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建国不足30年,为什么那么发达?

钱用草袋装89时尚


哈萨克斯坦全称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土面积2724900平方公里,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印度、阿根廷的世界第九国土面积大国,世界第一大内陆国。哈萨克斯坦人口约为18204499,位于全球第63位,其主体民族为哈萨克族,此外也有俄罗斯、乌兹别克、乌克兰、白俄罗斯、德意志、鞑靼、维吾尔、高丽、塔吉克等民族,官方语言为哈萨克语,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需要注意的是:哈萨克斯坦并不是一个发达国家,但在前苏联解体后独立出来的原加盟共和国中的确是发展相对较好的。

我们不妨拿哈萨克和乌克兰进行对比:独立之初的乌克兰和哈萨克分别是独联体内的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论起来乌克兰还相对占优。如今两国独立过去27年后再回头来看两国在这27年里取得的成绩:乌克兰陷于北约和俄罗斯的东西地缘之争,国内亲西方派别和亲俄派别水火不容,最终导致了克里米亚入俄和乌东战事的爆发,人均GDP不足4000美元;同样处于大国博弈风口浪尖的多民族的哈萨克不仅国内政治稳定、民族关系和睦、经济持续增长(人均GDP8838美元),同时也成为了整个中亚地区的稳定之锚和中亚地区事实上的领导者。

其实我们翻开中亚地图仔细端详就会发现:哈萨克的地缘格局其实并不理想,早在哈萨克民族形成之前这片地域就屡屡沦为大国博弈的角斗场——公元前五百多年这里是波斯帝国和马萨格泰人博弈之地,后来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也来到此处;在公元前后这里是汉朝和匈奴博弈之地;公元8世纪这里是大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博弈之地;12世纪这里是西辽和塞尔柱帝国博弈之地;13世纪这里是蒙古和花剌子模博弈之地;17~18世纪这里是清帝国、准噶尔汗国和沙皇俄国三方博弈之地;2001年阿富汗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开始向邻近阿富汗的中亚地区渗透扩张,尽管哈萨克是中亚五国中最北面的国家,离阿富汗尚有相当的距离,但也没能躲过西方势力渗透扩张的步伐,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苏联遗产的最大继承者仍在哈萨克保持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哈萨克又形成了俄罗斯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的博弈。然而就是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求生的哈萨克不仅顽强生存了下来,更是顽强捍卫着国家的独立性——哈萨克没沦为任何域外势力的附庸,反而在各路外部势力之间左右逢源。

事实上席卷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的颜色革命也曾蔓延到哈萨克,然而哈萨克却没被颠覆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亲西方国家,而在颜色革命流产后哈萨克也没因此而与西方势力结怨,而是继续坚持在俄罗斯和西方以及其他各路势力之间的平衡外交。作为身处大国博弈漩涡的哈萨克坚持这种平衡外交其实对自己最为有利,问题在于:乌克兰也千方百计试图在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维持平衡外交,然而却落了一个左右不是人的尴尬处境。哈萨克为什么就能实行这种平衡外交呢?

1991年12月8日作为前苏联三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克维奇在白俄罗斯的别洛韦日会晤,签署了一项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宣布“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将停止其存在”。同年12月12日哈萨克斯坦等五个中亚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土库曼首都阿什哈巴德会晤并发表声明:表示愿意作为“平等的创始国”参加独联体。这时的哈萨克领导人是1991年12月1日以98%的得票率当选的哈萨克总统努尔苏丹·阿比舍维奇·纳扎尔巴耶夫,他可以说是这个国家的传奇人物:早在1984年他就成为了前苏联哈萨克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哈萨克独立后他连续四次当选哈萨克总统,至今仍在其位,如果从1984年算起他已实际执掌这个国家30多年,然而无论在哈萨克国内或是国外却没任何人指责他是独裁者,事实上他参与的四次总统竞选中有三次都是以90%以上的高支持率当选。2010年他被哈萨克总理、两院议长和执政党联名推举为哈萨克的“民族领袖”。《纽约时报》称其为哈萨克“国父”。哈萨克国内的大学、图书馆、博物馆纷纷用他的姓氏命名,而努尔苏丹成为了哈萨克男孩的普遍用名。而这位哈萨克传奇领袖有一个极其推崇的政治人物就是新加坡国父李光耀,而李光耀那种在大国之间实行平衡外交的理念也深为纳扎尔巴耶夫继承,因此他也被誉为哈萨克的“李光耀”。

