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錢 輸官 輸命 從皇帝到百姓 歷史上的賭徒衆生相

李大嘴 大嘴讀史

在中國,賭博的歷史源遠流長。

據考證,中國最早的賭博形式是“六博”,由夏朝末代君主夏桀時期的一個大臣發明,算來已經有3500年曆史了。

歷朝歷代,賭博的種類五花八門,各色賭徒不拘身份,留下了不少或荒唐、或可笑、或令人咋舌、或讓人慨嘆的賭博軼事。

據《史記·魯周公世家》:季氏與郈氏鬥雞,季氏芥雞羽,郈氏金距。季平子怒而侵郈氏,郈昭伯亦怒平子。

魯國貴族之間鬥雞賭博,季氏和郈氏兩家都出盤外招,一個在自家出戰的鬥雞翅膀上加一種被稱為芥子粉的東西(和芥末差不多),另一個製作了幾副精緻輕巧的小銅鉤,套在鬥雞的兩個雞爪子上。

兩家引發爭鬥,季氏幹翻郈氏,郈氏找國君告狀,把魯昭公牽連了進來。魯昭公討伐季氏,季氏聯合盟友反擊,把魯昭公趕下王位。

輸錢 輸官 輸命 從皇帝到百姓 歷史上的賭徒眾生相

據《史記·宋微子世家》:十一年秋,愍公與南宮萬獵,因博爭行,愍公怒,辱之,曰:“始吾敬若;今若,魯虜也。”萬有力,病此言,遂以局殺愍公於蒙澤。

春秋時期,宋國國君宋愍公和大將南宮萬在打獵途中下棋賭博,宋愍公輸不起,翻出人家南宮萬曾經被魯國俘虜的舊事,結果惹惱了一代名將,南宮萬抓起棋盤砸死了宋愍公。

輸錢 輸官 輸命 從皇帝到百姓 歷史上的賭徒眾生相

用棋盤砸死人的不止南宮萬一個人,還有太子時期的漢景帝。

據《漢書·荊燕吳傳》:孝文時,吳太子入見,得侍皇太子飲博。吳太子師傅皆楚人,輕悍,又素驕。博爭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吳太子,殺之。

太子劉啟和吳王世子劉賢是堂兄弟的關係,兩人下棋賭博。估計年少輕狂的劉賢在棋盤上佔了便宜,嘴巴上也不饒人,結果氣急之下,未來的漢景帝劉啟抓起棋盤,砸向劉賢,砸得也不巧,劉賢居然直接被砸得頭破血流,搶救不及,死了。

太子殺人,肯定不會償命,結果不了了之,吳王劉濞心懷不滿。

多年以後,吳王領銜發動“七國之亂”,鬧出了不少麻煩。這場變亂最初的導火索就是多年前的那場棋局賭博。

輸錢 輸官 輸命 從皇帝到百姓 歷史上的賭徒眾生相

漢宣帝在沒有當上皇帝的時候,在市井中長大,也是一個酷愛賭博的人。

據《漢書·遊俠傳》:陳遵字孟公,杜陵人也。祖父遂,字長子,宣帝微時與有故,相隨博弈,數負進。及宣帝即位,用遂,稍遷至太原太守,乃賜遂璽書曰:“制詔太原太守:官尊祿厚,可以償博進矣。妻君寧時在旁,知狀。”遂於是辭謝,因曰:“事在元平元年赦令前。”

當時,漢宣帝和一個叫陳遂的人關係密切,兩人經常在一起賭博,漢宣帝技高一籌,陳遂欠了不少賭債。

漢宣帝當上皇帝之後,沒有忘記這位昔日賭友,封陳遂為太原太守。同時下達了一道奇葩的“討債”詔書,大意就是:現在你有官做有工資拿,是不是該清一清當年的賭債了?我可是有證人的,你老婆當時就在場。

陳遂也很搞笑,來了句,這些都是大赦令頒佈之前發生的債務,早就一筆勾銷了,結果不了了之。

輸錢 輸官 輸命 從皇帝到百姓 歷史上的賭徒眾生相

還有皇帝,直接把官帽子拿出來當賭注,整個天下都是我的,我任性,想怎樣就怎樣。

據《遼史·耶律儼傳》:帝晚年倦勤,用人不能自擇,令各擲骰子,以採勝者官之。

遼道宗耶律洪基晚年的時候開始胡鬧,讓大臣擲骰子,誰贏誰升官,還不是芝麻綠豆的小官。大臣耶律儼運氣好,擲出的點數最大,受封“知樞密院事”,後來還當上了越國公。

輸錢 輸官 輸命 從皇帝到百姓 歷史上的賭徒眾生相

據《談藪》:宋文帝善奕棋,常與太平羊玄保棋。玄保戲賭得宣城太守,當敕除以為虛受。

宋文帝劉義隆喜愛圍棋,一次和羊玄保下棋。羊玄保開玩笑地說:“我要贏了,請皇上授任我為宣城太守。”一局終了,羊玄保獲勝,皇帝金口玉言,果然授予羊玄保宣城太守。不過劉義隆還是有底線的,這個太守只是虛職,領工資,沒有實際權力。

