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借鉴,善于借力,巧借它物,补己之短

《荀子·劝学》中说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人的阅历不是无限的,积累的经验也不是无限的,想要让自己更好更快地成长,应该学会借鉴,勇于借鉴。恰当的借鉴,并不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而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三人行,必有我师。选择好的地方借鉴学习,不好的地方借鉴勉之,以防重蹈覆辙。

勇于借鉴,善于借力,巧借它物,补己之短

唐太宗在位时,魏征一直直言进谏,他就像唐太宗的一面镜子。魏征去世后,唐太宗痛惜不已:“以铜为鉴,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以史为鉴,可知历朝以来,存亡兴替;以人为鉴,可观人之举措,以明本身得失,吾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不在,吾亡一鉴矣。”

“明镜所以鉴形者也,有妍蚩刚见之于外;往事所以鉴心者也,有善恶则省之于内。”人借鉴于明镜,以了解自己的外貌,保持健美,修饰丑容;人也须借鉴于历史,来检查、反省自身,以存善去恶,成为至人。

帆船出海,风筝上天,无不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而人的成功,也需要善于借力。讲究借助外部力量而求得发展。

勇于借鉴,善于借力,巧借它物,补己之短

智者当借力而行,慧者运力而动。聪明的人都会借助他人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成功。凡成大事者,都是“借力”的高手。

善于借力,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借力并不局限于“我的同事、我的朋友、我的亲人”,有时候竞争对手也是很好的借力对象。借力也不仅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也可以向环境借力。

三国时候的诸葛亮就是擅长“借力”之人。诸葛亮善观气象,利用大雾天气与草船巧妙借得曹操的十万支箭,令周瑜自叹不如;而在赤壁之战中,用小船满载引火药物,突入曹军水寨,乘东南风起而放火,火烧连环船,大破曹操大军。通过这场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之基础。

勇于借鉴,善于借力,巧借它物,补己之短

其实一件事情结果的达成,我们都要善用外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成功者个人能力很强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更善于整合资源,巧借“外力”。当然,善借外力也是一种能力。

借鉴思考,借力行动,成功需要勇于借鉴;善于借力,巧借它物,补己之短。一个“借”字,天地广阔,大有作为。这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

勇于借鉴,善于借力,巧借它物,补己之短


写好文,做好袜,半霸环保袜!


勇于借鉴,善于借力,巧借它物,补己之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