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評論」龍獅共舞共促繁榮

在中非合作升溫的大背景下,“中國龍”與“非洲獅”共同起舞,踩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鼓點上,不僅會給26億中非人民帶來深遠福祉,也將增進中非以及世界經濟的發展繁榮。

中非合作源遠流長。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援建的坦贊鐵路、中國醫療隊援非、非洲國家支持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等,體現了中非患難情誼。

進入新時代,中非合作呈現出巨大互補性與合作潛能。

當前,特殊的歷史機緣,使中非經濟上的互補性達到空前水平。譬如,中國長於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融資業務,非洲國家則普遍受制於基建資金和技術短板;中國企業“走出去”方興未艾,非洲恰處於工業化早期階段,渴望承接資本和技術輸入;中非產能合作空間廣闊……

在互補雙贏的基礎上,中國已連續9年保持非洲最大貿易伙伴國地位,對非投資累計超過1000億美元,與非洲年進出口總額已達1700億美元。中非在製造業、金融、旅遊、航空等領域的合作取得了新突破。近年來,中國技術、資本與非洲人力、資源的聯姻,產生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在促進非洲國家邊際生產率大幅提升的同時,也有效配合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步伐。

進入新時代,中非合作將更多獲益於合作模式創新。

長期以來,在舊有國際分工格局下,非洲缺乏資本和技術支持,長期處於全球價值鏈低端。結果是非洲空有優越的人力和自然稟賦,卻面臨有勁使不出、有米無鍋煮的難題。

如今,以“一帶一路”為代表的中國倡議和由此帶來的新開發模式、新融資方案,成為現有世界經濟治理體系的有益補充,為非洲國家帶來了全新選項。在中國支持的新型多邊合作開發模式帶動下,國際資本正在加速流向非洲,非洲正在成為世界經濟的新興增長源。

進入新時代,中非兩國共同面臨著發展的挑戰。

非洲國家人力資源豐富、地域廣袤、消費潛力可觀、城市化空間巨大,與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有頗多類似之處,這讓不少非洲國家希望通過借鑑中國經驗,實現經濟繁榮。

中國龍與非洲獅共舞,舞出中非攜手並進的美好前景。(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