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一段古钱币做聘礼的佳话


民国时期一段古钱币做聘礼的佳话


民国时期,著名钱币学家方地山与袁世凯次子袁克文结为儿女亲家时,仅以一枚古钱币为聘礼,使得双方的爱情和婚姻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方地山(1873-1936) ,原名方尔谦,又名大方,清末民初著名学者,楹联家,书法家。方地山晚年潜心于收藏和研究古钱币,是近代著名钱币学家。

民国时期一段古钱币做聘礼的佳话

方地山文采过人,精于泉学,与张叔驯时人号为“北方南张,盖今世之两大家也”。其一见珍贵泉布往往不计代价购求,以致到了晚年举债度日。现所见其旧藏泉币,不乏其晚年转让友人之物。

民国时期一段古钱币做聘礼的佳话

“次布九百”石质祖范残件,方地山旧藏

据说方地山不论寒暑,欢喜腰缠古钱,冬天重可达18斤,想来方先生真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乐趣。

方地山藏品中有一枚“吉星栱照天地会秘文钱”。天地会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秘密结社,据中国汉语大词典出版社陆锡兴教授考证:

“‘栱’即‘洪’字,天地会对内称‘洪门’,背面四字隐晦,真正的字义隐含在每个字的右边,应读作‘铲除三月’,意思是铲除清朝。钱文正反连起来读就是反清复明之意,这正是天地会的宗旨,此钱是会员的凭证,身份的标志,联络时用的信物。”

民国时期一段古钱币做聘礼的佳话


1915年,方地山落户津门,主持《津报》编写。后来得袁世凯赏识,被聘为家庭教师。方地山恃才傲物、桀骜不驯的脱俗性格,深深吸引了袁克文。受老师方地山的影响,袁克文也开始收藏和研究古钱币。

袁克文(1889-1931),号寒云,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的次子,与张学良、张伯驹、傅侗一起被称为“民国四公子”。袁克文与长兄袁克定志趣不一,对政治缺乏兴趣,长于诗文,工于书法,能唱昆曲,还爱好藏书和古玩。

民国时期一段古钱币做聘礼的佳话

袁克文受方地山影响,著意于集藏和研究古币。从他公开发表的所藏钱而言,多属中等以上的经典品,如郢爰金钣、文信、大泉二千、郭记面牌、宣和元宝小平银钱、准五百文省铜銙牌、阜昌元宝小平和高昌吉利等钱,皆不可猝得之品,由此见其泉学之深。

随着袁世凯称帝失败,袁家势微,但在泉界和收藏界,袁克文仍有地位。二十年代中,东南一带的泉币学家云集上海,一时甚为活跃,袁克文是中坚分子之一。1926年,张叔驯在上海创办古泉学社,由程文龙董理其事,袁克文和罗振玉、董康、宝熙、陈敬弟、周德馨、陶洙、方地山、张丹斧、宣哲、刘体智等皆其社中人,都是知名人士。

袁克文收藏钱币随兴而藏,随缘而散。某日,袁克文高价从董康经处淘得一枚银质元代承华普庆钱,喜不自胜,回到家中忘了从袋中取出,让洗衣的佣人给偷去了。他出200元银元请她归还,不得。过了若干年后,在一地摊上发现,又不吝掏腰包买下。为庆失而复得之喜,回家特置一桌酒席,邀一班朋友同乐。


民国时期一段古钱币做聘礼的佳话


后来,方地山的四女方初观(方庆根)与袁克文的长子袁家嘏(袁伯崇)结为秦晋之好。订婚之日并无庄重的礼仪,由于双方父亲都是钱币大家,两家仅交换了一枚珍稀古泉,便宣告仪式结束。

一枚古钱币成了订婚的聘礼,这在我国的爱情婚姻史上别开生面,可能是唯此一家了。也许两家所交换的古钱币非同一般,价值连城,不过,再贵的古钱币也是一种文物,是一种文化的符号,其文化价值当远远高于经济价值。

以一枚“古泉”定终身,以其所凝聚的特殊的文化含量,为我国的爱情婚姻史又增添了一段新的佳话。方地山还专门作联以志其事:

两小无猜,一个古钱先下定;

万方多难,三杯淡酒便成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