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下救了汪精卫的猛人,却怕一个荒唐女人,更惹出民国一桩惊天冤案

枪下救了汪精卫的猛人,却怕一个荒唐女人,更惹出民国一桩惊天冤案

(图)张继

张继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国民党元老,出生于民风彪悍的河北沧县。此君身材魁伟,胆大包天,颇有燕赵猛士遗风。1935年11月1日,爱国志士孙凤鸣在湖南路大礼堂预谋行刺蒋介石,可行动之际却未能寻得其踪迹,因此坐在第一排的汪精卫便倒了大霉。”枪声霎时响起,现场众高官都吓得屁股尿流,不约而同作鸟兽散,竟跑出诸多笑话。元老张静江见有“刺客“立马滚倒在地,“财神”孔祥熙则使劲往汽车底下钻……危急时刻,却见站在汪精卫身侧一人突然猛扑过去,死命搂住孙凤鸣腰际,这才让坐在后排的张学良来得及跑过去,抬腿踢掉“刺客”手中武器。就这样,两个北方人合力制住“刺客”,总算保下了汪精卫的性命。在民国,张继的胆大包天是极出名的,但他毕生都畏惧一个女人也同样闻名遐迩。

枪下救了汪精卫的猛人,却怕一个荒唐女人,更惹出民国一桩惊天冤案

(图)张继、崔震华以及女儿

张继连子弹都不怕!又是哪个女人能令他畏惧呢?便是他家中的悍妻崔震华。张继早年便投身革命,鉴于当时形势的危险,就只能和还是女友的崔震华鸿雁传书,以炽烈情诗来抚慰彼此的相思之苦。可在1912年二人结婚后,似这样的柔情蜜意却突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家中处处都要崔震华做主。甚至但凡夫妻有所不合,张继便会受些皮肉之苦。有一次,一位好友来家中拜访。由于平素关系颇算熟络,便未曾通报直奔内堂。岂料这位好友却因此”大开眼界“,只见张继及几个儿女都围跪在悍妻面前,而崔震华却手持鞭子,不停痛打张继皮肉。好友见状急忙劝解,可已被打得呲牙咧嘴的张继却连忙说道:”请君莫要过问,我夫人是好人,让她打几下就能出气。”

枪下救了汪精卫的猛人,却怕一个荒唐女人,更惹出民国一桩惊天冤案

(图)民国著名悍妻崔震华

崔震华不但相貌颇丑,而且一对龅牙更是生得”蹊跷“。但她因何能对丈夫肆意欺虐、身高马大的张继又因何一直逆来顺受,其中缘由实在难以揣测,大概也只能归结于”缘分“吧!悍妻若只是在家中凶悍也就罢了,但崔震华却也是民国官场上一位显赫人物,对权力看得更是极重。再加上她为人素来偏狭刚愎,更受不得半点委屈。只要稍有悖逆,便会不计是非后果,如不闹个”扬眉吐气“就会誓不罢休。如此强悍刁蛮的女人,对丈夫张继所辖的工作事务自然也会频繁染指。其实就算是在中国古代,皇帝之家还有后宫不能干政的训诫。而当张继悍妻不在其位,却能恣意干扰夫政时,不出意外地便惹出了民国一桩极著名的惊天冤案——故宫盗宝案。

枪下救了汪精卫的猛人,却怕一个荒唐女人,更惹出民国一桩惊天冤案

(图)民国时期的故宫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刚接收北平时,便有人建议废除故宫博物院。眼见博物院的招牌就要被人摘掉,院内之人便分别向张继、易培基和李石曾这三位国民党元老求援。听到了求援之音,这三人自然不能漠视。最终,在时任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司法院副院长——张继的慷慨陈词下,故宫博物院的招牌才算保住,仍直属国民政府管理。与此同时,张继、易培基和李石曾三位又被委以故宫博物院常务理事的重任。其中李石曾为理事长,易培基则出任院长。三个常务理事却只有两位有实职,而刚保住故宫博物院招牌的张继却意外落了单。这其实是极不寻常之事,其中又有何原因呢?原来,起初议定时张继还有个副院长头衔,不料易培基却对此不甚同意。原因很简单,张继自己当不得家,万事只听他强悍太太的支配。

枪下救了汪精卫的猛人,却怕一个荒唐女人,更惹出民国一桩惊天冤案

(图)李宗侗

正是由于对崔震华的顾虑,张继最终只在故宫博物院内落了个文献馆馆长的职务。对此,崔震华心中自然无比恼怒,而她向易培基寻茬发作的伏笔也至此埋下。只不久后,一个促使悍妻“发威”的契机便突然来了。其时,故宫每个馆里的副馆长都是由一位专家担任。文献馆的副馆长是北大著名学者沈兼士,而他的学生刘儒林则也在馆中当馆员。可能刘儒林此君的性格过于僵自刚硬,平素竟与崔震华推荐来的亲信多有隔阂。而矛盾渐深后,那名亲信便到崔震华面前告了一状。“馆长的人却被副馆长的人欺负,我应该解雇他!”崔震华一向霸道惯了,闻知此事便立马炸了。而张继畏妻如虎,自然依悍妻心意马上照办,于是一封秘信便已发到故宫博物院秘书长李宗侗(李石曾侄子、易培基女婿)那里。李宗侗看完来信感到极是为难,怎能因女人一言便轻率打碎别人饭碗?可张继的面子却不能不给,于是便来了个软处理,把刘儒林调往别处部门继续工作。

枪下救了汪精卫的猛人,却怕一个荒唐女人,更惹出民国一桩惊天冤案

(图)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易培基(左)

