,与合作伙伴携手深挖一个又一个场景,实现一个又一个需求,在获客、运营和风控等PaaS、SaaS层应用方面,与合作伙伴共创新价值。

去年8月毕马威中国发布的《中国银行业转型20大痛点问题与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报告中指出,当下紧密拥抱移动互联的年轻一代,未来10-15年将全面进入能力、事业、财富和消费的高峰年龄段。到那个时候,中国乃至世界主要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将整体转向基于移动互联网和领先智能科技的时代,传统金融业务模式的转型与升级时间紧迫。可见,京东金融有着敏锐的嗅觉,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科技,助力金融机构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推动行业全面跨进数字金融时代。

四年时间成为千亿超级独角兽

短短四年之间,京东金融高速发展,一步步朝超级独角兽前进着。我们来看一下其融资情况,京东集团宣布京东金融以完成独立融资,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嘉实投资以及中国太平领投,投资总额为10亿美金,合计占京东金融股权比例为13.04%左右。此轮估值达到466.5亿人民币。

而在今年7月,京东金融宣布已签署B轮融资协议,融资总额130亿元,融资后估值达1330亿元。其中,中金资本、中银投资、中信建投和中信资本四家“中字头”企业赫然出现在了投资者名单中。这一融资彻底奠定了京东金融千亿超级独角兽的江湖地位。

近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18第二季度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榜单,其中京东金融以超千亿元的估值在总榜单中排名第7位。这说明京东金融的技术实力和商业模式创新已经受到行业的广泛认可。

京东金融转亏为盈估值超1300亿,超级独角兽是如何打造而成的?

目前京东金融设有11大业务板块,即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财富管理、支付、众筹众创、保险、证券、农村金融、金融科技、海外事业、城市计算。除了服务金融机构,京东金融也在储备服务非金融企业和城市的技术能力。

京东金融的实际控制人仍是刘强东。刘强东直接持股13.37%;且通过另外两家企业持有宿迁东泰锦荣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约70%股份,而宿迁东泰锦荣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持股31.89%。

四年时间成为估值千亿的超级独角兽,这不仅仅是京东金融人的成功,更多的是,他们在一个合适的时间选择了做一件合适的事情。

京东金融之所以能在四年时间成为估值千亿的超级独角兽,印证了一句话“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顺应时代发展,在合适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尤其重要。京东金融坚定科技这一路线可以说是最正确的选择,当然京东金融的成功也离不开京东集团这颗大树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