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宏观固收 李迅雷 杨畅 齐晟】如何理解“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点评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事件:7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以下简称“本次会议”),部署更好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扩内需调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确定围绕补

【中泰宏观固收 李迅雷 杨畅 齐晟】如何理解“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点评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事件:7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以下简称“本次会议”),部署更好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扩内需调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确定围绕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推动有效投资的措施。点评如下:【1】如何理解“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首先对前期争论激烈的财政政策是否“积极”进行明确定调,前期财政政策是积极的。因此,财政政策的大方向不会发生转变,“更加积极”侧重体现在力度上。【2】变的是“收入端”,不变的是“支出端”。 “本次会议”提出的财政政策发力点,集中在收入端,包括减税降费,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以及加快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并未提及支出端。因此,从2017年以来,支出结构由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转向支持“社会事业建设”的大趋势不会发生变化,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社会事业,仍将是财政政策发力的重点。【3】基建的重点在于防止“烂尾”而非“稳增长”。“本次会议”明确了基建项目的资金来源,侧重于地方盘活存量资金。同时,“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等政策表述,也表明政策目的并非依赖基建“稳增长”。【4】“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不在总量在流向。短期来看,“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和流动性合理充裕”等提法,有望确保整体流动性。但我们认为,“本次会议”的重点在于“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同时,对降准资金的流向也做出了限制,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市场化债转股”,因此,我们认为,后续货币政策的重点在于引导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和协助“去杠杆”,而非简单的总量扩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