李宗侗如此处理本不算错,但崔震华亲信见状却不依不饶,又跑到“主子”面前煽风点火。果然,炮筒子一点肯定着。翌日一大清早,张继悍妻便亲自披挂上阵,气势汹汹地向故宫杀来。说来事也凑巧,崔震华刚进门便迎头碰上了易培基和李宗侗二人。易培基素知崔震华的霸道秉性,惹不起,躲才秒,便佯装没看见人,拔腿就溜之大吉。可李宗侗此时却不能再躲了,只好硬着头皮上前寒暄。崔震华找的便是此人,便顾不上开溜的易培基,不客气地开口道:“好!我正要找你。”李宗侗闻言只得赔笑应付:“张夫人何事?怎么还亲自上门?这我怎能担得起?”崔震华听出话中的应付之意,心中自然更加恼怒,便没好气地戳了个硬钉子:“李宗侗,你少跟我来这套!你们在院里舞弊弄钱,真当我不知道?”

枪下救了汪精卫的猛人,却怕一个荒唐女人,更惹出民国一桩惊天冤案

(图)集聚在午门前预备迁往上海的故宫文物

李宗侗闻言实感莫名其妙,却见书记尹启文走来,知道此人乃是崔震华安插的亲信,便仿佛捞到一根救命稻草,连忙说道:“尹先生来得正巧,替我伺候好张太太。”说完也模仿起易培基的伎俩,不等悍妇再说话便瞬间溜之大吉。崔震华见一眨眼便又跑了秘书长,只能悻悻地返回寓所。至此,她的这场胡闹才算告一段落,可找茬闹事的兴头却已变得更大了。“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华北战势吃紧,故宫博物院担心国宝流失,遂决定将文物分批迁往上海。1933年5月1日,当第五批文物刚刚被运走后,突然却从南京跑来一位朱姓检察官,提出要调阅院内的卷宗账目。就在检察官仔细翻看卷宗之际,自又有人跳出借机发难,句句影射院长易培基和秘书长李宗侗狼狈为奸,盗卖故宫古物。此后,朱姓检察官又提出要带走部分被认为是“有问题"的文物存单。

枪下救了汪精卫的猛人,却怕一个荒唐女人,更惹出民国一桩惊天冤案

(图)易培基

易培基见状却顿感苗头不对,就和吴稚晖、李石曾等元老商议,害怕朱姓检察官实是”亡清余孽“请来的冒牌货。经过连番调查后却发现,这个朱姓检察官的身份倒是不假,可有险恶之人想利用检查机构发难也确实是真。背后的黑手并不难猜,众人扳着手指一数,焦点自然便已着落在张继和崔震华身上。对此,吴稚晖心中其实极为纳闷,因为李宗侗的叔父李石曾对张继曾有大恩,此次他却为何要以怨报之?于是,他便亲自上门寻找张继理论,岂料接待他的却是“母老虎”崔震华。吴稚晖谈起此事,崔震华没有丝毫遮掩,并直言让他不要过问。随后,张继又过门回访了吴稚晖,却只是一味闪躲推诿,就是不肯正面回答吴稚晖的疑问。其实,张继也是有难言之隐的。因为他此次借助官司、兴起大狱强势针对易培基等人,皆是遵从悍妻的旨意而为。至于其中原因,自然是崔震华为了丈夫没当上副院长而一直忌恨在心。

枪下救了汪精卫的猛人,却怕一个荒唐女人,更惹出民国一桩惊天冤案

(图)故宫文物迁移上海途中

1933年10月,南京江宁地方法院检察署正式检控易培基、李宗侗等人涉嫌违法舞弊。立案之后,崔震华却认为起诉的都是些鸡毛蒜皮之事,而要彻底打垮易培基以解心头之恨,就必须将案子进一步提升为更耸人听闻的盗宝重案。而恰好在此时,故宫博物院某个职员被以“破坏古物以伪换真”的罪名,判处了数年有期徒刑,原因是他在将文物迁往上海过程中把凤冠的珠子摘下装箱。而崔振华也正好借此良机诋毁易培基,说这名职员的所有作为都是在他这个院长指使下进行的盗宝行为。至此,一件无足轻重的微末小案,竟已被彻底演绎成一桩监守自盗的惊世大案。然而,崔震华却并未准备就此罢手。于是,落井下石之事便又接踵而至。1934年10月,南京江宁地方法院在司法院副院长张继的操纵下,又对易培基、李宗侗等人提起公诉。而这次诉讼的罪名已是“将保管的部分珠宝盗取……一律占为己有……”

枪下救了汪精卫的猛人,却怕一个荒唐女人,更惹出民国一桩惊天冤案

(图)李石曾题写的“故宫博物院”匾额

1935年8月,江宁地方法院在易培缺席情况下宣判,判决他犯有监守自盗罪。但此后数年,却又一直都找不到易培基指使属下盗宝的真凭实据。因此,这桩案子便被一直无限期拖延。可是这桩“盗宝案”的案情虽然还扑朔迷离,但新闻界那边却早已经鼓噪热闹起来。此时,易培基已经辞去了院长职务并移居天津,但巨大的舆论压力还是让他的处境变得无比尴尬和凄苦。不久,在精神上压抑难忍、心中积愤无处宣泄的情况下,这位将名誉视为生命的大知识分子便已重病不起。1937年9月,57岁的易培基在上海带着无限委屈痛苦地离开了人世。至此,民国这桩著名冤案——“故宫盗宝案”的头号当事人含冤而死。而直到解放后经过调查核实,“故宫盗宝案”的真相才终于大白天下。但此时,一代文物大师、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易培基先生却早已冤死多年了。而令人唏嘘的却是,这场悲剧的始作俑者竟是一个行事荒唐、霸道胡为的强悍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