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爲什麼不能殺?

浮生如夢149004130


因為清朝並不是被推翻的。

大家都知道辛亥革命,這是導致清朝結束的一個大事件,但這不是一次徹底的革命。它影響大的都在南方,而在北方,清朝還有很大的勢力。不過,這些勢力卻掌握在袁世凱手上。

當時,袁世凱已經在家養老寒腿,辛亥革命初始階段,大清國還沒有派袁世凱出場,而是讓自己的嫡系王爺上,結果大敗,不得已才把袁世凱請出來。

請出來後,袁世凱就連戰皆勝,畢竟他手上的兵要精銳的多,不過,袁世凱已經有了小算盤,他也不想給清政府賣力,而是借這個機會撈取利潤。

這時候,南方的革命黨寄希望於袁世凱反正,利用袁世凱推翻帝制,然後讓袁世凱當總統,袁世凱就開始勸清朝遜位,天天想辦法嚇唬隆裕太后,給她講法國皇帝的最後下場。

最後隆裕太后是同意遜位,結束帝制,開啟共和制,人家自己退的,當時也簽了合約,又不是暴力推翻帝制,當然不能殺人家溥儀。

不但不能殺,溥儀還有很多特權,比如在皇宮裡還能當自己的小皇帝,每年四百萬元,由中華民國拔專款供溥儀使用。宮裡的人還可以繼續上班,只是不再招新的太監。溥儀在中華民國的地位等同於外國君主。

人家地位這麼高,比一般的老百姓強多了,老百姓都不能殺,你殺他?中華民國還要不要契約精神了。

不過,後面溥儀還是被趕了出去,這不怪中華民國,而是溥儀自己不遵守合同,一直想復辟,那不但一年四百萬的銀子沒了,還被趕了出去,後面又去了東北跟日本人合作。再到後面日本投降,溥儀原本要到日本去的,半路被蘇聯抓去,蘇聯人當然也不可能殺他。

不但不殺,反而優侍他,好吃好喝供著。為什麼?人家前清的皇帝,自有其利用價值,就是沒價值,供著當個門面也是好的。反而是那些勞苦老百姓,沒幹壞事,只做好事,反而說死就死了。

這是人與人的差距,是其出生就決定的。

到了後面溥儀還想永遠留在蘇聯算了,不過,最後還是回了國,回了國,已經是新中國了,對他也定了性,是大蔣介石,但改造為主,不能簡單殺了。

所以,溥儀被改造了數年,後面安排了工作,娶了老婆,據說不能行使丈夫的義務,還能回故宮,就是要買門票而已。


腦洞歷史觀


沒什麼不能殺的,不過是沒殺而已,因為殺了溥儀,付出的代價遠比得到的好處要大,所以沒必要這麼做,這個道理,袁世凱明白、北洋軍閥也明白,後繼者更加明白。

末代皇帝溥儀,其當上皇帝更多是一種無奈,沒有他選擇的餘地,而他的一生也被皇帝這個身份所禁錮,即便他僅僅當了幾年皇帝。

溥儀登基的時候是3歲,宣佈退位的時候只有6歲,完全是個懵懂孩童,很多事情都是由其父攝政王載灃代理的。而清廷的軍事實力大都被袁世凱控制在手裡,滿清貴族也早沒有東山再起的膽魄和能力,溥儀只不過是一面不耀眼的旗幟而已

可以說,在這短暫的皇帝生涯中,根本談不上溥儀有什麼錯,對人民,對國家的犯罪都是那些實權派的鍋。

在退位後的幾年內,溥儀的生活過得還算滋潤,這得歸功於清朝和平退位式的滅亡,而不是被革命徹底推翻,像查理一世、路易十四、尼古拉二世,都是死在革命的屠刀下,畢竟革命就是以推翻舊又秩序為目標,舊秩序的領頭人不死怎麼完成革命。

中華民國的建立大多說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但總歸來說,革命並沒有完全成功,而袁世凱本身是清朝的大臣,對君主制本身就有不小的擁護性,不然也不會搞稱帝這荒唐事。

