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演员的选择谈起,买房真的快成了信仰

从一个演员的选择谈起,买房真的快成了信仰

  年初,这位新晋导演完成了几个小目标,这些钱拿来干嘛?买房!

  据说他动用了 5 家资产超 500 万元的工作室,以公司名义参与购房摇号。

  于是这个楼盘也跟着火了。

从一个演员的选择谈起,买房真的快成了信仰

  可大家八卦的却是——为什么那么多人用公司名义买房?他们怎么做的?

  没有去关心楼盘的产品、户型、装修、价段……

  就像我们越来越不在乎真相,只去关注现象本身,这种现象也越来越高频,博得着关注,主导着舆论。

我们看到的和真相往往差距很大,在这重重迷雾之下,地产给大家的感觉是混乱的……

  我们看到的和真相往往差距很大,在这重重迷雾之下,地产给大家的感觉是混乱的……

  但一些数据和现象,似乎释放出新的提示。

1、天花板混沌

  房地产行业,到底能装下多少?

  2016 年,成交了 12 万亿,突破 10 万亿我们就觉得很厉害,但 2017 年呢?

  这一年政策频出——调控高压、租售并举……但数据再一次刷新了认知: 13.4 万亿。

从一个演员的选择谈起,买房真的快成了信仰

  13.4 万亿什么概念?特朗普最近在跟我们对着干,美国对我们采取空前绝后、史无前例的制裁,要对中国征收 500 亿美元的税收!

从一个演员的选择谈起,买房真的快成了信仰

  所有人都惊呆了,这可是 500 亿!美元!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多大的影响?

  可是,一个简单的换算之后,我们发现—— 500 亿美元大概就是中国房地产 10 天的销售额。

  换句话说,只要 10 天,轰轰烈烈过后,房地产会悄无声息的就把这个坑填平……

  房地产 13.4 万亿的成交量,就是这么恐怖。

◇◆◇

  但真相可能还不止如此,13.4 万亿还未必就是地产的全部。

  2017年,预售证被卡紧,供应量被政策限制了——这意味着,人们真实的购房意愿,并未全部释放。

从一个演员的选择谈起,买房真的快成了信仰

  即便地产商拿到了预售证,很多情况下也是签了约却不备案——还有很多真实的购房行为,未被纳入统计……

从一个演员的选择谈起,买房真的快成了信仰

  就连放款周期也被拖长了,资金流动性被人为限制,意味着 13.4 万亿这个数字依然是被低估的。

从一个演员的选择谈起,买房真的快成了信仰

  总之,房地产行业暗流汹涌、深不见底……

难怪孙宏斌会有如此感慨——

从一个演员的选择谈起,买房真的快成了信仰

  也难怪中国最能赚钱的公司,一直在积极拥抱房地产——

从一个演员的选择谈起,买房真的快成了信仰

  我们看得到的地产天花板,真相却可能远超想象,这就是第一个混沌——天花板混沌。


2、房价混沌

  比起市场规模,跟每个人都相关的是房价—— 2017 年房价到底涨没涨?未来会不会涨?

  这时,我们往往会看到很多官方数据,例如深圳的房价,变化很微妙——

从一个演员的选择谈起,买房真的快成了信仰

  我们还发现有趣的现象:有的城市重点项目涨得很厉害,但统计局和房管局数据却不那么厉害——

从一个演员的选择谈起,买房真的快成了信仰

  就连数据,都是飘忽不定的,所以,真实房价趋势到底如何?


3、趋势混沌

  2018年,地产的改革力度空前。

  供应量、政策、开发商、运营商……都在努力撬动“租售并举”的推行——变卖为租,努力做大房屋租赁市场。

  但租赁市场的真实规模,暂时还很有限。

从一个演员的选择谈起,买房真的快成了信仰

  租售并举推出后,房价是否会受到影响?这还不好说,但房屋租金确实被实实在在的炒高了。

  还有,靠房屋租赁赚钱要比想象的难,贴钱的依然是大多数。

从一个演员的选择谈起,买房真的快成了信仰

为什么不赚钱还要做?其实,各有各的小心思……

从一个演员的选择谈起,买房真的快成了信仰

  房屋租赁的趋势何时形成?对此,大家的真实接受度如何?这些都是未知数。


4、购买欲混沌

  过去的一年,由于公司名义买房,买房主体越来越扑朔迷离……

  

由于摇号的原因,购买成本和意愿体现也越来越不明显。

  如果我们以长期贷款情况做推演,甚至会认为购房意愿是在下降的。

从一个演员的选择谈起,买房真的快成了信仰

  但如果,我们把异常爆发的短期贷款纳入统计,会得到一个新的可能性——人们的买房意愿在上升(?)

