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初中數學應用題的一種新嘗試

葉先玖(湖北省秭歸縣歸州中學)

何訓光(湖北省秭歸縣教育科研信息中心)

摘要:讓每一位學生學會解答應用題,掌握解答應用題的技巧和策略,是每一位教師都渴望的.教師都知道列表分析法是一種重要方法,但在實際教學中卻不能真正把這種方法用到極致。文章在讀題的方法和步驟,列表的分步操作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建立方程模型這三個方面做了較為全面的探究,是一種幫助廣大教師和學生掌握解決複雜應用問題的最佳方法.

關鍵詞:讀題技巧;列表方法;建模思想

探索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掌握用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函數進行表述的方法,這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初中階段知識與技能板塊提出的一個重要目標。在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與數量有關的問題,這些實際問題需要轉化成數學問題來解決,即人們常說的數學應用題.然而,現在的學生多數卻害怕解應用題,就連部分教師見到相對複雜一點的應用題也是望而生畏.說輕一點,這是導致學生認為學習數學沒有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因為學生根本就不會用數學的方法解決生活問題;說得嚴重一點,這是導致我國學生普遍缺失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關鍵.

其實,解決任何事都是會有一種好的辦法的,也許是因為你暫時沒有找到,或者是因為你根本就認為沒有好方法,因而沒有去認真研究和尋找.解答應用題就和解決其他任何問題一樣,都會有好方法的,而且也許不只有一種、兩種.例如,“讀題—列表—建模”就能解決很多複雜的應用問題,下面筆者就以此種方法為例加以說明,希望能給讀者在今後的教學或學習、生活和工作中起到幫助作用.

例1 (2014年湖北·宜昌卷)在“文化宜昌•全民閱讀”活動中,某中學社團“精一讀書社”對全校學生的人數及紙質圖書閱讀量(單位:本)進行了調查,2012年全校有1000名學生,2013年全校學生人數比2012年增加10%,2014年全校學生人數比2013年增加100人.

(1)求2014

年全校學生人數;

(2)2013年全校學生人均閱讀量比2012年多1本,閱讀總量比2012年增加1700本(注:閱讀總量=人均閱讀量×人數).

①求2012年全校學生人均閱讀量;

②2012年讀書社人均閱讀量是全校學生人均閱讀量的2.5倍,如果2013年,2014年這兩年讀書社人均閱讀量都

比前一年增長一個相同的百分數a,2014年全校學生人均閱讀量比2012年增加的百分數也是a,那麼2014年讀書社全部80名成員的閱讀總量將達到全校學生閱讀總量的25%,求a的值.

1、初讀找準數

具體方法:只讀數,並快速地在題中把數字或字母標上同一種記號.

如,此題中可以要求學生解答下列問題:題中涉及有價值的數字依次有哪些?在題目中讀出,並做上記號.學生很快能找出1000,10%,100,1,1700,2.5,a,a,80,25%.這裡要注意糾正學生把2012,2013,2014這些對象認為是此題的“數”的錯誤認識.

2、再讀確定量

具體方法:即在標有記號的數字部分反覆閱讀,讀出每個數的實際意義,即讀懂每個數字或字母所表示的含義.

如,師生共同研讀出“10%”對應量是2013年全校學生人數比2012年增加的百分數、研究對象是2013年; 第一個“a”對應量是書社人均閱讀量增長的百分數,研究對象是2013年,2014年;第二個“a”對應量是全校人均閱讀量,研究對象是2014年等;引導學生在題目中用另一種相同記號把各個數對應的量做上記號.

3、細讀建表格

具體方法:這一次閱讀主要是仔細讀做上記號的數及量,關鍵是讀懂每個數表示的意義。邊讀邊在草稿紙上製作表格.此題具體過程如下.

