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指和諧、祥和;「合」是結合、融合 和合乃天地運化之道!

<>堪稱中華文化思想的瑰寶,其中的和合思想更是為中華民族的思想寶庫留下了極其珍貴的財富。誠如張立文教授所指出,《周易》蘊涵的和實生物的生命理念、多元和合的價值理念,其闡發的太極思維、變通思維、道器思維等等,凝練了民族精神的大智慧。“和合”是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的人文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活生生的靈魂。

“和”指和諧、祥和;“合”是結合、融合 和合乃天地運化之道!

《周易》崇尚自然界的和合。《易經》說,天地之間有時會出現一種交通和暢的最佳狀態——“泰”。屯卦講,在乾坤始交之時,萬物處於鬱塞未通的混沌狀態,尚未亨通和合。然而,震有雷象(下),坎有水象(上),隨著時間的推移,雷雨畢竟要降臨,陰陽畢竟要和洽,此為“大亨之道”。鹹卦《彖傳》曰:“天地感而萬物化生。”陰陽二氣相感相交而和合(相與),萬物就是這樣產生出來的。乾卦《彖傳》曰:“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所謂“太和”,即陰陽會合沖和之氣。《周易》強調萬物成於陰陽二氣之會合沖和,重視萬物各自內部的和諧統一。“保合太和”所描述的是一個充滿無限生機和一片和氣的和諧、統一的世界。《周易》認為,陰陽不合不交,萬物就不會生成和發展,就不是一件好事。“天地交泰”,“天地不交,否”。《周易》還認為,事物的發展過程都是一個由不和合到和合的過程。睽卦上離下兌,離為火,火炎向上;兌為澤,澤潤向下。開始是不合的,是睽(離散)。但從此卦六爻的變化看,從初爻到上爻,卻發展為合。這就揭示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事物動而相睽,“睽久必合”。事物由睽到合,如同陰陽和合暢通,萬物由生。睽而不合,天地萬物便要停止發展,便要息滅。

“和”指和諧、祥和;“合”是結合、融合 和合乃天地運化之道!

《周易》認為人應與自然和合。《周易》的“與天地相參”,是樸素的協同進化論思想:人與自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那麼,人們如何才能與自然和合呢?其一,人們應適應和遵從自然規律。乾卦《文言傳》說,“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繫辭傳上》曰:“樂天知命,故不憂。”樂天,指順應自然;命,指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知命,即承認並順應客觀規律。無妄卦的根本意義就是要求人們遵循規律,因順自然。其二,君子不僅要愛人,而且要愛物。《易經》小過卦上六爻辭講:“飛鳥離之,兇。”坤卦《彖傳》說:“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合弘光大,品物咸亨。”又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推而廣之,《周易》要求人們像大地一樣包容萬物,兼容幷蓄,以寬宏博大的胸懷對待萬物。其三,人與自然相協同應具有道德原則。人與自然相協同,必須“有節”。

“和”指和諧、祥和;“合”是結合、融合 和合乃天地運化之道!

《周易》倡導人與人的和合、人與社會的和合。《周易》提倡“君子以同而異”,提倡“仁人”。同人卦全卦六爻由初至上構成一個自同而異、自異而同的發展過程。“君子先號咷而後笑”,先異而後同;隨著過程的不斷髮展,同終於佔了優勢,最後反異歸同。家人卦辭有“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之言,說的是家長以自身的模範行為感染他的家中人,使家中父子、兄弟、夫婦各安其分,以相敦睦,無須憂勞。如此,即可“有孚威如,終吉”。《周易》認為,兌卦包含著天之道和人之道,體現了“和說”順乎天而應乎人:“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說之大,民勸矣哉。”此為統治者的治國之道。泰卦《彖傳》曰:“天地交泰,後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周易》認為,君王要“寬民畜眾”,以一顆仁慈寬厚的心待民。井卦大象曰:“君子以勞民勸相。”君子觀察井水之象,根據井水上行養人的道理,實行養民和勸誘百姓相助相養的政治。聖人(統治階級的王侯)感天下之心,所以天下人之心才和平安寧,社會才能穩定。“仁者,愛人”,一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應是相親相愛。

“和”指和諧、祥和;“合”是結合、融合 和合乃天地運化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