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患者垂危家屬不簽字,醫院搶救擔責嗎?

「最高法」患者垂危家屬不簽字,醫院搶救擔責嗎?

「最高法」患者垂危家属不签字,医院抢救担责吗?
「最高法」患者垂危家属不签字,医院抢救担责吗?

最高人民法院13日發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自2017年12月14日起施行。《解釋》以構建和維護和諧醫患關係為出發點,明確了患者主張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的,應當提交到醫療機構就診、受到損害的證據。

《解釋》還有哪些重點內容?將對你我的生活產生哪些影響?這些你必須知道↓↓↓

《解釋》適用範圍有哪些

《解釋》的適用範圍,即患者以在診療活動中受到人身或者財產損害為由請求醫療機構,醫療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承擔侵權責任的案件,適用本解釋。同時明確將醫療美容損害責任糾紛納入醫療損害責任糾紛範圍,為人民法院依法審理醫療美容責任糾紛提供基本遵循。

《解釋》明確舉證證明規則

《解釋》以構建和維護和諧醫患關係為出發點,明確患者主張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的,應提交到醫療機構就診、受到損害的證據。無法提交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診療活動與損害之間具有因果關係的證據,依法提出醫療損害鑑定申請的,人民法院應予准許。

醫療糾紛中

《解釋》規定了醫療損害責任糾紛中存在數個侵權人時的當事人確定及追加規則,明確患者僅起訴部分侵權人時,

當事人依法申請追加其他主體為共同被告或者第三人的,人民法院應予准許。

「最高法」患者垂危家属不签字,医院抢救担责吗?

解釋》對醫療損害

責任承擔規則作了規定

《解釋》明確多個醫療機構造成患者同一損害的責任形態、醫務人員外出會診責任、醫療產品責任及輸入不合格血液受到損害的責任承擔,醫療產品責任中的懲罰性賠償等審判實踐中普遍存在、較為關注問題的法律適用規則。

●緊急情況下,經批准的醫療措施,醫院不承擔賠償!

《解釋》規定對於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親屬意見的,醫務人員經醫療機構負責人或者授權的負責人批准立即實施相應的醫療措施,患者因此請求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同時,對於醫療機構怠於立即實施相應的醫療措施,導致患者受到損害的,《解釋》也明確規定了醫療機構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審理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

若干問題的解釋

(2017年3月2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

第1713次會議通過,自2017年12月14日起施行)

為正確審理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件,依法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推動構建和諧醫患關係,促進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規定,結合審判實踐,制定本解釋。

第一條患者以在診療活動中受到人身或者財產損害為由請求醫療機構,醫療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承擔侵權責任的案件,適用本解釋。

患者以在美容醫療機構或者開設醫療美容科室的醫療機構實施的醫療美容活動中受到人身或者財產損害為由提起的侵權糾紛案件,適用本解釋。

當事人提起的醫療服務合同糾紛案件,不適用本解釋。

第二條患者因同一傷病在多個醫療機構接受診療受到損害,起訴部分或者全部就診的醫療機構的,應予受理。

患者起訴部分就診的醫療機構後,當事人依法申請追加其他就診的醫療機構為共同被告或者第三人的,應予准許。必要時,人民法院可以依法追加相關當事人參加訴訟。

第三條患者因缺陷醫療產品受到損害,起訴部分或者全部醫療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和醫療機構的,應予受理。

患者僅起訴醫療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醫療機構中部分主體,當事人依法申請追加其他主體為共同被告或者第三人的,應予准許。必要時,人民法院可以依法追加相關當事人參加訴訟。

患者因輸入不合格的血液受到損害提起侵權訴訟的,參照適用前兩款規定。

第四條患者依據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四條規定主張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的,應當提交到該醫療機構就診、受到損害的證據。

患者無法提交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診療行為與損害之間具有因果關係的證據,依法提出醫療損害鑑定申請的,人民法院應予准許。

醫療機構主張不承擔責任的,應當就侵權責任法第六十條第一款規定情形等抗辯事由承擔舉證證明責任。

第五條患者依據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五條規定主張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的,應當按照前條第一款規定提交證據。

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說明義務並取得患者或者患者近親屬書面同意,但屬於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六條規定情形的除外。醫療機構提交患者或者患者近親屬書面同意證據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醫療機構盡到說明義務,但患者有相反證據足以反駁的除外。

第六條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的病歷資料包括醫療機構保管的門診病歷、住院志、體溫單、醫囑單、檢驗報告、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特殊檢查(治療)同意書、手術同意書、手術及麻醉記錄、病理資料、護理記錄、醫療費用、出院記錄以及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病歷資料。

患者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醫療機構提交由其保管的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等,醫療機構未在人民法院指定期限內提交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八條第二項規定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但是因不可抗力等客觀原因無法提交的除外。

第七條患者依據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九條規定請求賠償的,應當提交使用醫療產品或者輸入血液、受到損害的證據。

患者無法提交使用醫療產品或者輸入血液與損害之間具有因果關係的證據,依法申請鑑定的,人民法院應予准許。

醫療機構,醫療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主張不承擔責任的,應當對醫療產品不存在缺陷或者血液合格等抗辯事由承擔舉證證明責任。

第八條當事人依法申請對醫療損害責任糾紛中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鑑定的,人民法院應予准許。

當事人未申請鑑定,人民法院對前款規定的專門性問題認為需要鑑定的,應當依職權委託鑑定。

第九條當事人申請醫療損害鑑定的,由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鑑定人。

當事人就鑑定人無法達成一致意見,人民法院提出確定鑑定人的方法,當事人同意的,按照該方法確定;當事人不同意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鑑定人應當從具備相應鑑定能力、符合鑑定要求的專家中確定。