纳扎尔巴耶夫对哈萨克国情也极其清醒深刻的认识,他对哈萨克的优势和问题所在都无比洞悉:位于亚欧大陆中心的哈萨克的地缘格局尽管有沦为大国博弈场所的风险,但也能使哈萨克成为沟通亚欧各国的桥梁,与此同时哈萨克探明的矿藏有90多种,在这其中石油、煤炭、铜、铅锌、黄金、钨、铀、铬等矿藏资源均位于世界前十,尤其是钨矿储量更是位居世界第一,铀和铬则位居世界第二。哈萨克独特的地缘格局和丰富的资源物资所蕴含的巨大的经济和战略利益使其成为各国竞相拉拢的对象。然而各路外部势力的纷至沓来也对哈萨克构成了有形无形的压力,在这样的格局之下实行平衡外交成为了哈萨克的立国之本:哈萨克同中、俄两国都有相当漫长的边界线,同中、俄两大邻国的关系对哈萨克显得极其重要。由于历史原因导致俄罗斯在哈萨克境内保持着相对较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哈萨克国内有占总人口21%的俄罗斯族,如果不能妥善处理民族关系,那么哈萨克就可能爆发像乌克兰一样的国内民族冲突。哈萨克的官方语言是哈萨克语,但在日常生活中俄语同哈语并用,纳扎尔巴耶夫本人更是身体力行为国人做出表率——他每次演讲都是先说哈语然后用俄语再说一遍。在哈萨克街头哈、俄双语的标识牌和广告随处可见,哈萨克的各大电视频道也广泛使用双语。在处理同国内俄罗斯族的关系的同时纳扎尔巴耶夫并没刻意排挤俄罗斯在哈萨克遗留的势力存在,而是积极同其他国家加强外交联系以维持哈萨克国家外交的独立性:哈萨克积极支持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以此加强同中国以及沿线国家的外交联系。二战时期苏联将远东地区的20万朝鲜族迁移到哈萨克,形成了今天的中亚高丽民族。苏联解体后韩国政府通过中亚高丽族加强同哈萨克的外交联系,而哈萨克方面也积极加强同韩国的外交关系:在2010年和2011年哈、韩两国元首互访并签署了一揽子经济合作协议。韩国豆腐、泡菜同中国的北京烤鸭都成为了哈萨克国内东方菜的典型代表。哈萨克面对欧美势力在中亚的扩张既保持高度警惕,却又不一味加以排斥:2005年哈萨克斯坦大选时哈萨克斯坦反对派在欧美势力支持下试图搞黄色革命,一时间身穿黄衣的反对派充斥大街小巷。在这样的局面下哈萨克当局既没强力镇压,也没放任自流,而是主动出击——把自己的竞选标志也全部换成黄色,黄旗、黄围巾、黄衣服都用上了。如果反对派也穿黄色出去,民众还以为他们在支持大选。哈萨克政府还通过维持秩序,控制所有室内场馆,通过在电视上不断宣传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发生”颜色革命”后老百姓的生活状况、政客们的明争暗斗等,使老百姓看到这些宣传资料后不赞成”颜色革命”,发展到后来连反对派自己也不赞成“颜色革命”了。

尽管哈萨克实行左右逢源的平衡外交,不过由于俄罗斯在哈萨克国内历史遗留的巨大影响力,以致于迄今为止俄罗斯依然是哈萨克外交最重要的对象国:1994年5月哈萨克与俄罗斯签署军事合作条约,是两国具有了盟国性质。在重大的地区和国际问题上哈萨克屡屡同俄罗斯保持高度一致,在保持同俄罗斯的传统关系的同时稳步加强同中、韩等东亚国家以及欧美国家的外交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哈萨克极其重视自己的国家主权独立性——比如在欧亚经济联盟问题上哈萨克旗帜鲜明地反对将该组织政治化的建议,强烈要求将一体化保持在经济领域。除因历史问题遗留在哈萨克境内的少部分俄军外,哈萨克境内没其他外国军事基地。哈萨克也在国际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倡议发起亚信会议、世界与传统宗教领袖大会。

