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北邊的蒙古》第一章 序章 引渡

《蒙古北邊的蒙古》第一章 序章 引渡

烏蘭巴托機場

北京的北邊是張家口,張家口的北邊是蒙古。蒙古的北邊……還是蒙古!

第一章 序章 引渡

蒙古國,這是一個近在咫尺卻又在中國人概念中遙遠而又陌生的國家。大部分中國人提起他的時候總習慣說‘外蒙古’。是的,這就是我們的北方鄰國,雖然他與我們的內蒙古同宗同源,甚至與整個中國在九百多年前有著共同的統治者—我們熟知的史書上稱為成吉思汗的鐵木真和他的孫子元世祖忽必烈。並且把燕京,也就是現在的中國首都北京作為都城,史稱元大都。但是現在的外蒙古不管你是否瞭解,是否情願,他曾經是蒙古人民共和國,現在叫做蒙古國,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存在於這個世界之上。與中國有著平等的國際主權地位與大使級外交關係。並且有著不同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的社會制度與法制。

提起蒙古國的首都烏蘭巴托,大多數中國人恐怕不知所云。而位於烏蘭巴托的蒙古國際機場,它在國內的知名度更怕是遠遠低於東京成田機場或者倫敦希思羅國際機場。我們對遠在海外的國家如此痴迷,卻對於一個與我國內蒙古和東北地區接壤數千公里,乘飛機只有北京到上海距離的鄰國如此無知,恐怕是因為經濟發達與否這一深深刻入中國人腦海的,看不見的標尺正在不知不覺的左右著人們的興趣取向。時下的中國人更願意去迎合比自己更加繁榮時尚的社會。

此刻,坐落於一個馬蹄形山谷內的布因特烏哈機場像往日一樣平靜,為數不多的航班井然有序起落著。銀白色飛機迎風飛向馬蹄山谷的缺口,直衝藍天,拉平之後再來一個大幅度轉彎,然後載著客人飛向各自的目的地。機場大廳人來人往,在候機樓內裝飾成蒙古包風格的各類商店選購心儀的紀念品。無論是從烏蘭巴托外出的還是即將返程的人們,都是滿臉充滿喜悅。

然而就在距離登機口不遠處的一所房間外面,氣氛與別處截然不同。房門緊閉,一道黃色警用隔離帶把這所房間和大廳分隔開來。黃線外面,聚集著一大批人焦急的在等待什麼。他們不是臨時過往看熱鬧的旅客,而是專程前來為裡面的人送行的朋友。房間內,氣氛異常嚴肅凝重。一名身穿筆挺警服的中國警官正站在房間中央,手拿一份文件一字一句莊嚴地宣讀:

“吳定北,你因在蒙古國犯有過失殺人罪被根據該國法律判處有期徒刑五年。現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國引渡條約》規定,我們依法對你執行引渡。你的未服完剩餘刑期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北京市監獄管理局第二監獄繼續執行直至刑滿釋放。”

宣讀完畢,另一名警官繼續問道:“吳定北,你聽清楚了沒有?現在你必須回答是否同意?!”

警官對面,一箇中等身材,滿臉凌亂鬍鬚的青年人身穿蒙古國囚服,戴著手銬腳鐐站在房間一角。消瘦的面龐和蓬亂的頭髮顯示出他在蒙古國監獄裡面一定吃了不少苦。他默默地聽著,臉上毫無表情。直到最後警官問話完畢,才似乎一顆懸著的心終於落地似的,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低聲回答:“我聽清楚了!我同意引渡回國。”說完又恢復了原來的表情,不再說話。

“好,現在將對你更換警具,你必須老實配合。如有反抗嚴懲不貸!”警官說完,一旁的蒙古警察立即上前卸下了蒙古國警察局的刑具,中方警官給他換上中國司法部門的手銬。幾個蒙古警察持槍站在一旁如臨大敵。整個過程青年人非常配合,毫無反抗跡象。隨後,在兩名中國警官和數名蒙古持槍警察監押下走出房間。

這個青年見到外面的人群,淚水奪眶而出。他緊咬下唇堅定而懇切地對大夥用力點了點頭。人群中一位大姐遠遠地喊著:“警察同志,警察同志。我是蒙古國中華總商會的會長,我們大家拜託您二位對我們這個兄弟一路上多加照顧吧!”其餘的人七嘴八舌的附和起來。年紀較大的那位警官見狀對大家說:“請大家放心,我們一定本著人道主義關懷來照顧他的旅途。大家安靜、退後一些,請不要影響我們執行公務。”

話音未落,警戒線內快步走來一位身穿西裝的中年男子,他和兩位中國警官緊緊握手,低聲囑託:“這個年輕人啊,唉,可惜了!兩位同志,那就拜託了!”

然後走到青年人面前,默默在他的手腕和手銬之間墊上兩塊手絹。圈外有認識的人小聲說:“呦,沒想到使館商務處也來人了!”

隔離繩外的人群下意識後退了一點,可還是捨不得離得更遠一些。一個身材魁梧的壯漢哭得像個孩子,邊哭邊說:“北子,你放心啊!回頭我們一定回去看你。你在裡面好好表現,爭取早日出來!記住了,你永遠是我們全部在蒙古的中國人心中的英雄!”說著舉起拳頭用力在眼前晃了一下。其他人也學著他紛紛舉起手臂用力揮舞,為他加油。低沉而又有力的齊聲說:“吳定北,好樣的!”

路過的中國遊客不禁充滿疑問:“這是個什麼人?明明是一個犯人,為什麼卻有如此眾多的人灑淚相送。商會會長親自為他說話!連大使館都專程來人送行?還被眾人當做英雄一般看待?”

有人好奇的詢問,卻被一聲長長地嘆息和一句‘別問了,你不懂!’打發了。

青年人激動地對大家抱拳拱手道別,腕子上的手銬閃著灼目的光芒。熟知案情的兩名警官似乎也被大家的情緒感染了,不由自主暗自低聲嘆了口氣,押送著犯人向登機口走去。他們身後,眾人目送年輕人的身影消失在登機廊橋內,久久不願離去。

三人提前登機,兩名警官一左一右把青年人夾在中間,坐在飛機最後特意空出來的一排座椅上,並再次檢查了手銬。機上隨後上來的其他乘客不由紛紛矚目觀望。青年人彷彿置身無人之地,對乘客的觀望和議論表現木然,順從配合檢查之後,身體重重靠向椅背,慢慢閉上了眼睛。隨著飛機飛離蒙古大地,他陷入了深深地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