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1亿粒米”是个有创意的作业,不合理中蕴含着创新性思维

数“1亿粒米”是个有创意的作业,不合理中蕴含着创新性思维

这几天,网上被“数1亿粒米”的作业刷屏了,舆论一片哗然。谴责的声音、嘲笑的声音和谩骂的声音充斥了网络。连一些主流媒体也跟风发文。北京青年报发文《这样的家庭作业老师先做了吗?》,人民日报也转发了此文。我们先假设这个问题是错误的,我们的主流媒体有必要对一个教师的一道作业题这么兴师动众吗?

数“1亿粒米”是个有创意的作业,不合理中蕴含着创新性思维

何况老师说得明白,就是要让学生感受1亿是多大的数字,从这个目的出发,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很有创意的作业。文章中谴责老师没有提前做一下,难道这个问题对成年人不是常识吗?1亿是在作业时间内可以数出来的吗?显然不能,既然学生数都数不过来,不就体会到了1亿这个数很大了吗?这不就达到布置作业的目的了吗?谁规定作业就必须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呢?这不正是我们的教育中的一个误区吗?

我们再从作业本身的设计来看这个作业的意义:“今晚数学作业有一项是数1亿颗米粒,辛苦家长们督促孩子们完成,并要求‘一粒一粒地数’”。首先这个作业要求家长督促孩子们完成,这实际上是为孩子请来了一位参谋。不要说数1亿粒米,就是单纯数到1亿这个数,对于一般人来说也是不容易完成的,这个不需要老师提前去作,成年人想一下就可以知道的。

数“1亿粒米”是个有创意的作业,不合理中蕴含着创新性思维

所以当孩子在数米的时候,当数到一定程度时都会感觉到要数出1亿粒是不可能的,就会产生1亿是一个很大的数的想法。这时学生就会放弃继续数下去,相信不会有家长坚持要学生把1亿粒米数出来。如果学生到此就放弃了作业,这说明这个学生的思维模式是比较固定的。这时有的学生就会产生有什么办法可以把1亿粒米数出来的想法,我们的家长也应该引导学生这样思考。当学生自己或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知道这1亿粒米的重量时,就会感觉1亿粒米这么多啊?这样对1亿是个非常大的数的概念比较深刻了。当然,没有学生会真把这么米拿到学校去,可是学生会认识到太多了根本就没办法拿,但是学生对1亿是个很大的数的概念不会再有怀疑了。

当第二天让课时,老师就可以问学生:“你们完成作业了吗,为什么没有完成呢?”显然这就会引起学生热烈的响应,此后教师再导入新课,还会有学生对1亿是个很大的数没有深刻的理解吗?从这样一个教学设计来看,这个作业有问题吗?没有,不但没有问题,而且是一个很有创意作业设计。

数“1亿粒米”是个有创意的作业,不合理中蕴含着创新性思维

我们的传统作业总虽非对即错的,但这种做法却不适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的要求,这也是我们的教育的存在的一在问题。对于这种开放式的作业,为什么非得要求学生做出来呢?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体会到了1亿是个很大的数这个本质问题不就达到目的了吗?我们的批评们有几个是真正思考了问题的实质的呢,一批拘泥于传统思维方式成年人对一个开放性的作业题口诛笔伐,本身就反映了我们对教育改革叶公好龙式的态度。

请少一点谴责,多一点包容,即便这个问题老师不能进行这样一个系列的设计,这个作业的目的也达到了,而且是让全国网民印象深刻,这也算功德一件。

数“1亿粒米”是个有创意的作业,不合理中蕴含着创新性思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