輸錢 輸官 輸命 從皇帝到百姓 歷史上的賭徒眾生相

據《晉書·后妃傳》:帝嘗與之摴蒱,爭矢,遂傷上指。

作為皇帝的晉武帝司馬炎,和妃子胡芳半夜一起下棋賭博,兩人玩得投入,發生爭執,在搶棋子的過程中,妃子弄傷了皇帝的手指,這就很尷尬了。

皇帝愛賭博,大臣也不遑多讓,歷史上有不少賭博高官。

據《晉書·謝安傳》:方與玄圍棋賭別墅。安常棋劣於玄,是日玄懼,便為敵手而又不勝。安顧謂其甥羊曇曰:“以墅乞汝。”

東晉宰相謝安好賭。曾經有一次,謝安外出賭博,把車和牛全輸了,只好拄著柺杖往回走,幸好路上遇見了朋友,才搭上“順風車”回了家。

就在苻堅大兵壓境的時候,在淝水之戰前夕,朝廷派張玄請謝安出山。謝安不慌不忙,和張玄下圍棋,賭注是一棟別墅。從棋力來看,張玄要略勝一籌,但張玄因為前線吃緊,心急火燎,發揮不好,結果輸給了謝安。謝安贏了別墅,隨手就轉送給自己的外甥羊曇。

輸錢 輸官 輸命 從皇帝到百姓 歷史上的賭徒眾生相

謝玄還曾經用賭博來教育後輩。

據《晉書·謝玄傳》:玄少好佩紫羅香囊,安患之,而不欲傷其意,因戲賭取,即焚之,於此遂止。

淝水之戰的前敵總指揮謝玄是謝安的侄子,謝玄年輕的時候有些娘炮,總喜歡在身上戴個香袋、掛塊手巾之類的。謝安就主動邀請和侄子賭博,賭注就是不許再這麼娘,結果,謝安贏了,謝玄被成功改造。

據《晉書·袁耽傳》:桓溫少時遊於博徒,資產俱盡,尚有負進,思自振之方,莫知所出,欲求濟於耽,而耽在艱,試以告焉。耽略無難色,遂變服懷布帽,隨溫與債主戲。耽遂就局十萬一擲,直上百萬。

北伐英雄、東晉重臣桓溫酷愛賭博,但賭技賭運都差強人意,輸得傾家蕩產,只好去求“賭神”袁耽幫忙找回場子。

正在服喪期間的袁耽二話不說,脫下孝服,直奔賭場。在桓溫的安排下,袁耽和債主對賭,每局賭注十萬錢,連贏幾十局,債主輸得面無人色。

據《宋史·賈似道傳》:似道,少落魄,為遊博,不事操行。

元朝軍隊大兵南下,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時候,賈似道把國家大事、軍國重任,扔到腦後,大開賭局。賈似道酷愛鬥蟋蟀賭博,被人們嘲諷為“蟋蟀宰相”。

輸錢 輸官 輸命 從皇帝到百姓 歷史上的賭徒眾生相

皇帝、高官喜歡的東西,全國上下一起效仿,大宅深院、矮牆破屋、街頭巷尾,男女老少齊上陣,賭得不亦樂乎。

據《朝野僉載》:咸亨中,貝州潘彥好雙陸,每有所詣,局不離身。曾泛海,遇風船破。彥右手挾一板,左手抱雙陸局,口銜雙陸骰子。二日一夜至岸,兩手見骨,局終不捨,骰子亦在口。

唐朝咸亨年間,有個叫潘彥的人喜愛玩雙陸這種賭博遊戲,每次外出都會把賭具隨身攜帶。一次出海遇難,船破沉沒,潘彥落水。只見潘彥右手挾著一塊船板,左手死死抱住賭具,嘴裡還含著玩雙陸用的骰子,在海上飄流了二天一夜。當潘彥得救的時候,兩隻手甚至已經被磨損得露出了指骨,但他卻始終沒有丟棄賭具,骰子也始終含在嘴裡。

最後,錄一首李清照的詞《打馬賦》片段——

“歲令雲徂,盧或可呼,千金一擲,百萬十都”。

時光流逝,遙想當年,曾經也在賭桌前高聲喚喊,那時一擲千金,下注百萬。

輸錢 輸官 輸命 從皇帝到百姓 歷史上的賭徒眾生相

活靈活現的賭徒眾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