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12个即将消失的老行当,你见过几个?

你还记得小时候的神仙米吗?还记得走街串巷而来的补锅人吗?走进益阳的街头,高楼耸立,车水马龙,那些承载我们童年记忆的东西,在社会发展的潮流中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些即将消失的老行当,你还记得吗?

剃头匠

益阳,12个即将消失的老行当,你见过几个?

借助推子、刮刀、剪子、梳子等简单工具,老师傅按照客人的要求,十指运动,左右配合,工具轮番上阵,上下兼顾,协作。

半个小时后,由长变短,面目一新,耳鼻舒畅,精湛的手艺向人们诉说着,其实并不是万事开“头”难。

秤匠

益阳,12个即将消失的老行当,你见过几个?

做秤是个精细活儿。在这“斤斤计较”之间,做秤人付出了他的青春与汗水:精工细作,毫厘必究,只为了手艺人的那份承诺。年复一年,青丝变白发,不变的是那份公道,在秤杆子上,也在人心上。

磨剪子锵菜刀

益阳,12个即将消失的老行当,你见过几个?

在老街深巷,“嚓、嚓、嚓”一路“惊街”,一声吆喝--“磨剪子嘞,锵,菜刀。”可忙坏了家庭主妇们,纷纷找出钝刀,锈剪子,循声而去。

神仙米

益阳,12个即将消失的老行当,你见过几个?

还记得那时候的神仙米吗? 一个老头挑着担子,一头放着一颗葫芦状的“炮弹”,另一头防着火炉和风箱,走街窜巷。

时而,“砰”地一声,将米变成白白的神仙米,那时候,他可是小朋友最爱欢迎的魔术师!

篾匠

益阳,12个即将消失的老行当,你见过几个?

砍、锯、切、剖、拉、撬、编、织、削、磨,不过是一把简单不过的篾刀,编个筛子,精巧漂亮、方圆周正;织个凉席,光滑细腻,凉爽舒坦。

补锅

益阳,12个即将消失的老行当,你见过几个?

“补锅噢,补锅噢~”听到这样的吆喝,仿佛回到了从前,谁家的铁锅坏了,拿出来;补锅匠支起小火炉,拉起风箱,化上铁水,将铁锅的小洞清理,手上托着一块垫布,布上放些木屑,对着锅的小洞,从背面把溶化的铁水倒到小洞上,布棍一顶,片刻时间补好的锅就能烧菜了。

铁匠

益阳,12个即将消失的老行当,你见过几个?

“半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千锤百炼人”是旧时铁匠师傅的真实写照。一张铁砧,几杆铁锤,几把夹剪,风箱、火炉是打铁人的基本家当,将锻打的铁块,烧红放在铁砧上,大锤、小锤轮番对打,一件件锨、耙、镰、犁、铲、刀、叉、钉等生产生活所必需的工具、用具便打造出来了!

弹棉花

益阳,12个即将消失的老行当,你见过几个?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都还是童年,可记忆抹不去的就是看别人弹棉花。棉花匠背着一张巨大的弓,右手持一把榔头,不停的敲打着弦。“咚咚咚”很有节奏感,像变魔法似的把棉花击打成丝。“檀木榔头,杉木梢;金鸡叫,雪花飘”这是对棉花匠生活的诠释。

皮影戏

益阳,12个即将消失的老行当,你见过几个?

一口述说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在那个不发达的年代,傍晚老艺人们挑担走街串巷、支幕布敲锣击鼓,用牛皮制成的红黄绿黑四种颜色的皮影道具被艺人赋予鲜活生命。岳家桥是皮影戏之乡,如今,这种民间艺术到了无法传承的囧地。

花纸伞

益阳,12个即将消失的老行当,你见过几个?

花纸伞,让益阳骄傲了一个世纪的手工产业,却逐渐被现代便于携带的折叠伞取代,如今,益阳的街头已经很难再见到花纸伞的踪迹了。

轮渡

益阳,12个即将消失的老行当,你见过几个?

那时候,益阳的河流极多,桥却非常少的,车辆要过河只能通过轮渡,从早到晚,等过江的人和车虽然多却秩序井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座座桥梁飞架两岸,车辆从桥上飞驰而过,轮渡也就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