从一个演员的选择谈起,买房真的快成了信仰

◇◆◇

  购房摇号,让买房这件事发生了变化——

从一个演员的选择谈起,买房真的快成了信仰

  有钱没什么了不起,贷款就是了……首套房票、没贷过款的房票(购房资格)是非常值钱的。

  就连我国的法律,好像也还没考虑过房价下跌的情况——

从一个演员的选择谈起,买房真的快成了信仰

  这一年有太多混沌的现象,构成地产的林林总总。

  剥离开种种现象,买房,好像真的快成了信仰。

 一个普通人,当他想要去买房,可能会经历种种变数、变化,有开心的、悲观的,有突如其来的、出乎意料的……

  如果你还要跟房子打交道,就要试着接受不确定,忍受非均衡。

从一个演员的选择谈起,买房真的快成了信仰


乐观/ 第二部分

十九大会议上,我们看到对未来的清晰规划。

从一个演员的选择谈起,买房真的快成了信仰

  特别关注点要放在 2035 年上——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 GDP 达美国的 50% 。

  意味着城市化率要到达 75% —— 20 万亿的产值。

  所以,2035 年之前,房地产大概率还是会处于爬坡上升的状态。

从一个演员的选择谈起,买房真的快成了信仰

我们身处焦点,过程中的震荡、混沌、看不清,都是合理的现象。

从一个演员的选择谈起,买房真的快成了信仰

站在明天,看到后天,才能活在今天。

如果你看不到后天,一定被浑浊的浪水给冲走。

从一个演员的选择谈起,买房真的快成了信仰

“后天”到来前,有哪些值得乐观的好消息呢?——

◇◆◇

2、关于“地”的利好

从一个演员的选择谈起,买房真的快成了信仰

从一个演员的选择谈起,买房真的快成了信仰

推进地票模式,是建立长效机制的重要筹码,意味着非一线城市的供应量可期。

从一个演员的选择谈起,买房真的快成了信仰

大区域改革,能为整个区域的房地产带来健康稳定的发展。

◇◆◇

3、关于“钱”的利好

从一个演员的选择谈起,买房真的快成了信仰

从一个演员的选择谈起,买房真的快成了信仰

从一个演员的选择谈起,买房真的快成了信仰

棚改让老百姓越来越有钱,随之带来的资金和刚需,会促进商品房销售。

◇◆◇

3、关于“人”的利好

从一个演员的选择谈起,买房真的快成了信仰

从一个演员的选择谈起,买房真的快成了信仰

这是网络疯传的人口争夺誓师大会,为西安带来了巨大的人口流入(3天15000人口,3个月210000人口)。

从一个演员的选择谈起,买房真的快成了信仰

各地的争夺愈演愈烈,甚至无所不用其极……

  本地人通过拆迁变得有钱,外地人通过落户政策,也变得越来越想要去买房,这都在我们身边真实发生。

扎克伯格说过——悲观者往往正确,但乐观者往往成功。

从一个演员的选择谈起,买房真的快成了信仰

  关于地产,我们有一万个悲观、不确定的理由。

但是你只有乐观,你才有可能站在后天、才能享受种种福利、才有可能活下去。

  如果你是一个悲观的人,可能会经常把这些话挂在嘴边……

从一个演员的选择谈起,买房真的快成了信仰

思考/ 第三部分

基于这些,分享了两个思考——

  1、越来越多人把买房,当成一个理财习惯,这在过去是非常小众的,而如今是理所当然的事,消费习惯,与以往不同了;

从一个演员的选择谈起,买房真的快成了信仰

2、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跨城市买房,对于地段的认知越来越弱,买房干什么这件事情越来越看重;

从一个演员的选择谈起,买房真的快成了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