解初中數學應用題的一種新嘗試

解初中數學應用題的一種新嘗試

解初中數學應用題的一種新嘗試

4、研讀理關係

具體方法:這一步主要是填寫表中空白單元格.方法是某一個空白單元格和其他單元格涉及關係較多時,也就是箭頭符號所在單元格較多的空白單元格(表5中的第3行第2列),先大膽設成未知數。再仔細研讀表格中各個數、量、對象之間橫向、縱向的對應關係,把表格各單元格轉化成代數式,快速實現“數學化”,如表6所示.再橫向、縱向查看還有哪些箭頭符號在這一過程中沒用上,這個沒用上的或許就是我們要用來列方程的等量關係.

表6

解初中數學應用題的一種新嘗試

5、讀表建模型

具體方法:分析表6的第2行輕鬆地完成第(1)問;由第4行第2,3列,建立一元一次方程,自然求得2012年全校學生人均閱讀量為6本;按照表中第4列,第4行,第7行,我們就能很快地建立起一元二次方程模型了.

解:(1)由題意,得2013年全校學生人數為1000×(1+10%)=1100(人).

則2014年全校學生人數為1100+100=1200(人).

答:2014年全校學生人數為1200人.

(2)①設2012人均閱讀量為x本,則2013年的人均閱讀量為(x+1)本.

由題意,得1100(x+1)=1000x+1700.

解得:x=6.

答:2012年全校學生人均閱讀量為6本.

②由題意,得2012年讀書社的人均讀書量為2.5×6=15本。

2014年讀書社人均讀書量為15(1+a)

本,2014年全校學生的讀書量為6(1+a)本,則80×15(1+a)

=1200×6(1+a)×25%.

解得a

=﹣1(捨去),a

=0.5.

答:a的值為0.5.

6、讀解再反思

綜觀解答應用題的各種方法,本質上都是在學生讀懂題目的基礎上尋找數量關係,再合理利用等量關係進行數學建模.閱讀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也可以不列表,同樣能準確找出以下三個等量關係:2012年校人均閱讀量+1=2013年校人均閱讀量,2012年校閱讀總量+1700=2013年校閱讀總量及2014年讀書社閱讀總量=2014年校閱讀總量×25%.再通過設出上述解答中的元,利用這三個等量關係轉化為方程模型1100(x+1)=1000x+1700 ,80×15(1+a)

=1200×6(1+a)×25% 也可求解.但這種方法對各個量的關係顯示得不直觀,學生容易出錯.而用“讀題—列表—建模”法進行應用題解題時,卻充分利用表格的直觀性,學生在審題時會“去枝葉,抓主幹”,準確抓住關鍵語句,並用小箭頭清楚地顯示各個量之間關係;在分析數量關係時,只要根據箭頭所示,大膽設元(含間接設元),用兩種方式計算同一個量,從而得到基本的方程模型,而且不同學生對單元格處理方式的角度不同,所得方程模型也不一樣,從而實現一題多解.例如,在表5中換一個單元格設未知數,或者用不同代數式去表示相互有關係的兩個單元格,對小箭頭指示的關係處理角度不同等,可得到不同表達形式的表格6,從而得到此題的另一種解法,達到表格靈活性與解法多樣性的完美結合.

例2 (2012年湖北·宜昌卷)背景資料:低碳生活的理念已逐步被人們接受.據相關資料統計:

一個人平均一年節約的用電,相當於減排二氧化碳約18kg;

一個人平均一年少買的衣服,相當於減排二氧化碳約6kg.

問題解決:甲、乙兩校分別對本校師生提出“節約用電”“少買衣服”的倡議.2009年兩校響應本校倡議的人數共60人,因此而減排二氧化碳總量為600kg.

(1)2009年兩校響應本校倡議的人數分別是多少?

(2)2009年到2011年,甲校響應本校倡議的人數每年增加相同的數量;乙校響應本校倡議的人數每年按相同的百分率增長.2010年乙校響應本校倡議的人數是甲校響應本校倡議人數的2倍;2011年兩校響應本校倡議的總人數比2010年兩校響應本校倡議的總人數多100人.求2011年兩校響應本校倡議減排二氧化碳的總量.

