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網2018」闢謠——「謠鹽」再起,這次黨校於教授躺槍

「淨網2018」闢謠——“謠鹽”再起,這次黨校於教授躺槍

就這兩天,小編的小區朋友圈裡流傳著名為《鹽裡面加進了亞鐵氰化鉀》的爆款文章,文中活靈活現地描述了某黨校於教授的親身經歷,於教授發現自己生病,歸因於吃了加入亞鐵氰化鉀的食鹽,後來不吃這樣的食鹽病就好了。

「淨網2018」闢謠——“謠鹽”再起,這次黨校於教授躺槍

嚇得我一身冷汗,幸好老媽沒看到這篇文章,不然要嚷嚷著回老家買純天然、無添加的作坊鹽了,想想都覺得心塞。

「淨網2018」闢謠——“謠鹽”再起,這次黨校於教授躺槍

然而,機智如我是不會善罷甘休的,默默打開百度。

「淨網2018」闢謠——“謠鹽”再起,這次黨校於教授躺槍

原來“食鹽添加亞鐵氰化鉀有毒”的傳言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在2017年6月及2018年2月,新華社、央視等相關媒體先後兩次對該傳聞進行過闢謠。

「淨網2018」闢謠——“謠鹽”再起,這次黨校於教授躺槍

亞鐵氰化鉀是什麼鬼?

據上文全國鹽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布的相關說明來看,目前我國製鹽行業在食鹽中添加抗結劑“亞鐵氰化鉀”,是嚴格按照國家衛計委發佈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執行的,我國食鹽安全是有保障的。

常見的食鹽抗結劑包括亞鐵氰化鉀、檸檬酸鐵銨、二氧化硅和硅酸鈣,其中,亞鐵氰化鉀易溶於水,無色,小劑量就可以達到較好的抗結效果,因此用得最多。亞鐵氰化鉀(Potassium Ferrocyanide)俗稱黃血鹽,化學式為K4[Fe(CN)6]·3H2O。但是它的化學結構和能夠毒死人的氰化鉀完全不同,其急性毒性比食鹽更低。作為抗結劑加入食鹽中,作用主要是防止食鹽結塊。

國外的食鹽當真不放亞鐵氰化鉀?

傳言的“歐美鹽沒有亞鐵氰化鉀”不實,真相是美國、歐盟、日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國均允許使用亞鐵氰化鉀作為食鹽抗結劑,國際標準也允許使用,這足以說明它的安全性。實際上,大家認為食品安全標準最嚴格的歐盟,允許的添加量上限是20毫克/千克,是中國標準的2倍。

「淨網2018」闢謠——“謠鹽”再起,這次黨校於教授躺槍

關於食鹽,其實大家對另一個實實在在的危害卻普遍認識不足。世界衛生組織倡導每天人體對於鹽的攝入量為6克,據統計,中國人每天對於鹽的攝入量已經嚴重超過這一水平,平均每天已經達到了10克以上。

過量攝入鹽會引起高血壓、心臟疾病、腎病、水腫、骨質疏鬆等等疾病,堪稱餐桌上的“隱形殺手”。

為了替健康代鹽(言),小編也是操碎了心,說一千道一萬,“食鹽添加亞鐵氰化鉀有毒”是不折不扣的謠言,為了健康,請您控制食鹽攝入。尤其是注意控制“隱形鹽”的攝入。包括醬油、味精等調味料,罐頭和醃製食品,麵包、餅乾等發酵食品,以及方便麵、薯條、炒葵花籽、鹹鴨蛋、腐乳等。

信息來源:澎湃新聞、鳳凰網、搜狐網、中國新聞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