清帝遜位,民國直接繼承清朝,袁世凱很清楚,殺溥儀很容易,但殺了他自己沒什麼好處,還惹一身腥,畢竟清帝退位可給清朝皇室攢了不少人氣,而且溥儀要是不明不白地死了,民國的合法性也將受到質疑,那些心懷鬼胎的分裂分子還不高興壞了。

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到軍閥混戰的風雨年代,也曾有一個短暫的復辟鬧劇。稍微長大些的溥儀被張勳拎出來復辟,在這件事上,溥儀是異想天開,而張勳自然也有自己的打算,不過是拿溥儀當個幌子罷了。

不過經此一事,軍閥們也知道了溥儀的潛在威脅,這是一杆大旗,所以張作霖還給溥儀行過大禮,為的就是名正言順,不過這杆大旗最後差點被馮玉祥給砍了,溥儀被馮玉祥從紫禁城趕出來,優待條約進行修改。

離開紫禁城的溥儀寄居在天津,做起了寓公,日子也還逍遙。在這期間,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溥儀沒什麼價值了,不過頂著個遜帝之名而已,不會對誰有太大威脅,所以孫殿英明目張膽地挖了清東陵,也依舊能逍遙法外。

但清朝的遺老遺少們奮力在日本人面前說道溥儀的作用,

20多歲的溥儀也還老做著復辟清朝的美夢,於是日本人就利用他這個心理,把他整到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這是溥儀人生中最大的汙點。

日本人沒事自然不會殺自己的傀儡,很快日本人發現溥儀的旗幟其實並不鮮亮,於是他們又勾搭上了汪精衛,建立起偽國民政府。這是對國民政府的直接挑戰,所以老蔣把刺殺重點放在了汪偽政權上,溥儀那邊山高路遠又不重要,也沒有什麼刺殺行動。

日本戰敗後,日本人是計劃送溥儀到日本的,由於各種原因沒有去成,被蘇林紅軍俘虜了,還曾在東京審判出庭作證。1950年8月1日,溥儀作為“戰犯”移交給我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受到約十年的改造。

獲特赦後,溥儀也認識到自己早年的各種錯誤,深有悔改之心,之後也就是一個普通的公民,自食其力,也沒有搞什麼特殊化。

自古以來,殺前代皇帝,無非是擔心其復辟,但溥儀在解放後毫無復辟可能,沒有殺他的必要,相比殺了他帶來的政治影響,這可是得不償失。

殺個無權無勢的皇帝很簡單,可是丟了正統,缺了合法性,想要坐穩天下,總要多費幾番功夫,不如任他自生自滅,相安無事。


平沙趣說歷史


隨著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發,大清王朝在堅持一年之久後的1912年宣佈退出了歷史舞臺,走向了末路。清朝最後一任皇帝傅儀也被逼退位。眾所周知,改朝換代意味著前朝皇帝生命的終結。然而,清朝覆滅後,傅儀並未死去,因為不能殺,這又有何緣由呢?下面有書君為大家解答。

一、傅儀退位時尚且年幼,沒有殺死的必要。



傅儀的繼位完全是因為光緒帝的突然駕崩,被臨時推上龍椅的,繼位時,傅儀不過是個三歲的孩童,尚不知人事,更別提為國家大事拍板做決定了。實際掌權的是慈禧太后的“翻版”隆裕太后,她效仿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傅儀只是個象徵而已,毫無實權。

直到三年後,清朝垮臺,傅儀被逼退位,退位時他也才六歲,平民百姓家小孩剛讀書識字的年歲。同樣是對人事一知半解,懵懵懂懂。要說親政,那當然是不可能的了。


因此,如果要追殺一個還沒掌權的孩童皇帝是沒有必要的,而且,也會被後人詬病的。


二、傅儀退位時,隆裕太后簽訂《清帝退位詔書》,對傅儀有優待。

清朝覆滅,傅儀被逼退位,隆裕太后也被逼簽訂了《清帝退位詔書》,別看這小小的一紙詔書,它是保證傅儀日後衣食無憂的法寶,因為詔書內詳細列出了傅儀日後會被民國政府優厚對待的詳細清單。


