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体西用”的思想滥觞何处?

“中体西用”的思想滥觞何处?

季我努学社

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岳忠豪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思想上的“欧风美雨”也源源不断地侵入中国。面对着世界各国全力竞逐的大势,李鸿章发出了“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的感叹。中国在这种世界洪流中该何去何从,一味固守传统?全力西化?抑或兼而有之,博采中西?终于清朝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在洋务自强运动中,发展军事、民用企业,企图自救。张之洞总结洋务运动指导思想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而最早揭橥“中体西用”这杆大旗的则是冯桂芬。

“中体西用”的思想滥觞何处?

(冯桂芬)

冯桂芬(1809——1874年),字林一,苏州吴县人,生于富贵之家。冯不治句读,喜于实务,曾任两江总督陶澍的幕僚,为陶改革弊政的得力助手,史称“未仕时已名重大江南北”,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科举中高中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冯为人博通融汇,应变有方,太平军起时,冯桂芬陈述用兵机宜,曾国藩赞赏不已,并想要延请入幕,为冯婉拒。随着冯桂芬对西学认识的逐步加深,他主张设立广方言馆(外语学校),求博通西学之才,储以济变,大刀阔斧的向西方学习。应该说,善为应变,遇事奋发的精神正是奠定了冯桂芬能够在中外大变局之之下提出融合观点的基础。其在《校邠庐抗议》(1861年)中主张“采西学、制洋器、筹国用、改科举”的新建议,主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即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维持传统,不为变易,而主要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技术。

“中体西用”的思想滥觞何处?

(《校邠庐抗议》)

他的这一思想上承晚清经世思想,下启“中体西用”的思想,甚有“但开风气不为师”的意味。例如理学名臣倭仁德行极高,但却视西洋诸国为未开化之蛮夷,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这种思想成为当时较为主流的观点。清朝首位驻外公使郭嵩焘因对中西有着清醒认识,主张向西方学习,却开罪各方,被士大夫认为勾结洋人,群起而攻之,郭本人也不得不托病辞归。冯桂芬本人虽对西方的认识有片面性,但其奋身呼喊的勇气则是值得钦佩的。但清朝的积弊绝非引进西方军事技术就能改进的,随着洋务运动的黯然退场,中国人民不得不再次抉择。

“中体西用”的思想滥觞何处?

(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彻底失败)

参考文献:

1、《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三《冯桂芬传》

2、高源:《冯桂芬的经世思想研究》,2017年苏州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中体西用”的思想滥觞何处?

华 兴 春 秋

“中体西用”的思想滥觞何处?
“中体西用”的思想滥觞何处?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施祺 杨培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