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出貴子,家長們做好這幾點,孩子的未來,遵循著你的模樣!

多少父母總是一味要求孩子,卻忘了:當下的自己,就是孩子未來最可能的樣子。

01 你總要求孩子,自己做到了幾分?

前段時間,有一張圖很火。看似漫不經心的鏡頭下,卻照出了父母對孩子最殘酷的影響。

寒門出貴子,家長們做好這幾點,孩子的未來,遵循著你的模樣!

圖中,左邊的媽媽在地鐵上看書,孩子也自然地捧著書看;而右邊的母親盯著手機玩著遊戲,身旁的孩子也在努力探頭,和媽媽一起沉浸在手機屏幕裡。

這正是無數中國家長的縮影!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當了爸媽後更能深深體會到——這個世界上,最難的職業就是父母。因為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未經過任何崗前培訓的我們,真的是步步驚心,如履薄冰,總怕給孩子的不夠好,總怕自己沒盡到全力…

也正因此,太多的父母投注了大部分心思在孩子身上,卻恰恰沒意識到:能給孩子最大影響的那個人,不是補習班老師,不是別人眼中的“學霸”,其實正是你自己!

  • 總叮囑孩子上課認真聽講,自己卻在上班時間和同事聊家常?
  • 總催孩子看書、做作業,自己卻窩在沙發上看電視?

孩子的每一次改變,都是從模仿開始的。你希望孩子什麼樣,唯有自己先做到,才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這也正是“身教勝於言教”的最好詮釋!

02 讀書,父母真正的“上崗證”

《好父母的7項修煉》中提到:

做父母需要“上崗證”,可誰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只有借鑑別人的經驗,才能少出些錯,少踩些坑。

而想擁有上崗證,最好的方法,就是讀書。

這個時代的孩子太難管了,各種問題層出不窮,我們不斷翻看朋友圈各種文章,可卻總是越看越蒙:

今天一篇《孩子千萬不能打》的文章刷屏了,明天又會出現一篇《打孩子要有技巧》的文章。

讀著都有道理,但觀點彼此相悖,究竟該聽誰的?

而書籍,則能全面且深入的就一個問題進行剖析,它是作者日常經驗的思想結晶,我們既能從中知道方法,也能追溯到原理。相對於質量不一的網絡文章,書籍中能給父母們提供的,才是有理有據的教子之道!

03 愛讀書的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美國安妮特·拉魯教授曾花20年時間做過一項“寒門為何難出貴子”的研究,結果表明,寒門子弟缺乏的不僅僅是“經濟資本”,還有“文化資本”。

也就是說,所謂“寒門難出貴子”,不是說孩子難“逆襲”,而是父母的眼界和格局,限制了孩子的成長空間。

看看身邊那些愛讀書的父母,你就能發現:他們對待一件事的態度,看問題的高度和角度,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有著天壤之別!而這,也恰恰決定了他們孩子間的差距!

也就是說,愛讀書的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寒門出貴子,家長們做好這幾點,孩子的未來,遵循著你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