如大清皇帝退位後,尊號不費,年生活費四百萬兩,且還在故宮內居住,日後移居頤和園,丫鬟奴僕,一切照舊。

在糖衣炮彈的凌厲攻勢下,傅儀“退居二線”,不過,也正因有了這紙詔書,才保了他性命無虞。所以,有《清帝退位詔書》作為保護傘,傅儀不能殺。

三、清朝時期後的民國時期講究和平萬歲,因此不殺傅儀。

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伴隨著決定性的勝利,將清朝時期的封建制度跨越到民國時期的五國共和制度,所謂的五國共和,即全國人民上下一心,一句話概括就是滿漢一家親。這樣的親民制度,當然不會濫殺無辜。



傅儀雖是清朝末代皇帝,但也沒做傷天害理的事,因此,是不會被殺的。

縱觀歷史,清朝末代皇帝傅儀無論是年齡還是當時的社會環境,都不會成為讓他走向生命終點的催化劑,這無疑是一種幸運。所以,從某種程度來說,傅儀應該滿懷敬畏之心去感恩這重生般的生命!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第一,不殺前朝皇帝,是我國傳統的政治規矩。

中國的亡國之君數以十計,被俘虜的也為數不少,但亡國之君的下場也並非像大家想的一樣,死無葬身之地。


中國的政治文明,在南北朝以前都是比較文明的。劉邦接受秦王子嬰的投降,沒有殺他。王莽篡漢,沒有殺掉皇帝劉嬰。曹丕篡漢,對待漢獻帝也是相當不錯的。後來滅蜀漢俘虜劉禪,滅東吳俘虜孫皓,都沒有殺掉,而是封為侯爵,在洛陽過著優渥的生活。

真正殺前朝皇帝,是從南朝的劉裕開始的。劉裕篡晉,滅了司馬室滿門,因果報應,後來劉家也被人滅了滿門。從此之後,殺前朝皇室成了南北朝的規矩,宋齊梁陳代代相殺,直到隋朝統一,南朝的最後一位皇帝陳叔寶被隋朝俘虜,作為亡國之君,陳叔寶居然在長安過的非常奢侈,拿著隋文帝給他的俸祿和賞賜醉生夢死,真是命好。

隋朝滅亡時,宇文化及雖然殺了隋煬帝。但長安的李淵並沒有殺了隋恭帝,而是封為公爵,對待隋朝皇室總體較好。

五代時期比較野蠻,基本是代代想殺。北宋統一中國時,對待投降的割據政權皇帝,也沒有殺戮的,都是封為公爵留在首都。李煜被毒死的時候,已經在北宋生活很久了。

北宋滅亡,宋徽宗宋欽宗雖然飽受虐待,但都在金國生活了很久自然死亡。南宋滅亡之後,最後一位皇帝宋恭帝在元朝生活了足足47年!再挺幾十年能把元朝挺亡國了……在哪以後,中國就沒有再出現過被俘虜的正牌亡國之君,除了溥儀。

綜上所述,中國沒有殺投降皇帝的先例。因為新一個王朝需要得到合法性的證明,而不能展現自己是得位不正,所以不能殺前朝皇帝,而應該給予禮遇。

第二,殺溥儀並無必要。

清朝滅亡的時候,溥儀才六歲,民國哪怕最激進的革命黨,也沒有誰說過要跟一個六歲孩子過不去,所以他很安全。而且民國初年掌權的那幫人,都是北洋系的清朝舊臣,比如馮國璋等人對清朝相當忠誠,更有張勳這樣的愚忠派,更加沒有人敢動溥儀了。

後來溥儀雖然受日本人的蠱惑去了東北,當了那個狗屁“滿洲國”的皇帝,但是他也並沒有掌握什麼權力,只不過是一個傀儡而已,連皇宮裡都說了不算,完全就是個吉祥物。

歷史上被殺的皇帝,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餘黨尚在。

對於尚有力量且有抵抗意志的皇帝,當局是從不留情的。比如清朝對崇禎帝一直持肯定態度,但對南明的皇帝見一個殺一個。李煜被殺也不是因為他是亡國之君,而是因為他表現出對故國的思念。

對於溥儀來說,他被俘虜的時候清朝已經滅亡三十多年,旗人的力量早已經不復存在,復國更是不可能,實在沒必要為難他。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溥儀真的很懂事啊!