請讀者在不看下面的分析的基礎上先按上面的“讀題—列表—建模”方法嘗試著把此題解答出來.

因篇幅有限,筆者以下不再重複上面的“讀題—列表—建模”的詳細過程,僅幫助讀者分析解題方法.

分析:此題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應用及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應用,解題的關鍵是找到正確的等量關係.

解:(1)(方法1)設 2009 年甲校響應本校倡議的人數為 x 人,乙校響應本校倡議的人數為 y 人,

解初中數學應用題的一種新嘗試

解初中數學應用題的一種新嘗試

解初中數學應用題的一種新嘗試

解得n=1,n=-2.5(捨去).

從而得m=20.

所以2011年兩校響應該校倡議減排二氧化碳的總量為2040千克.

例3 (2014年江蘇·鹽城卷)整頓藥品市場、降低藥品價格是國家的惠民政策之一.根據國家《藥品政府定價辦法》,某省有關部門規定:市場流通藥品的零售價格不得超過進價的15%.根據相關信息解決下列問題.

(1)降價前,甲、乙兩種藥品每盒的出廠價格之和為6.6元.經過若干中間環節,甲種藥品每盒的零售價格比出廠價格的5倍少2.2元,乙種藥品每盒的零售價格是出廠價格的6倍,兩種藥品每盒的零售價格之和為33.8元.那麼降價前甲、乙兩種藥品每盒的零售價格分別是多少?

(2)降價後,某藥品經銷商將上述的甲、乙兩種藥品分別以每盒8元和5元的價格銷售給醫院,醫院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對甲種藥品每盒加價15%、對乙種藥品每盒加價10%後零售給患者.實際進藥時,這兩種藥品均以每10盒為1箱進行包裝.近期該醫院準備從經銷商處購進甲、乙兩種藥品共100箱,其中乙種藥品不少於40箱,銷售這批藥品的總利潤不低於900元.試問購進時有哪幾種搭配方案?

此題給出的信息量大,涉及廠家、醫院、經銷商、患者等多個對象,數量多、關係複雜,最適合用表格來分析。讀“6.6”“ 5倍少2.2”“ 6”“ 33.8”得表8.

表8

解初中數學應用題的一種新嘗試

解初中數學應用題的一種新嘗試

解初中數學應用題的一種新嘗試

解初中數學應用題的一種新嘗試

解初中數學應用題的一種新嘗試

解初中數學應用題的一種新嘗試

“讀題—列表—建模”法本質上是在數學模型思想指導下,讀題時讀懂數的含義,分析時藉助表格揭示數量、對象之間的關係,建模時利用這些關係和代數式快速達到文字信息向符號信息轉化,實現將實際問題數學化的目的.這種方法顛覆了學生傳統的閱讀方式和習慣,強調讀題時先重點讀數,後讀數對應的是什麼量,再讀研究對象.由數找量再找對象,邊讀邊把數、量、對象放在同一表格內,利用所得表格分析它們之間的關係並快速“數學化”,得到代數式、方程(組)、不等式(組)等數學模型.

從以上四例可以看出”讀題—列表—建模”法的重點是讀懂數,關鍵是列表,核心是找等量關係,技巧是利用表格進行推理來建立方程模型.當信息量大,一張表能清楚地反映出各種對象、數、量之間的複雜關係,給人一種思路清晰的感覺.但如何快速、熟練地建表,是需要從七年級就開始練習的,對學生長期有意識滲透這種讀題習慣,培養他們邊讀數邊列表來求解應用題的能力.否則,學生即使有這種想法,但往往苦於列不出一張表,反而對這種方法望而生畏.文章基本上能反映出我們在實際教學中的真實的做法,供大家參考,有不足之處,真誠希望得到同行的斧正.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

[2]仇錦華.小學與初中的應用題教學有何不同[J].中小學數學(初中版),2013(4):1-2.

[3]李樹臣.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一般方法[J].中國數學教育(初中版),2011(4):7-10.

[4]印冬建.應用題教學應突出建模過程的指導[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中旬,2013(8):35-3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