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檔票房再創新高背後:新題材崛起 動畫片遇冷

暑期档票房再创新高背后:新题材崛起 动画片遇冷

綜合來看,今年暑期檔裡新題材開始崛起,但動畫片卻遇冷。

173.8億!今年全國電影暑期檔再創新高。票房前三名分別是:《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和《侏羅紀世界2》。綜合來看,今年暑期檔裡新題材開始崛起,但動畫片卻遇冷。

新導演、新題材獲關注

從6月1日至8月31日,今年全國電影暑期檔總票房為173.8億(含服務費),比去年同比增長6.3%;觀影總人次達到5億,同比增長6.4%;上映影片數量為137部,同比增長1%。

暑期檔裡,票房排名前五的影片分別是:《我不是藥神》(30.98億)、《西虹市首富》(25.2億)、《侏羅紀世界2》(16.96億)、《一出好戲》(13.23億)、《巨齒鯊》(10.28億)。

暑期档票房再创新高背后:新题材崛起 动画片遇冷

從數據上可以看出,除了《侏羅紀世界2》是好萊塢影片外,其餘四部都是國產影片(《巨齒鯊》為合拍片)。

其中,《我不是藥神》是導演文牧野的首部長片之作,《一出好戲》也是演員黃渤的電影導演處女作。

而這兩部電影的題材都十分新穎,前者聚焦社會現狀,講述代購印度仿製藥的故事,後者則探討人性,思索在荒島上是逃離還是留下。

暑期档票房再创新高背后:新题材崛起 动画片遇冷

動畫電影遇冷

從貓眼研究院數據可看到,今年暑期檔的國產動畫電影無明顯增長,進口動畫電影數量雖然有所增長,但是單片票房還是呈萎縮的態勢。

2016年暑期檔國產動畫片總票房為2.08億,2017年為2.52億,但今年卻直接腰斬,只有1.06億。

暑期档票房再创新高背后:新题材崛起 动画片遇冷

下降是因為數量嗎?不全是。

2016年暑期檔國產動畫片有17部,2017年最低只有14部,今年反而還增加了,有16部上映。和排片的關係也不大,今年暑期檔動畫影片排片為14.55%,比去年的13.86%還有所增加。

不過,從豆瓣評分來看,除了《美食大冒險》7.5分、《風語咒》7.0分外,其餘幾部都在5.5分之下。

撤檔、改檔影片更多

由於暑期檔時間長、觀眾人數多,往往是片方擠破頭都要爭取的檔期。

但是,今年暑期檔70%的票房,都被排名前十的影片拿走。因此,一些中小成本影片的生存,只能用“艱辛”來形容。

暑期档票房再创新高背后:新题材崛起 动画片遇冷

同時,因為目前市場缺乏“檔期協調機制”,一些見勢不妙的影片乾脆採用改檔、撤檔來避免成為“炮灰”。據藝恩電影智庫數據,今年暑期檔期間,有多達23部影片做出了“迫不得已”的選擇。

總成本達7.5億的《阿修羅》在上映三天後即宣佈撤檔,撤檔時票房僅有不到5000萬元;《爵跡2》《大轟炸》《昨日青空》則直接選擇改檔,可謂是“滿滿的求生欲”。

暑期档票房再创新高背后:新题材崛起 动画片遇冷

暑期檔誰在買票?

哪個年齡層才是暑期檔的主力軍呢?從數據上可以看到,今年暑期檔延續了35歲以上觀眾佔比逐年增加,24歲以下在下降的趨勢。男女比例上來看,51.59%為女性觀眾,相比2017年的52.44%更加均衡。

為什麼青少年的觀影數量在下降?那是因為有更多的娛樂消費方式在吸引他們。數據顯示,18歲以下人群更愛玩遊戲,19-24歲的人群還熱衷於看影視劇。

另外,隨著短視頻的興起,不少三四線城市、34歲以下的觀眾都花費不少娛樂時間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上,佔據了暑期娛樂方式的43.5%,35%的人則關注娛樂新聞和資訊。

來自中國新聞網

暑期档票房再创新高背后:新题材崛起 动画片遇冷
暑期档票房再创新高背后:新题材崛起 动画片遇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