溥儀屬於共和國的改造典型,他非常明白自己所處得環境和位置,積極改造。對於侵略者的醜惡嘴臉,勇於揭發,配合政府,思想覺悟高著呢!

溥儀的那本自傳,本來自己起名叫《我罪惡的前半生》,是毛主席親自批示,才讓改名叫《我的前半生》的。

解放以後,溥儀積極參加社會看懂,屢次向中央表示“我可以做一點工作”,國家也確實給他安排了一份工作,他最後在平民的身份中度過了一生,作為末代皇帝,這個結局應該說還是比較完滿的。


小約翰


1908年12月2日,年僅不到3歲的溥儀有一天,坐在冰涼的龍椅上的即皇帝位,面對著黑壓壓一群頂戴花翎與長袍馬褂,沒見過這陣勢的溥儀放聲大哭,急得滿頭大汗的父親醇親王載灃滿頭大汗地將他摁住:別哭了,別哭了,快完了,快完了。溥儀即位不到3年,大清真的完了,1912年2月12日,根據袁世凱和清廷談判結果,優待清皇室為條件,溥儀退位,袁世凱當然不會殺溥儀了。

1917年7月1日,張勳率幾千辮子軍進入北京,趕走黎元洪為首的北洋政府,把年僅12歲的溥儀抬出來搞了一場復辟,僅12天后,溥儀再次宣佈退位,因為此事件是亂哄哄的鬧劇,而溥儀尚年幼,所以免除了懲罰。

1924年爆發直奉戰爭,10月23日馮玉祥帶兵攻入北京後不但控制了北洋政府,還氣勢洶洶的要剷除封建帝制的禍根,槍口直指溥儀,已經快19歲的溥儀只說了一句話:我願意當一個普通百姓。使得溥儀逃過了此生死劫難,只是被趕出了紫禁城。

1934年3月1日,被日本人囚籠多年的溥儀,終於被一批滿清遺老和日本侵略者挾持到了東北,成為偽滿洲國的不折不扣的傀儡。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溥儀知道自己肯定成為了中國的罪人,當天就頒佈了《退位詔書》,並焚燒和銷燬了大量清朝的遺物證據準備外逃,8月19日在瀋陽上飛機前被蘇聯軍人逮捕並帶往蘇聯。

對於這位特殊的政治犯,蘇聯人對他還算客氣,溥儀為了躲避災禍,也作為遠東軍事法庭出庭證人指責日本的犯罪事實,1950年溥儀被引渡回中國,擔驚受怕5年之久的溥儀終於要走上斷頭臺了,但此時的中國已經解放,社會交給他一次做人的資格,1959年12月4日,愛新覺羅·溥儀在撫順戰犯管理所眼含熱淚接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通知書》,然後鞠躬行禮。


圖文繪歷史


尼古拉二世的前車之鑑

尼古拉二世是一個好父親,但不是一個好君主,他對外擴張讓國家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內改革也是一籌莫展,於是布爾什維克黨人不斷髮動武裝起義,沙皇沒有斬草除根寬容了革命者,斯大林和列寧都經歷了數次流放發配邊疆。



1917年羅曼若夫王朝走到了盡頭,尼古拉二世主動退位,希望革命黨可以寬容他的家族,但是這是他一廂情願,革命黨在二月革命中把尼古拉和他的家人囚禁起來,先是被安置在西伯利亞亞託波爾斯克,數月之後,十月革命爆發後被轉移到葉卡捷琳堡,流放生活讓沙皇及他的五個孩子生活陷入絕境,革命黨沒有給予人道主義待遇,而是嫌棄他們活得太長了。不久,布爾什維克黨徒屠殺了沙皇一家,14歲的皇太子及沙皇幾個未成年的女兒,之後把他們澆上汽油毀屍滅跡,把骨灰拋到烏拉爾山區。

