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检监察报」澧县葡萄熟了 乡亲们富了

「中国纪检监察报」澧县葡萄熟了 乡亲们富了

王先荣,1968年3月出生,湖南省澧县小渡口镇曾家村人,高级农艺师、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理事,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村优秀人才、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首届袁隆平科技奖获得者,被国内业界誉为“葡萄大王”。

「中国纪检监察报」澧县葡萄熟了 乡亲们富了

一次旅行,让我与葡萄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6年7月,高考落榜的我来到四川省峨眉山散心。“这葡萄又大又漂亮,吃在嘴里,甜进心里!”集镇上小贩卖的名为“巨峰”的葡萄让人惊叹不已,好奇的我当即想弄个明白,什么园子能种出这么好吃的葡萄。

几次“跟踪”小贩,我才得知“巨峰”出自西南农业大学教授陈建国的葡萄园。拜访陈教授之后,我对葡萄种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下来,在陈教授的葡萄园里一待就是两年,跟着他学习葡萄栽培技术。

「中国纪检监察报」澧县葡萄熟了 乡亲们富了

两年后,陈教授极力挽留,然而,老家有我惦记的父老乡亲,有我放心不下的抛荒的土地。于是,我带着技术和5000株巨峰葡萄苗回了家。村支书很支持,想办法给我调换了成片的六七亩旱地,我一下子全栽上了葡萄。那些日子里,我吃喝都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护苗、剪枝、开沟沥水、打药治虫,样样自己干。

1990年,葡萄熟了,我成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户”。此后,我的葡萄园规模不断扩大,周边乡亲在我的带动下,也跟着种上葡萄,尝到了甜头。然而,接下来的几年,由于品种单一、品质不优、市场供应期短,亩产值一直徘徊在5000元左右。虽然高出传统农作物好几倍,但不更新品种,迟早要被市场淘汰。

1996年,我瞒着妻子取出了全部积蓄13万元,从外地换回几麻袋“红地球”葡萄苗,一边学习,一边尝试种植。短短两年,光笔记我就记了20多本。1998年,“红地球”丰收了,价格一下子翻番,“金土地”“万元地”已经名副其实。

「中国纪检监察报」澧县葡萄熟了 乡亲们富了

正当我的葡萄产业风生水起时,一场罕见的黑痘病突然袭来,挂果的葡萄逐渐干枯穿孔,想尽各种办法也不奏效。大热天里,我背着几株病苗到省城找专家求救。湖南农大的石雪晖教授了解我的经历后,当夜就组织其他教师和学生研究了7套救治方案。几天后,这个难关终于挺过,葡萄园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中国纪检监察报」澧县葡萄熟了 乡亲们富了

为了吃透葡萄栽培技术,我一刻也没有放弃学习和钻研,曾多次参加农业部门、中国农学会等举办的葡萄栽培技术研究班。我还在湖南农大的支持下建立了科研基地,筛选出适合在湖南种植的“美人指”“红宝石”等20多个葡萄品种。特别是,一些传统理论认为不适合在我国南方栽培的欧亚提子系列也相继引种成功。后来,我又成功摸索了葡萄一年两熟的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无核葡萄品种的研究走在全国前列。我的葡萄园也从老家小渡口镇,扩展到城头山镇、大堰垱镇,面积也从几十亩到数百亩,2012年还建起了500亩的现代葡萄产业园。“澧州葡萄”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5个品种通过了无公害产品认证。

一人富不算富,乡亲们不致富我心不安。这是我当初执意离开四川回乡的初心。2009年3月,我牵头成立了湖南农康葡萄专业合作社,担任理事长,为合作社成员提供产销一条龙服务。合作社拥有葡萄基地13076亩,目前已有1373户农户跟着我种植葡萄,成员遍及常德、益阳、岳阳等8个地市州。为了更好地带动群众致富,我通过办班培训、现场指导、电子邮件、视频聊天等方式毫无保留地为省内外果农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如今,澧县成了“南方吐鲁番”,葡萄种植面积超过3.5万亩,受益农户7000多户,年销售额超6亿元,已成了澧县的农业支柱产业。

「中国纪检监察报」澧县葡萄熟了 乡亲们富了

随着葡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鲜果产量增加,一旦出现滞销,果农怎么办?于是,2010年,我在城头山镇新建了压榨、过滤、灌装、检测等全自动葡萄酒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3000吨的葡萄酒厂生产的高级干红、典藏级干红等葡萄酒已经走向市场,走上了人们的餐桌。从去年起,我又开始筹建万吨葡萄酒生产线,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工。一旦投产,将解决1200人就业,年产值可达3亿元。更重要的是,可以较好地规避鲜果滞销风险。

回顾这些年走过的路,从20岁的毛头小伙子到“知天命”之年,我始终围着葡萄转,葡萄已然成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当看到乡亲们靠种植葡萄致富时,我的心里像吃了葡萄,甜丝丝的,曾经的艰难与不易都值得了。

(王先荣 口述 邹太平 万传文 整理)

资料/中国纪检监察报

图片/红网时刻

THE END

「中国纪检监察报」澧县葡萄熟了 乡亲们富了
「中国纪检监察报」澧县葡萄熟了 乡亲们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