尽管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在1991年才独立的新兴国家,但哈萨克国内的历史教科书可不会只将自己的历史追溯到1991年,而是一定会追溯到历史上哈萨克先民的辉煌。普京曾在访问哈萨克时盛赞纳扎尔巴耶夫“做了一件独一无二的事——在从不曾有过国家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国家”,一向同俄罗斯保持较为紧密的外交关系的纳扎尔巴耶夫的回答是“哈萨克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我该送您一本历史教科书。”在沙俄时代和苏联时代因为历史原因导致哈萨克的民族历史记忆长期受到压制,独立后的哈萨克积极致力于通过对民族历史记忆的唤醒塑造民族自信。但在强调自身民族历史的同时哈萨克对在中西亚一些国家存在的泛伊斯兰注意和泛突厥主义一直保持高度的警惕,哈萨克尽管承认自己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系民族,但绝不会鼓吹泛伊斯兰注意和泛突厥主义,因为这势必会激起哈萨克同邻国关系的紧张。

哈萨克独立之初的人均GDP不足4000美元,经济总量在独联体国家中居于俄罗斯和乌克兰之后。哈萨克独立后开始推行市场经济和私有化,作为受游牧文化、汉文化、伊斯兰文化、斯拉夫文化多元影响的哈萨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的务实精神,没像俄罗斯那样头脑一热就立即上马休克疗法,因此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落。哈萨克斯坦全国可耕地面积超过2000万公顷,每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约1600~1800万公顷,粮食产量1800万吨左右。2010年以来哈萨克的粮食产量居世界第12位或第13位,粮食出口量居世界第5位或第6位。哈萨克的棉花产量占世界第四位,出口占第二位,哈萨克通过棉花出口创造的外汇收入占哈萨克出口创汇总数的34%。哈萨克丰富的矿藏资源为哈萨克的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提供了有利的先天条件,国内政治的稳定、民族关系的和睦、平衡的外交格局为哈萨克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目前哈萨克是仅次于俄罗斯的独联体第二大经济体,而由于同时保持与俄罗斯、中国、韩国、欧美的良好外交关系以及哈萨克特殊地缘和丰富资源的巨大吸引力使哈萨克成为独联体国家中第一大外资吸引国。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哈萨克的政治影响力和经济发展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哈萨克独立之初的首都是中亚的历史文化名城阿拉木图,1997年哈萨克将首都迁到位于哈萨克斯坦中心位置而略偏北的阿斯塔纳。哈萨里迁都主要是出于民族原因和经济原因:阿斯塔纳及其以北地区为哈萨克境内的俄罗斯族聚居地,对中央的向心力不强;同时哈萨克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阿斯塔纳在定都之前原名阿克莫拉——在哈语中的意思就是白色坟墓,由此可见当地的荒凉。建都阿斯塔纳后阿斯塔纳市政府免费拨出大片土地给世界各国的设计师,只给他们提出一个要求就是修建最能体现本国特色的建筑,哈萨克试图以此将汇聚世界各国特色的建筑全部集中到自己的新首都,将其打造成为“万国之都”。事实上阿斯塔纳的整体城市设计方案出自日本设计师黑川纪章之手。截至1998年初全市的住房面积达490万平方米,其中87%是私有住房;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超过17平方米。市内有18家医院和29所门诊部,有2所医科学校和1所医学院培训医务人员。1999年阿斯塔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城市”2010年1月阿斯塔纳举办了欧安组织峰会,2017年举办了世博会。至此阿斯塔纳只用了短短十几年时间就成为比肩撒马尔罕、塔什干、阿拉木图等中亚地区的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定都阿斯塔纳后当地人口由原来的30万迅速增加到60万,随着迁移来的哈萨克族和当地俄罗斯族的融合大大加强了哈萨克北部地区对中央的向心力,同时哈萨克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的速度也明显提升。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主要是靠卖资源卖的呗。哈萨克斯坦地广人稀,地大物博,近几年的人均GDP在8000-12000美元左右(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较大),已属于较为富裕的国家。但是,富国不等于发达。哈萨克斯坦的制造业比较落后,过于依赖资源出口。

阿拉木图的夜生活

阿拉木图年轻人


哈萨克斯坦石油、天然气、铀、铜、钨、稀土等储量都非常可观,而且出口量逐年增长。卖资源是哈萨克斯坦经济的主要来源。哈萨克斯坦独立以来,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执政地位稳固,社会稳定,同时赶上国际资源和矿产资源价格大幅上涨,哈萨克斯坦的经济也因此腾飞。

