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古‖《一夜秋蟲鳴》組詩二首
《詩經》有云: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立秋過後,每到夜晚,花園中、草叢裡、原野上,此起彼伏的秋蟲的鳴聲,似乎在告別夏季的離開。蛐蛐、蟋蟀、油蛉、紡織娘,還有一些不知名的蟲子,這些秋夜裡的精靈,似乎一刻不停地在彈唱。它們此時此刻就趴在草叢中、石縫裡,大樹底、屋簷下,時而獨奏,時而合鳴,唧唧吟唱著屬於它們的季節。
明月半牆移柳梢,
秋蟲不寐喚聲高。
院角荒草身藏處,
啜露唧唧自逍遙。
其二:
夜半深深人無聲,
獨聞窗外秋蟲鳴。
掐指方知夏將盡,
唧唧啾啾到天明。小注:
1.唧唧(ji ji):鳥鳴、蟲吟聲。 唐 王維 《青雀歌》:“猶勝黃雀爭上下,唧唧空倉復若何?” 宋 歐陽修 《秋聲賦》:“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餘之嘆息。” 2.啾啾(jiu jiu):象聲詞,鳥獸蟲的鳴叫聲。《楚辭·九歌》:“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鳴。”
唐代·張仲素·《秋夜曲》
丁丁漏水夜何長,
漫漫輕雲露月光。
秋逼暗蟲通夕響,
征衣未寄莫飛霜。 最是一夜秋風起,最聽一夜秋蟲鳴。
閱讀更多 瀟湘詩文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