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昊:雞湯有毒!你可知你出錯的根本原因在哪?「譚談優勢投資」

探討 |《原則》

本期討論涉及《原則》:生活類原則。

谭昊:鸡汤有毒!你可知你出错的根本原因在哪?「谭谈优势投资」

《原則》2.1條:

4.4 認識自己和他人的特性

4.4.a 內向與外向

4.4.b 直覺與感知

4.4.c 思考與感覺

4.4.d 計劃與發覺

4.4.e 創造者、推進者、改進者、貫徹者與變通者

4.4.f 關注任務與關注目標

4.4.g 職場人格量表

谭昊:鸡汤有毒!你可知你出错的根本原因在哪?「谭谈优势投资」

內向與外向哪個更好?

谭昊:鸡汤有毒!你可知你出错的根本原因在哪?「谭谈优势投资」

認識自己和他人的特性。這裡是涉及到應用層面的,我們經常講認識自己,如果只停留在空話中,是沒什麼用的,所以我一直說做任何事情,要先有方法論。

達利歐認為自我評估肯定是不準的,心理測試肯定比自我評估要準,因為這是個客觀的東西。他介紹了一些測試工具,用來認識自己和他人,並做了一些簡單的分類:

a. 內向與外向,內向者聚焦於內心世界,從思想記憶和經驗中吸取能量,外向者聚焦於外部,從與人相處中吸取能量。

你們覺得內向和外向哪個好一點?

其實不同的崗位對性格的要求肯定是不一樣的。我提這個問題的時候設了一個陷阱,從本質上來講,內向和外向沒有好壞之分,但實際的感知是不是這樣呢?在某些特定的場景下,我們會下意識判斷好與壞,比如在我國的主流文化中,中國人在全球來看是偏內向,不太善於或者不太願意去表達自己。這與文化有很大的關係,而跟基因沒什麼關係。我們主流的儒家文化首先是講服從,強調你不要太出風頭,所以在文化裡面,我們是偏壓抑,整體是內向的。

另一方面,觀察到很多人對小孩的要求,卻希望他是外向的。如果你見到自己的小孩害羞,在外面不跟人打交道的時候,你又會很著急,希望他能夠外向一些,能夠活潑一些,能夠遊刃有餘的去處理各種關係,這很矛盾。其實你可以發現每個人心中會有一個好壞,這是文化帶給我們的影響。

剛才講的在具體的工作場景和工作崗位中,它是有優劣之分的,有適合與不適合之分。比如說做銷售,讓一個非常內向的人去做銷售,他可能很痛苦,但如果讓他去做文字工作,他可能做得很好。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明白人和人是不同的,這是達成良好溝通的前提。你不要認為你覺得好的,就是天下最好的東西,並要求別人認同,其他人可能根本就不喜歡這個東西。

人與人是不同的,真的不同

谭昊:鸡汤有毒!你可知你出错的根本原因在哪?「谭谈优势投资」

b. 直覺與感知。一些人看到全局,而其他人看到細節。身邊這樣例子很多,有些人的執行力很強,喜歡埋頭苦幹,但不會抬頭看,就是因為缺乏看到全局的能力。你把一個具體的事交給他,他做得不錯,但是他沒有什麼方向感。有些人善於去思考全局的東西,但是他執行的時候,也許會差一點。人和人是有差別的,組建團隊的時候需要考慮互補性,你這方面不行,就找一個這方面行人來給你搭配,來請求他的幫助,我們之前講過尋求他人的幫助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

c. 思考與感覺。看到這一條我首先想到就是男人跟女人之間的差別。女人很多時候是靠感覺,男人是靠思考的。這之間差異是很大的,舉個例子,女人會比較重視紀念日,而男人很可能會忽略掉,女人就會覺得重要的日子都忘了,你肯定不愛我了。其實這原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但這就是感覺型的人的思考問題的方式。

d. 計劃與發覺,計劃者事先做計劃,而發覺者喜歡關注周圍發生的情況並去適應它。在交易中,交易的核心肯定是做計劃,不管是量化還是主觀,不管你是一個什麼樣類型的人,只要你想做好交易,首先你要培養自己制定計劃和執行計劃的能力,這主要靠後天訓練。你也需要發覺,要觀察市場的變化並去適應它,但計劃是前提,你不能脫離計劃去天馬行空。所以說在投資和交易領域,你要去觀察這個市場,去發現它的規律和適應它的變化。