第十條委託醫療損害鑑定的,當事人應當按照要求提交真實、完整、充分的鑑定材料。提交的鑑定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當事人更換或者補充相應材料。

在委託鑑定前,人民法院應當組織當事人對鑑定材料進行質證。

第十一條 委託鑑定書,應當有明確的鑑定事項和鑑定要求。鑑定人應當按照委託鑑定的事項和要求進行鑑定。

下列專門性問題可以作為申請醫療損害鑑定的事項:

(一)實施診療行為有無過錯;

(二)診療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以及原因力大小;

(三)醫療機構是否盡到了說明義務、取得患者或者患者近親屬書面同意的義務;

(四)醫療產品是否有缺陷、該缺陷與損害後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以及原因力的大小;

(五)患者損傷殘疾程度;

(六)患者的護理期、休息期、營養期;

(七)其他專門性問題。

鑑定要求包括鑑定人的資質、鑑定人的組成、鑑定程序、鑑定意見、鑑定期限等。

第十二條 鑑定意見可以按照導致患者損害的全部原因、主要原因、同等原因、次要原因、輕微原因或者與患者損害無因果關係,表述診療行為或者醫療產品等造成患者損害的原因力大小。

第十三條鑑定意見應當經當事人質證。

當事人申請鑑定人出庭作證,經人民法院審查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認為鑑定人有必要出庭的,應當通知鑑定人出庭作證。雙方當事人同意鑑定人通過書面說明、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的,可以准許。

鑑定人因健康原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不能按期出庭的,可以延期開庭;經人民法院許可,也可以通過書面說明、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

無前款規定理由,鑑定人拒絕出庭作證,當事人對鑑定意見又不認可的,對該鑑定意見不予採信。

第十四條當事人申請通知一至二名具有醫學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對鑑定意見或者案件的其他專門性事實問題提出意見,人民法院准許的,應當通知具有醫學專門知識的人出庭。

前款規定的具有醫學專門知識的人提出的意見,視為當事人的陳述,經質證可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第十五條當事人自行委託鑑定人作出的醫療損害鑑定意見,其他當事人認可的,可予採信。

當事人共同委託鑑定人作出的醫療損害鑑定意見,一方當事人不認可的,應當提出明確的異議內容和理由。經審查,有證據足以證明異議成立的,對鑑定意見不予採信;異議不成立的,應予採信。

第十六條對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過錯,應當依據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其他有關診療規範進行認定,可以綜合考慮患者病情的緊急程度、患者個體差異、當地的醫療水平、醫療機構與醫務人員資質等因素。

第十七條 醫務人員違反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義務,但未造成患者人身損害,患者請求醫療機構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不予支持。

第十八條因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且不能取得患者意見時,下列情形可以認定為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的不能取得患者近親屬意見:

(一)近親屬不明的;

(二)不能及時聯繫到近親屬的;

(三)近親屬拒絕發表意見的;

(四)近親屬達不成一致意見的;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前款情形,醫務人員經醫療機構負責人或者授權的負責人批准立即實施相應醫療措施,患者因此請求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的,不予支持;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怠於實施相應醫療措施造成損害,患者請求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的,應予支持。

第十九條兩個以上醫療機構的診療行為造成患者同一損害,患者請求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的,應當區分不同情況,依照侵權責任法第八條、第十一條或者第十二條的規定,確定各醫療機構承擔的賠償責任。

第二十條醫療機構邀請本單位以外的醫務人員對患者進行診療,因受邀醫務人員的過錯造成患者損害的,由邀請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一條因醫療產品的缺陷或者輸入不合格血液受到損害,患者請求醫療機構,缺陷醫療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承擔賠償責任的,應予支持。

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後,向缺陷醫療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追償的,應予支持。

因醫療機構的過錯使醫療產品存在缺陷或者血液不合格,醫療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承擔賠償責任後,向醫療機構追償的,應予支持。

第二十二條缺陷醫療產品與醫療機構的過錯診療行為共同造成患者同一損害,患者請求醫療機構與醫療產品的生產者或者銷售者承擔連帶責任的,應予支持。

醫療機構或者醫療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承擔賠償責任後,向其他責任主體追償的,應當根據診療行為與缺陷醫療產品造成患者損害的原因力大小確定相應的數額。

輸入不合格血液與醫療機構的過錯診療行為共同造成患者同一損害的,參照適用前兩款規定。

第二十三條 醫療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明知醫療產品存在缺陷仍然生產、銷售,造成患者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被侵權人請求生產者、銷售者賠償損失及二倍以下懲罰性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二十四條被侵權人同時起訴兩個以上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人民法院經審理,受訴法院所在地的醫療機構依法不承擔賠償責任,其他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的,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的計算,按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一個醫療機構承擔責任的,按照該醫療機構所在地的賠償標準執行;

(二)兩個以上醫療機構均承擔責任的,可以按照其中賠償標準較高的醫療機構所在地標準執行。

第二十五條患者死亡後,其近親屬請求醫療損害賠償的,適用本解釋;支付患者醫療費、喪葬費等合理費用的人請求賠償該費用的,適用本解釋。

本解釋所稱的“醫療產品”包括藥品、消毒藥劑、醫療器械等。

第二十六條本院以前發佈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準。

本解釋施行後尚未終審的案件,適用本解釋;本解釋施行前已經終審,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案件,不適用本解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