尼古拉退位的生活

沙皇的家族及資產階級團體聽聞消息後,誓死與列寧建立的新政府對抗到底,蘇聯為此付出了慘重代價,讓新生政權陷入內憂外患的困境之中,險些被白軍和國外勢力推翻陷入萬劫不復境地。

2008年俄羅斯高級法院判決沙皇家族為蘇聯政治迫害的受害者,沙皇的後裔們被賦予了俄羅斯公民的身份,結束了長期的流亡,回到了自己的祖國。

尼古拉一家

末代皇帝溥儀是一個傀儡

戊戌變法,光緒皇帝終於感覺自己有點像皇上了,康有為主持政治改革,譚嗣同主持編練新軍,梁啟超改組軍機處,其他人都進入了帝國的中樞,老佛爺似乎真的放權讓光緒來親政了。

不滿百日的維新,在頑固派和守舊派的壓力下失敗了,沒有軍權和政權的光緒皇帝只是慈禧皇太后的一枚棋子,戊戌六君子慷慨赴義,康有為學著東漢皇叔血衣帶詔書在海外發行救國債券,同時與他打擂臺的還有孫中山發行的國債,一時間君主立憲與民主共和成為了海外華僑茶餘飯後的談資,無論怎麼政權形式都不能改變時代的趨勢,中國不需要再有皇帝了。

載灃與溥儀及溥傑

光緒帝與慈禧皇太后先後駕崩,駕崩之前慈禧留下遺詔:後宮不得干政,權力回到了男人手裡,載灃和他的兒子溥儀登上了帝國權力最高峰,這個最高峰很快被小站練兵的袁世凱給推平了,他手中有槍,他相當中國的華盛頓。溥儀遜位了,民國政府按照協議予以有待,仍居住在紫禁城,享受皇族所有產業的所有權,民國需要派駐軍隊予以保護。

溥儀遜位的日子比沙皇在西伯利亞吃雪糕不可對比,可是皇帝不急 ,急死太監,留著辮子的張勳打著調和府院之爭的藉口進入北京城,復辟了清帝國,一時間北京城內清朝服裝賣斷了貨。溥儀牙牙學語,隆裕皇太后垂簾聽政,載灃彷彿看到了希望,不過一切都是黃粱一夢,不到滿月就被段祺瑞執政府率軍打了回來。



段祺瑞是一個念舊情的人,一日為臣,一生為臣,他的執政府寬容遜位的清政府。溥儀在錦衣玉食中成長,周圍的遺老遺少依然早晚請安,給他講述帝國天下和祖宗的萬里江山,溥儀內心深處植入了恢復祖宗江山的夢想。西北軍中服役的馮玉祥對於段祺瑞執政府縱容清政府復辟極為不爽,他認為國中之國的局面不可以繼續存在,共和就是共和,民國不僅要剪除頭上辮子,也要剪掉人們心中辮子,他乘著軍閥混戰佔領北京從紫禁城中驅除了溥儀和他的家族,並且強迫溥儀簽署文件宣佈自己成為中華民國的公民。

溥儀被趕出了紫禁城後隱居天津,日本人盯上了他,他的滿州老家仍然保留了根深蒂固的愛新覺羅八旗傳統,東北三省的軍政最高領導人張作霖不夠配合日本人戰略,日本人需要物色一個新的代言人,溥儀成為了理想人選。經歷了密謀之後,土肥原賢二和他的同事們安排溥儀進入日本大使館接著到東京覲見了裕仁天皇商定了偽滿洲國康德王朝的協定。



康德偽滿洲國,南京汪精衛偽政府,重慶國民政府三足鼎立,一切都好像回到了東漢末年分三國,不過中華民國不容許這樣的分裂,一切都需要服從民族利益和國家主權。抗日戰爭打了14年,我們第一次取得了對抗列強的勝利,接著我們鬥爭中求團結建立了新中國。

溥儀此時此刻正在蘇聯人軟禁之下,他經歷了東京審判,看到了美國人絞死了自己的日本友人,但是裕仁這個傢伙活了下來繼續當天皇,他開始盤算著新政府會對他怎麼樣呢?他在蘇聯期間聽到了沙皇的故事,他感到了絕望,列寧和斯大林被新政府奉為導師,自己肯定按部就班歷史重演。



對於如何處理末代皇帝,大家討論重點是按照統一戰線原則,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共同建設新中國,溥儀的歷史是清楚的,他一直被錯誤引導,被各種政治勢力當作傀儡,具備改造的基礎,於是他成為真正的共和國公民,他有了新的生活。


唐俊龍55398571


這個問題要分三個層次來說:北洋政府為什麼不殺溥儀?國民黨政府為什麼不殺溥儀?新中國為什麼不殺溥儀。



北洋政府為什麼不殺溥儀?