e. 創造者,推動者,改進者,貫徹者和變通者。達利歐把團隊的人分成五種類型,創造者是提出新想法的人,推進者能夠激發別人的工作熱情,改進者去挑戰現有的東西,貫徹者是執行能力非常強的人,變通者是以上四種的結合。

f. 關注任務與關注目標。這裡把任務和目標做了一個區分,簡單的理解,目標是一個宏大的東西,任務是分解之後的東西。比如說你的目標是跑一個完整的馬拉松,你在中間不同的節點設置了小的任務,你先完成這個任務,再完成那個任務。這是任務和目標的區別,有點像之前講的看森林和看樹木的區別,看目標就是要看到全局,看到森林。而關注任務更多是關注細節,關注樹木,這個是有區別的。

用25到50種特徵來描述一個人

谭昊:鸡汤有毒!你可知你出错的根本原因在哪?「谭谈优势投资」

我們接下來看職場人格量表,達利歐說用25到50種特徵能夠很好的描述一個人,每個特徵的強度可以有高有低,如果你知道一個人所有的特徵,就能基本上描繪出他的全貌。其實我們每個人在京東或淘寶上都被大數據打上了各種標籤,這樣可以根據你的消費來推斷的你的喜好,而不是根據心理測試。這是量化自我的一種形式,就是給自己打上若干個標籤。在投資過程中,當你在面對不同的股票的時候,也是給它打不同的標籤,比如行業、主題、新股還是老股,這些都是標籤。

達利歐說自己的一個標籤是塑造者。塑造者既能看到全局,又能看到細節,所以他認為塑造者等於理想家,思考者加堅毅者。他歸納了一些特徵,極富好奇心,有把事情弄清楚的強烈衝動,近乎叛逆的獨立思考,宏大別致的夢想,務實並堅毅的排除萬難實現目標,瞭解自己和其他人的長處和短處,協調團隊來實現目標,能同時持有相互衝突的想法,並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這些想法。這全是溢美之詞,當然他有資格這麼說,他確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他能把這些描述出來是很重要的,他描繪出了一個地圖,每個人都可以對比自己現在的情況,去做一些有針對性的修煉。他也講了他的價值觀,你做什麼不重要,只要你做得符合自己的個性和人生理想。在書中他提到,他跟世界上各種各樣的人打過交道,他認為在基本的生活線之上,幸福水平和常規的成功標準之間沒有任何聯繫。你世俗成不成功,跟你的幸福水平是沒有聯繫的。最後達利歐總結說,你需要的勇氣,不是戰勝別人的勇氣,而是堅持做最真實的自我。這聽起來像一句古老而永恆的格言,堅持做自我,但確實很重要。

很多雞湯說的道理是對的,

但問題在於落不了地

谭昊:鸡汤有毒!你可知你出错的根本原因在哪?「谭谈优势投资」

我提醒一點,不要試圖把自己塑造成全知全能,達利歐對自己的評價很高,但他也不是全知全能,他也破過產。我們要警惕,不要試圖讓自己全知全能,而是找到自己的特性,找到這個特性、特長,並去把它發揮到極致。

所以瞭解自己是個前提,這本書講的原則,它背後是一種濃烈的科學精神,包括我們對人的認識,這是一切的基礎。小學課本里面就有一句話叫認識你自己,但很少人教過你怎麼認識自己。這裡達利歐就把它變成一個科學,通過25到50個標籤認識你,先把這個標籤打出來,是不是認識自己進了一步?

很多人現在看不起心靈雞湯,其實雞湯說的很多東西都是對的,但問題在於它沒有教你方法,所以它無法操作。雞湯背後沒有科學的體系來支撐,而達利歐的原則有工具去幫助你認識自己,有一套方法和體系幫你落地,支撐你的操作,把雞湯變成方法。當我們鄙視雞湯的時候,不是因為它是錯的,是因為它落不了地。

谭昊:鸡汤有毒!你可知你出错的根本原因在哪?「谭谈优势投资」

關於《原則》的討論依然在繼續......

敬請期待!

谭昊:鸡汤有毒!你可知你出错的根本原因在哪?「谭谈优势投资」

對沖基金經理

短期成功靠運氣

長期成功靠概率

譚昊,彼得明奇資產管理創始人、量化交易者;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對話私募掌門人》特邀專家。

“RIH投讀會”創始人,會員皆為國內一線投資家,出版《優勢投資法則》,被多家投資機構列為內部必讀書目,曾任知名全國性財經媒體執行主編。

公開課《譚談優勢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