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啓示錄之女皇並駕齊驅:朝有武則天,野有陳碩真

今天,我們一談論武則天,就把她視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她的確是古代正史中記載的唯一女皇帝,然而在另一元空間中,女皇帝並不是只有她一個。在唐高宗時期,也就是與武則天同時代中,出了一個叫陳碩真的女子,她發動了平民起義,自稱為文佳皇帝。

大唐啟示錄之女皇並駕齊驅:朝有武則天,野有陳碩真

有人說,這種農民起義中稱皇帝的,根本就不入流。然而,要說不入流,那什麼是主流呢?中國古代社會中,男尊女卑是主流,武則天稱帝也不是主流;要說自封為皇帝沒什麼含金量,那武則天也是藉助於自己的權力給自己加冕的,事實很多人當皇帝都是靠自己爭來的;要說農民起義就不能稱帝嗎?開創漢朝幾百年的劉邦不也出身於農民起義嗎?只不過他開始依附於更大的政治集團,等實力壯大後才稱王稱帝。

大唐啟示錄之女皇並駕齊驅:朝有武則天,野有陳碩真

所以我們完全有理由承認陳碩真是一個“皇帝”。

在民間故事中,陳女皇與武女皇還有過人生交集。陳碩真與武則天都曾經出家為尼,於是在民間故事中,她們就成了在同一寺廟修行的尼姑。而且陳碩真身材高大,武藝高強,特別愛打抱不平。有一次,她見到有奸人要暗害武則天,就出手阻止,救下了武則天的性命。因此,武則天非常感激,二人結拜成為姐妹。後來,武則天入宮當了唐高宗的后妃,陳碩真就與其密謀,計劃一個朝,一個在野,相為響應,奪取李唐江山。之後,陳碩真回到騖州(今浙江金華),發動了起義,一時聲勢非常之大。然而由於武則天沒有及時響應,使唐軍可以全力圍剿義軍,導致陳碩真被俘。她在臨死前感嘆說“義妹不義”,埋怨武則天沒有在宮中起事。但武則天畢竟繼續了義姐的遺志,她一步步掌握朝廷的權力,最後改國號為周,自立為帝。

大唐啟示錄之女皇並駕齊驅:朝有武則天,野有陳碩真

以上是民間故事的版本,真實的歷史應該不是這樣。

陳碩真出身於騖州的一個貧苦農民家中,父母早亡,與一個妹妹相依為命。直到妹妹出嫁那一天,她才吃到了平生第一次飽飯。而武則天出身於幷州(今山西太原一帶),是個官宦人家的女兒,從小衣食無虞。

大唐啟示錄之女皇並駕齊驅:朝有武則天,野有陳碩真

武則天在唐太宗死後,按皇家制度,出家為尼,但她所在的寺廟也是皇家寺廟,等級很高,守衛森嚴。而陳碩真是在自己的家鄉出家,其目的一是為了避開仇敵,二是藉助於宗教的外衣,發展自己的門徒。

大唐啟示錄之女皇並駕齊驅:朝有武則天,野有陳碩真

所以說,她們二人沒有什麼接觸。

值得注意的是,她們二人是如何當上“皇帝”的。

武則天的做法屢見於史書。她藉助於自己的皇后地位,利用皇帝的軟弱,掌握了很大的權力,在皇帝死後,又以太后的身份執掌國政。這一做法歷史上很多,比如漢代的呂后,也做到了這一步。但武則天有所突破,她把皇帝的頭銜擱到了自己身上。

大唐啟示錄之女皇並駕齊驅:朝有武則天,野有陳碩真

而陳碩真的做法也是古已有之。漢末黃巾起義,張氏兄弟就是藉助於太平道,廣收門徒,並按地區組織起來,最後形成很強的勢力,得以發動大規模起義。陳碩真也藉助了傳道的手段,她利用了當時民間迷信以及從西域傳來的摩尼教,牢牢地掌握了大量信徒。之後,她發動了起義,一時間造成了巨大的聲勢。陳碩真也有突破前人之處,她直接就自稱為“文佳皇帝”了。

大唐啟示錄之女皇並駕齊驅:朝有武則天,野有陳碩真

歷史常以成敗論英雄,武則天篡位成功,於是被視為千古唯一女皇;而陳碩真的義兵在很短時間內就被消滅了,所以“文佳皇帝”的稱號不被正史承認。其實無論成敗與否,實際都是一回事:做個名副其實的最高統治者,不在名號上吃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