1911年,年僅6歲的溥儀退位,成了故宮裡的“皇帝”,雖然不能管理大帝國,照樣有一群遺老遺少在這裡三拜九叩,在宮裡打宮女打太監一點毛病都沒有。

按理說,溥儀當過皇帝,出於統治需要,殺了他就能一了百了,測底斷絕滿清復辟的機會,但溥儀並沒有被殺。溥儀沒有被殺的原因可能有這些


1,溥儀太小,和一個孩子置氣,丟份。

袁世凱真的是看不上這個小孩子,怎麼說這個孩子也不會威脅他的事業。但是如果殺這個孩子,又會髒了自己的手。被軍閥和國民黨抓住把柄,那就慘了。袁世凱稱帝身敗名裂,如果殺溥儀,效果也差不多 。

2,溥儀及其追隨者實力太小,不足為懼。

溥儀身邊的人,基本上都是隻會三拜九叩的酒囊飯袋,這些奴才們除了拍馬屁,什麼都不會。威脅不到自己的人,殺了反而更不可控。

3,清室優待條件在那,殺溥儀是違法行為,會造成民國的合法性遭質疑。

民國是權利和法統來自於清廷的禪讓,清廷的禪讓是因為簽訂了《清室優待條件》。如果過河拆橋殺溥儀,民國就失去了政權的合法性。事實上,馮玉祥驅逐溥儀,就同時讓法統轉移到了南方國民黨身上。

4,北洋軍閥向來沒有殺人習慣。

北洋軍閥一貫來說不殺人,“繳槍不殺”,只要拿出權力和地盤,就能活命。張勳,段祺瑞都是這樣的,溥儀沒必要專門費一顆子彈。



1924年,溥儀被趕出紫禁城,成了落毛的鳳凰不如雞,但是依舊沒有人動他,也許是因為溥儀早就做了“準漢奸”。

國民黨政府為什麼不殺溥儀?

國民黨政府成立於1927年,1928年東北易幟,國民黨形式上統一全國,對於這個準漢奸,大漢奸,被抓住的漢奸,始終沒有殺掉,說白了是殺不了。

在日本人的“大東亞共榮圈”中,基本上是“南汪北孚東溥儀”。溥儀和汪精衛吳佩孚都有現成的班底,最適合當大漢奸。吳佩孚堅決不當漢奸,讓日本人落了空。汪精衛和溥儀並稱為南北兩大漢奸,而溥儀雖然年輕,卻比汪精衛資歷老多了,汪精衛那麼出名,也就當了3年漢奸,溥儀則當了12年漢奸。



國民黨政府沒有殺溥儀,原因可能有這樣幾多點

1,殺不了。溥儀從1924年到達天津,一直就在日本人的保護之下,國民黨一開始看不到溥儀的危害,等看清危害時,動手已經來不及了,溥儀被日本人嚴密保護起來,相殺也殺不了了。

2,各派掣肘。溥儀去東北之前,一直住在天津,天津雖然有日本租界,但還是中國底盤。華北的統治者先後是閻錫山,張學良,宋哲元,始終都不是老蔣嫡系。沒法動手。

3,溥儀有功。溥儀在抗戰結束後,先做了蘇聯戰俘,後做了東京審判的證人。溥儀的作證,證實了日本的侵略行為。這對中國有大功勞!

因為溥儀的“戴罪立功”,他沒有被當做漢奸處決,而是被判處十年徒刑。

新中國成立後,對於刑滿釋放的溥儀,做一個平常的守法公民,沒有什麼罪,為什麼要判死刑。溥儀死於1967年,很合適,如果再活幾年,會死的很慘的。

本質來說,溥儀犯過大罪,立過大功,新中國都是法治國家,如果殺他,沒有法律依據!


