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經驗,鄉村旅遊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方式

鄉村旅遊可以充分利用農村旅遊資源,優化農村產業 結構,增加農民收入,鄉村旅遊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一種重要方式。#鄉村振興#

上九山村位於素有“東方聖都”、“鄒魯聖地”之稱的孟子故里——山東省鄒城市。始建於北宋初年,距今已1100多年的歷史,為國內罕見的石頭村落。先後被評為“國家級傳統村落”、“全國生態文化村”、“山東省最美村鎮”、“山東省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當地結合資源優勢,在發展鄉村旅遊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當地高度重視旅遊業發展,立足“旅遊”優勢,堅持自然環境與人文歷史一起抓,按照山、水、林、田、路統一規劃、不斷提升旅遊品位和檔次。通過封山造林、退耕還林、小流域綜合治理、土地流轉規模發展等方式,在發展大農業的前提下,按照旅遊產業市場化、現代農業景區化的發展模式,將上九旅遊片區與周邊農業度假園、生態園、科技園全面融合,成為實現現代農業一條線,實現鄉村振興的開始。

上九山鄉村旅遊的發展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做了深入的探索。

一是充分利用獨特的地理和人文優勢。城市郊區型、 景區邊緣型、村寨型的鄉村都可以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實現 鄉村振興。上九山村因村莊周圍有大小山頭九座,故取名九山村,又因其在九山的西南位,西南位在伏羲八卦上為乾位,上位,故名上九山村。因坐落在山上,人住石頭房、腳踩石頭路、院牆石頭壘,又俗稱石頭村。上九山村歷史悠久,始建於北宋初年,歷經千年滄桑。現存歷史文化遺蹟多為明清時期遺留,主要有南山泉、關帝廟、南山寨、老古井、蕭宅、孝賢院(俗稱六合院)等。上九山村,村落隨山就勢,主街不成規則,300多座明清房屋保存完整,院牆結構多為石砌老房,全村現有居民297戶,人口1233人,漢族較多,總共11個民族。全村耕地面積1426畝,大多屬於低山丘陵地帶。在這座現存的傳統建築面積15600平方米的古老村落裡,三條明清時期的石頭建成的街巷和300餘個古石院、1200餘間古石屋至今保存完整,獨特的古建築文化、多彩的民俗文化、淳樸的鄉村文化、傳統的農耕文化蘊含其中,完美體現了魯南地區的山村風俗特色。

濟寧經驗,鄉村旅遊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方式

濟寧經驗,鄉村旅遊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方式

二是走與文化旅遊相結合道路,突出當地特色。開 發鄉村旅遊投資大、回報期長、在規劃中應充分考慮發展 策略,量力而行,把握市場導向,做出特色和賣點,這是 良性發展的關鍵。文化是旅遊的靈魂,鄉村旅遊必須走與 文化旅遊相結合的道路,挖掘本地文化中的豐富營養,突 出鄉情,留住鄉愁,才能有特色,避免同質化競爭,持久 地發展下去。當地研究了上九山的村史後,項目建設理念主要以留住記憶、展示孔孟思想下的民俗文化為主,打造經典特色小院,恢復古村生活場景,再現各類作坊工藝, 同時體現新時期調整農業結構,建設美麗鄉村的成果,建設生態文明。

濟寧經驗,鄉村旅遊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方式

三是注重策劃營銷,策劃旅遊線路,開發特色旅遊 產品。策劃一些留得住遊客的項目,結合本地實際從食、 住、行、遊、購、娛上開發一系列旅遊產品,策劃豐富的 旅遊線路,延長顧客停留時間,增加顧客的消費。通過民 宿體驗、農事體驗、民俗體驗、手工製作等體驗項目延長 顧客的停留時間,讓遊客留下更深更好的印象。

濟寧經驗,鄉村旅遊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方式

四是提高經營者水平,營造和諧文明鄉風。鄉村旅 遊的地點在鄉村,遊客到當地不僅感受當地的生態環境, 遊客更會直接感受到當地的人文環境,不僅與直接的鄉村旅遊 經營者素質有關,而且與當地的村民素質有關係,所以鄉村旅遊所在地應加強當地村民的思想道德建設,提高村民 的道德修養,營造良好的鄉風,以誠信經營成為當地鄉村 旅遊的金字招牌。

濟寧經驗,鄉村旅遊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方式

濟寧經驗,鄉村旅遊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方式

最終要達到的就是通過鄉村旅遊以旅促農,以旅富農,實現農旅互動。 一產三產互相支撐,互相促進,實現可持續發展。 注重旅遊商品的開發和包裝。開發出一系列“綠色、 特色、創意、精緻”的旅遊商品,激發顧客的購買慾。把特色旅遊商品做成著名旅遊商品品牌,形成產業,還可 以通過電商、網絡銷售出去。要有一個強有力的團隊。鄉村旅遊涉及農業、飲食、 住宿、服務、策劃、營銷、宣傳推廣等方方面面,對鄉村 旅遊從業者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組建一個好的經營團隊 尤其重要,團隊裡面最好要有一名當地人作為合作伙伴, 更有利於鄉村旅遊的發展。團隊裡面有良好的分工,每一 個人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做到人盡其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