哈萨克斯坦也希望从长远出发,改变过度依赖出口的状态。2017年1月份,哈萨克斯坦在首都建成了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希望效仿中东国家,吸引外资搞经济多元化,搞“伊斯兰金融”。该金融中心拥有自己的证券交易所,由哈萨克斯坦政府和两家外国合作伙伴纳斯达克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共同拥有。它已与微软,IBM等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并已同意接受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提供的机构支持。这体现了哈萨克斯坦打造中亚“绿色金融中心

”的远大目标。


莱茵的黄金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五国中最大的国家,因其国内的主体民族为哈萨克族,故得名为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是典型的内陆国家,没有出海口,且与我国新疆的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地接壤。这类中亚国家因深处内陆、缺乏海运优势的缘故,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失去了发展的便利,所以常给人以贫穷的感觉,但哈萨克斯坦相对例外。


在中亚五国之中,哈萨克斯坦的GDP总量远远超过其他的四国GDP之和。在2017年全年,哈萨克斯坦的人均GDP为10719.747美元,排名世界第62位,而同期我国的人均GDP却排在世界的第70位。作为一个建国还不到30年的发展中国家,其人均GDP为什么能排在世界较前的位置呢?


其实,哈萨克斯坦在上个世纪的很长时间里都是苏联的加盟国,过度依赖苏联的财政补贴和军事庇护。但是在1991年的12月16日,由于苏联濒临解体,哈萨克斯坦不得不自寻生路,独立为主权国家。当时,为了缓解苏联解体带来的困局,哈萨克斯坦推动了市场经济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真正支撑哈萨克斯坦经济的还是能源产业。



而且,哈萨克斯坦本就是中亚的资源大国,与俄罗斯一样有着丰富的能源储备。其国内的石油气、煤炭、铁矿等资源较为丰富,所以经济上依赖金属、煤炭、油气的开发。无论是镍、铬等稀缺的金属资源,还是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储备量,哈萨克都远超周边的其他小国。


另外,哈萨克斯坦作为一个深处中亚的内陆国家,在地理位置上被许多大国包围,易遭到冲击,所以哈萨克斯坦在国际外交上十分谨慎,专注于发展经济而较少在国际事务上发言,既不得罪欧美,也不得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与周围国家的关系都很好,经常得到我国、美国、俄罗斯等国的技术援助。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左右逢源的外交政策,才使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发展有了良好的外部形势。
(2017年世界人均GDP排名)


国史档案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人口一千八百万,属于内陆国家。人均GDP一万,也是中国邻国最富有国家,包括俄罗斯,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上合组织成员国,和我国保持着经济和军事同盟,是友好国家,发达的原因是哈萨克有,门捷列夫周期表所有的元素,所以得哦,尤其核燃料的主要元素,铀元素,全球40%,和天然和石油,发达算不了,不过是中亚第一,欧洲排前20有了



醃蹬䬅


简单和新疆对比一下

看一下2017年的哈萨克斯坦

不知道什么是发达,要是单算北疆地区,哈萨克斯坦完全比不上,新疆在全国属于什么层次大家都清楚,贫困地区。


那个好 她是谁呀🐭


哈萨克斯坦,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总面积超过270万平方公里,人口不到2000万,又称作“天马之国”,是前苏联加盟国中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国。哈萨克斯坦虽然算不上是发达国家,但是其经济科技实力并不可小觑。如今的哈萨克斯坦,占据中亚五国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发达,主要得益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哈萨克斯坦拥有全球25%以上的铀矿、50%以上的钨矿,铁、铜、锰、铅锌、金等储量全都位居全球前列。同时,哈萨克斯坦也是全球能源资源最丰富地区之一,石油已探明储量超过50亿吨,天然气5万亿立方米,在里海等地区仍旧有非常广阔的油气储量远景。

苏联解体以后,得益于丰富的资源、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不断上升,以及哈萨克斯坦积极的对外政策等,哈萨克斯坦累积了大量财富。除了矿产与能源,哈萨克斯坦也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乳畜业产品、棉花、水果等出口国。

哈萨克斯坦之所以比较发达,就得益于丰富的资源以及和平安宁的总体环境。但总体来说,哈萨克斯坦只是经济上过得去,并不能说其发达。


澹奕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五国中目前发展最好的一个。同“中亚曹县”的土库曼斯坦不同。哈萨克斯坦相对来说开放很多。而且,要回答这个题目,就不得不加一句,哈萨克斯坦这30年的发展,要归功于“老衲”— 纳扎尔巴耶夫的功劳。