歷史知事


溥儀作為一個亡國之君,生死已經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要生要死,全在別人的一念之間。

但民國時期軍閥來來去去,誰也沒有說要去殺溥儀。哪怕是做的最過火的馮玉祥,也只是把溥儀趕出紫禁城。

因為溥儀身份的特殊性,留著比殺了更符合軍閥的利益。

第一點,溥儀是主動退位

溥儀雖然是被逼退位的,但是在形式上他是主動退位的,不是推翻的。主動退位的溥儀,是受到法理上的保護的,《清室優待條例》白紙黑字寫得非常清楚。

換句說,民國的北洋政府是清朝的繼任者,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自然是不會去殺溥儀。如果殺了溥儀,就等於打自己的臉,告訴天下人北洋政府來路不明。

所以在袁世凱時代,溥儀還是好好的被供奉在紫禁城中。袁世凱死後,他的繼任者段祺瑞、馮國璋、曹琨等人也是好吃好喝的招待溥儀。直到碰到了馮玉祥這個愣頭青才被趕出了紫禁城。



第二點,溥儀這個皇帝的身份還有一定的影響力

數千年的封建帝制,不是說一下子就能徹底擺脫的。清朝雖然滅亡了,但封建帝制的影響力卻依舊存在字,想要徹底消除,還需要一段時間。

這些北洋軍閥,基本都是清朝的臣子出身,他們雖然對溥儀不怎麼感冒,但是也不至於去殺溥儀。不管怎麼說這個皇帝有沒有用,放在身邊總歸是好的,至少多一個政治籌碼,所謂的“困廢帝以安天下”。



以上兩點原因,是溥儀得以在紫禁城安然度過十幾年的原因。而等到馮玉祥把溥儀趕出紫禁城之後,溥儀對於軍閥來說已經沒有多大價值了,大家都是對溥儀表面上客氣一下。至於殺溥儀,那是更加沒有必要,殺了一點好處沒有,還會惹來很多不必要的事端。

溥儀也感受到了這一點,軍閥對他都是虛與委蛇,所以溥儀選擇了和日本人合作,成為了日本人手下的棋子 。這個時候的溥儀,遠在東北,又出在日本人的保護之中。雖然該死,卻也沒人能奈何得了他。


等到日本投降,溥儀成為了蘇聯人的俘虜。蘇聯人想利用溥儀在遠東軍事法庭上指控日本人,對溥儀相當客氣,溥儀差點就以身相許了。

溥儀被引渡回國後,正是新中國成立不久的時間。我黨向來都是寬宏大量,能不殺的就不殺。而且以溥儀的身份,更是一面宣傳的旗幟!


小鎮月明


溥儀並非不能殺,是可以殺的。溥儀在918之後被日本人拉攏,先做滿洲國執政,後來又做了滿族國的康德皇帝,他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漢奸。雖然,溥儀是被日本人擺佈的,沒有真正的實權,但他在東北分疆裂土,損害的是中華民族的利益,客觀上是增加了日本人的勢力,實現了日本人侵華計劃的一個重要步驟,這種行為就是典型的賣國行徑。按照法律,作為漢奸的溥儀是可以被處決的,他確實是一個漢奸,而且其漢奸的等級不弱於汪。

溥儀也清楚的知道他自己罪孽深重,在蘇軍出動百萬大軍,一舉摧毀關東軍,覆滅了滿洲國俘虜了溥儀之後,惶惶不可終日的溥儀就積極的想留在蘇聯境內。溥儀為了能夠留在蘇聯,還向斯大林提出了一個建議。溥儀表示,我想加入布爾什維克,為蘇聯效力。對於這個建議,斯大林感到啼笑皆非,自然的拒絕了溥儀的這個提議。溥儀如此做事,就是因為他極端恐懼回國,知道如果回國,以他的漢奸行徑,是可以被判處死刑的。

