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尹稚|城市发展的问题多了去了,超级IP算什么?

对话尹稚|城市发展的问题多了去了,超级IP算什么?

我现在最怕媒体炒所谓的城市超级IP问题,抖音瞬间能火一个城市,但这就是一个玩儿。如果拿这种心态来做城市,那太可怕了!

现在很多地方政府,不好好去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却可以花几百万上千万去征集几句口号,我觉得他们脑子里有水。

中国的城市韧性并不是很好,一场雨哪哪都看海了,一场雪半个城就瘫痪了,这个问题多了去了。

略带愤世嫉俗,在圈内经常被冠以“大炮”名号。这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最近很火。

典型的北京土著,典型的尹稚。

在这场两个小时的专访中,对于城市规划,尹稚有着理想主义的温情,也有着现实主义的冷峻;对于房地产行业和城市价值发展,尹稚的理性旁观,近乎偏执,却无比现实。

没有一座城市希望大起大落,却有无数家房企希望重回惯性的谋利窠臼。

对话尹稚|城市发展的问题多了去了,超级IP算什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 尹稚

以打造超级IP的心态做城市,那太可怕了

中国的城市IP其实由来已久。年代剧里,黄浦江畔的码头,百乐门的霓虹,便是民国上海滩十里洋场。一座码头,一条街,一个招牌,一首歌,都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IP。但发展至今,城市IP却衍生了更多资本因素。比如,借助新媒体的城市营销,企业热衷于打造超级IP概念业务,以及追逐地标建筑。

在尹稚看来,没有哪个城市能通过短期的现象级产物赢得可持续发展。

一些所谓现象级的东西,比如奥运会或世博会,以及一些大型活动或国际会议,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期内带动城市价值的提升。但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非常多元化,不要迷信某一个动能或者是某一种现象级的东西,就可以让一个城市的价值实现一劳永逸的增长,或是所谓的超级IP效应。

“我现在最怕媒体炒所谓的城市超级IP问题,抖音瞬间能火一个城市,但这就是一个玩儿。在这个传播时代,任何一则顶级新闻也不过在网上热七八天,如果拿这种心态来做城市,那太可怕了!”尹稚直言不讳。

一个城市不能没话题,但是如何形成持久话题,如何与时俱进地不断寻找新的话题,这才是关键的,没有什么话题千秋不变。一个城市的特色和价值观的形成,其实是长期积累的过程,也是更广泛公众认同的过程,这个周期可能是几十年。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通过一两句广告词,能够拉动几个点的利益增长很正常。但是对一个城市而言,对这么一两句广告寄予这么大希望,我觉得不是什么很正常的事情。

对话尹稚|城市发展的问题多了去了,超级IP算什么?

“没有哪个城市能通过短期的现象级产物赢得可持续发展”

雄安新区建设的磨合期至少需要两三年

一年多了,雄安新区为啥没大动静了?用尹稚的话说,自打参与雄安新区规划以后,签的保密协议都有一大沓子了,但绝不会透露所看过的任何一份图纸和文本。

由于建设过程的不透明,外界对于雄安新区有很多传闻和误解,认为这是一个标准的自上而下的产物。但其实,这是雄安新区跟市场磨合,跟不同后续要进入人群的利益进行磨合的过程,也是一场追逐空间规划与市场之间平衡的战役。

如果雄安新区真正能达到中央的诉求和高标准,能够为未来中国城乡建设提供一个范本或标杆,它一定是公共利益有保障,市场利益能释放,彼此不同利益能协同的产物,而不是说某个单一力无限放大,就能造一个雄安新区的。

从技术角度看,要达到一个新城的基本建设条件,“至少得先把满地垃圾的房间打扫干净了,再起高楼”,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两三年。在核心区这100平方公里启动以前,其实周边几个县城已经先起步,比如人口疏散、产业提升等,我们要有点耐心。

对话尹稚|城市发展的问题多了去了,超级IP算什么?

雄安新区容城县航拍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过去40年的城市规划已经完成使命

作为全国30余个城市的政府顾问,尹稚的言辞犀利而现实,“谁也不希望一个城市是大起大落的,今天很轰动,明天就死了,可持续发展是躲不过去的。”

在4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的城市规划功不可没,尽管绝大部分都与土地扩张绑在一起,但仍然为土地交易建立了基本的规范化机制,没有使得城市建设出现过度失控的局面。

一座城市好与不好,不仅仅是看有多少高楼大厦,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水暖电气、通讯等方面的保障能力都非常重要。近两年国际上有一个“韧性城市”的提法,就是关注自然灾害下、人祸条件下,所有的城市运转稳定性如何,抗打击能力如何,安全性如何,抗风险能力如何?

其实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也可以有很多意外。监管系统、运营系统、监测系统要都做到位,其实还有巨大的投资空间,这会实实在在地提升城市品质。

过去我们重建设、轻运营管理,重前期投入,轻后续维护。为什么一度网传中国建筑寿命只有30年、40年,这是由我们的投资体系决定的。

对话尹稚|城市发展的问题多了去了,超级IP算什么?

很多人一谈城市规划,仍然是“画在墙上挂的图纸”。

城市规划在国际上是一种城市治理和城市管理手段,发源于人文关怀,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发源于试图通过空间建设、工程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在前三四十年我国的急速扩张阶段,这些蓝图确实起了规制作用。因为那时候以新区扩张为主,没有图纸,你都不知道先卖哪块地,后卖哪块地,要设定什么条件去卖。从这个角度看,那一个时代的城市规划,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下一个阶段的城市规划集中在资源管理、市场友好、民生保障、品质提升这些方面,要为这些新的议题去创造新的工具,搭建新的程序,而不是简单应对土地财政、土地扩张、新区建设。

记者|陈梦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