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浙江青田“稻鱼之恋”丰收节欢乐多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浙江青田“稻鱼之恋”丰收节欢乐多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9月15日,青田迎来2018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暨2018“稻鱼之恋”文化节。相比以往,今年活动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发掘与传承,也让即将开镰上市的青田稻鱼米,再度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上午9点,文化节在方山乡拉开帷幕。活动现场,彩旗飘扬,伴着欢快的音乐,只见女子鱼灯队来回舞动。蓝天白云下,金黄的稻穗弯着腰,无不烘托着丰收的喜悦气氛。

“稻鱼之恋”其实是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的一种新叫法。2005年,该系统首批列入联合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青田的一张金名片。良好的环境,独特的种植方式让稻鱼米拿到了有机认证,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与认可,同时稻鱼米和田鱼也成为青田华侨怀念家乡的寄托,被带到世界各地。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浙江青田“稻鱼之恋”丰收节欢乐多

据悉,本次活动由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农合联(浙江省供销社)、丽水市农业局和丽水市农合联(丽水市供销社)指导,由青田县人民政府主办,青田县农业局、青田县农合联(青田县供销社)、青田县文广出版局、青田县旅委、青田县农办、方山乡人民政府共同承办,吸引了包括领导、专家学者、新闻媒体、游客等社会各界人士400余人参加。

今年是国家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第一个年头。记者了解到,青田的“稻鱼之恋”稻鱼之恋开镰节是农业农村部批准为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的其中之一,全省仅有6家。今年活动的主题是“庆中国农民丰收,品青田稻鱼文化”,在以往基础上又有创新,更加注重稻鱼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

最为特别一提的是,活动中“祭天地、敬父母、犒耕牛、庆丰收”的仪式,让大家对古老的传统文化又有了新感受。从敬天地的尊崇,到敬父母的恭敬,再到犒耕牛的感恩,还有庆丰收的喜悦,祭祀仪式的每一环节都带有浓浓的文化气息,简约又不失庄重,把敬畏自然、尊重父母、感恩付出、与人分享的大道融于其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现场的每一个人。

记者注意到,祭祀仪式的各个环节都与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有着密切关联。其中贵为主角的当属稻鱼米,新鲜的尝新饭敬天地、敬父母,米汤则用来犒劳田里的耕牛,而庆丰收的鱼灯舞,同样也是来源于青田的稻鱼共生系统。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浙江青田“稻鱼之恋”丰收节欢乐多

尝新饭是传承了1300多年的习俗,每到丰收之时,当地村民都会把家里刚收来的新米与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一同分享,共庆丰收。此次整个祭祀仪式中,就随处可见这些传统元素。

当现场数十家媒体的长枪短炮对准稻鱼米后,更是平添网红之感,使得“老树逢春更著花”。确实,这几年,随着文化元素的不断挖掘,加上青田稻鱼米本身独特的无化肥、少农药的生态种植方式,使其成为许多家庭餐桌上的新宠。在现场,就有不少从温州等地赶来的游客,早已迫不及待下单,抢订最新上市的稻鱼米。

现场最热闹的当属割稻抓鱼活动,参与度极高。游客们猫着腰、撸起裤管,这里追、那里赶;再看割稻子比赛,更是一场体力与脑力的比拼,光从割稻姿势和速度看,便高下立判;一时间,在田间,喝彩声、加油声不绝于耳。记者了解到,这些都是主办方精心准备的拿手好戏,目的通过融入旅游、文创、体验等元素,一方面拉长稻鱼米的产业链,另一方面提升品牌附加值。

此外,当天的活动还举行了稻鱼共生文化博物馆综合体奠基仪式,旨在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青田的稻鱼文化。据介绍,马上开建的博物馆综合体,目前,建筑设计图已经亮相,整体外形是一条即将跃起的鱼龙,寓意鱼跃龙门。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浙江青田“稻鱼之恋”丰收节欢乐多

如果稍加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其实许多构思和创意都来自“稻鱼之恋”文化。从最早的耕种、到喜获丰收,再到由农耕方式演变出的古老艺术文化,稻鱼共生系统承载着1300多年的农耕文明和历史底蕴。

而除了建设博物馆综合体,青田县还通过“稻鱼之恋”主题的摄影比赛、征文比赛,表彰先进、设立示范基地等措施,让更多的人关注、保护和发展稻鱼共生系统这一千年农耕文明。现场,青田县专门表彰了为对稻鱼共生系统文化传承做出贡献的人。而这些举措就是要把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这一全球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近年来,青田县在稻鱼产业发展方面动作不断,无论是节庆活动,还是农旅融合,还是众筹、认领,都在积极探索稻鱼米产业全链发展的创新路径。正如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的宗旨一样,“庆贺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未来,青田的稻鱼共生系统必将成为乡村振兴中新的生力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