雖然溥儀他曾經做過皇帝,但已經過去了幾十年,政治影響力早就沒有了。在滿清政權剛剛覆滅的時候,溥儀還是蒙滿臧共主,還有一定的價值,但現在早就不是了。如果中國政府真要嚴格追究,這樣一個裂土賣國的退位君主,根本就不值得一提,完全可以殺之。還是中國政府當時有氣量,為了證明建立新政權的我們可以改造舊社會,也包括改造人,所以留下了溥儀的一條性命。溥儀確實應該感謝中國政府。

102



懷疑探索者


問“溥儀為什麼不能殺”,和問“熊貓為什麼不能殺”是一樣一樣的!為什麼啊!就是不能啊,沒有為什麼啊!溥儀之後再無帝王,這可是比熊貓還珍貴的物種!你一刀了拉了,你不想收門票了?所以,這題根本就不是題!

但話說回來,歷史總歸是嚴肅的,調侃完了還是要回歸嚴肅,咳咳,接下來言歸正傳,論論《溥儀不能殺的N個原因》。



溥儀不能殺的一個根本原因在於:“殺溥儀後果會很嚴重”!具體,殺溥儀會導致怎樣的後果呢?歸結起來有以下三點:

第一,殺溥儀將不利於任何政黨組織的進一步發展。

孫中山先生說:“並不是每一個國家的革命,都需要斷頭臺!”這是孫中山先生告訴清政府的,與其說這是對清政府的一種妥協,不如說是辛亥革命的不得已選擇,這也是後來袁世凱上臺後也沒有殺溥儀的原因。在當時的情況下,包括革命組織在內的任何組織或個人,一旦把溥儀送上斷頭臺,很可能會引發一場嚴重的流血衝突。


因為,表面上清政府雖已經完全終結了,但封建殘餘勢力尚存。滿清貴族和滿清死忠臣民一直蠢蠢欲動,他們缺的就是一個火種。而一旦誰以任何名義一刀劃拉了溥儀,這些殘餘勢力勢必會被迅速點燃。燃燒的結果,自然是玉石俱焚,對誰都沒有好處。這點,但凡有點腦子的人,都應該清楚明白!歷史已經無數次向我們證明了:殺一個能激起群憤的人,顯然是不明智之舉。所以,溥儀當然不能殺。

第二,殺溥儀不利於國家團結。

漢滿蒙三族雖習性不同,但一直團結,漢人或許在清亡後對溥儀有排斥,但在滿蒙人心中,溥儀的地位還是極高的,如果殺了溥儀,這對於當時四分五裂的國家是進一步的破壞,會讓虎視眈眈的日本人和沙俄有機可乘,對於國家民族的團結極其不利,這點,就足夠讓任何想殺他的人忌憚三分!

第三,殺溥儀得背上弒君的罪名。

溥儀即便已經退位,他終究也是大清的末代皇帝,這點從他死後被遷葬到清西陵的華龍皇家陵園就可以看出來。在大眾心中,他雖已退位甚至接受了改造,卻終究也曾是個“君”。中國古代對君臣綱、父子綱等非常看重,言外之意是,殺溥儀弒君這等罪名,和殺父一樣,是要被世人唾棄的。誰想背上殺父的罪名?更何況,殺溥儀背上罵名不說,還可能被各方以各種理由討伐誅殺,這事,怎麼看都是找死啊!

在以上原因之外,溥儀不能殺的一個重要原因還在於:溥儀此人雖有罪名,卻並無應該被殺的罪證,所以不能殺。溥儀在做皇帝期間,雖說犯過錯,但他的錯卻終究未構成大錯。他唯一的能被稱作“大錯”在於:做了日本的傀儡皇帝。但這個,也不足以成為溥儀被殺的理由啊,溥儀做傀儡這事有罪但終究罪不致死啊!



說起來,溥儀的一生雖然是悲劇的,但某種意義上而言,溥儀無疑又是幸運的。在跌宕起伏的亂世,他最終接受命運的一切安排,安穩度過了一生,這本身就已經算奇蹟了。更難能可貴的是,溥儀從一個“至高無上”的封建君主,到真誠地接受了“祖國”與“人民”高於一切的觀念,是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政策的巨大成功,也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這得感謝我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