老衲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朋友。我觉得抛开一些答主回答的关于哈萨克斯坦国内资源,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的身份。我们来看看他们国家的宣传和开放。

首先,大家都知道,乘坐哈萨克斯坦航空,会有72小时的过境免签,这在中亚五个斯坦国中是独一无二的。但前提是一定要是哈萨克斯坦航空的机票才可以。所以,即买了我家的机票,还能来旅游带动消费。一举两得。

其次,阿拉木图和阿斯塔纳两个首都,一新一旧,相互呼应,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双子城”。这一点也是其他中亚五国不具备的。据我去过那里的同学说,那边的生活都非常的西方化。

第三,哈萨克斯坦懂得通过举办世界级的大型活动来推销自己,比如去年大火的阿斯塔纳世博会,让世界各国的游客们领略了阿斯塔纳首都的一些特别新奇的建筑。

总之,回到老衲的身上,他也比较属于“强人政治”。但是在稳定的同事,他也能顺应潮流,让自己的国家更加开放。


本来世界观


哈萨克斯坦国阿斯塔纳市是一座新建城市,人均月工资200美金。人民生活闲逸,比较慵懒 。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丰富,农业靠天吃饭,每公顷小麦产量不超过1500公斤,但是可耕作面积广阔。签证办理比较难; 乌兹别克斯坦国首都塔什干是中亚最大的城市,人口500万,人均月工资100美金,这个国家的人民像中国人一样勤劳,大街上跑的大部分汽车都是雪弗莱,签证比较好办理!


我想我该是狼了


哈萨克斯坦人口少地大物博,专坑大国有一套,以前啃苏联,现在啃中国,我们这里的油建公司到那干活儿直接被干倒闭了。投了大量人力物力,收回来的钱不如废纸,摊上这样的合作对象,想不认栽都不行。老实说那些地方本来就是咱的,国家强盛了,地就是你的,衰败了,你的也是人家的。道理就这么简单。


有盐有论讲真


1991年,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独立,其领土272万,虽然比不了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但是也排在世界第九位,绝对是个领土大国。人口1500来万,不多但是也不算少。不到30年光景,哈萨克斯坦由独立初期的相对混乱无序出落得欣欣向荣,而且尤其低调,不事声张,可谓埋头搞建设,不做出头鸟的又一典范。究其原因主要有化解了安全困境,自身条件得天独厚,还有就是内部不折腾谋发展。

一个国家如果总是强敌环伺,或者总是和别国敌对,生存都是问题,那基本上就有太大精力去发展经济,所谓大炮黄油之间必然偏向大炮。比如印巴,如果和平了,绝对经济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而哈萨克周边虽然有两个大国,但是战略上是好伙伴,域外的美国也想插足中亚,哈萨克斯坦与美国也不近不远,既不得罪俄国,也不得罪美国,在大国间穿行,各方都对哈萨克斯坦抱有好感,由此很好的解决的自身的安全问题,于是就可以腾出手了更加专心发展经济。

发展经济肯定得根据自身条件,比如新加坡,虽然地狭人稠,但是地处亚欧航道要冲,借此条件方才发展起来。哈萨克斯坦呢,地处亚欧大陆中心,虽然在海洋时代陆路交通相对关注度弱化,但是关注度弱化不等于没有,也不等于不重要,处于中心,在和平时期那就是各国往来必经之地,那发展交通和集散肯定坏不了。此外,哈萨克斯坦本身自然资源丰富,比如石油天然气,这些都是坐地收钱的买卖,虽然不及沙特,但是也不错。

外部安定,加上条件优越,这样就富有了?也不是,如果天天搞政治内斗,造成政策不连续那就会局势混乱。局势混乱有多少资源也是个穷,比如伊拉克,中央政府羸弱,地方诸侯风起,谁占了油井那就成了购买军火的利器,而非发展国家的神器。而哈萨克斯坦就很幸运,局势很稳,自独立以来,纳扎尔巴耶夫一直担任总统,其本人也致力于哈萨克斯坦的发展,各项政策得以持续推进,最终利用良好的内外环境和有利条件实现了哈萨克斯坦的发展。

总结起来,对外都是朋友,对内不折腾谋发展,加上自身油气资源丰富,处于亚欧中心,造就了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