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北边的蒙古》第一章 序章 引渡

《蒙古北边的蒙古》第一章 序章 引渡

乌兰巴托机场

北京的北边是张家口,张家口的北边是蒙古。蒙古的北边……还是蒙古!

第一章 序章 引渡

蒙古国,这是一个近在咫尺却又在中国人概念中遥远而又陌生的国家。大部分中国人提起他的时候总习惯说‘外蒙古’。是的,这就是我们的北方邻国,虽然他与我们的内蒙古同宗同源,甚至与整个中国在九百多年前有着共同的统治者—我们熟知的史书上称为成吉思汗的铁木真和他的孙子元世祖忽必烈。并且把燕京,也就是现在的中国首都北京作为都城,史称元大都。但是现在的外蒙古不管你是否了解,是否情愿,他曾经是蒙古人民共和国,现在叫做蒙古国,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上。与中国有着平等的国际主权地位与大使级外交关系。并且有着不同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社会制度与法制。

提起蒙古国的首都乌兰巴托,大多数中国人恐怕不知所云。而位于乌兰巴托的蒙古国际机场,它在国内的知名度更怕是远远低于东京成田机场或者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我们对远在海外的国家如此痴迷,却对于一个与我国内蒙古和东北地区接壤数千公里,乘飞机只有北京到上海距离的邻国如此无知,恐怕是因为经济发达与否这一深深刻入中国人脑海的,看不见的标尺正在不知不觉的左右着人们的兴趣取向。时下的中国人更愿意去迎合比自己更加繁荣时尚的社会。

此刻,坐落于一个马蹄形山谷内的布因特乌哈机场像往日一样平静,为数不多的航班井然有序起落着。银白色飞机迎风飞向马蹄山谷的缺口,直冲蓝天,拉平之后再来一个大幅度转弯,然后载着客人飞向各自的目的地。机场大厅人来人往,在候机楼内装饰成蒙古包风格的各类商店选购心仪的纪念品。无论是从乌兰巴托外出的还是即将返程的人们,都是满脸充满喜悦。

然而就在距离登机口不远处的一所房间外面,气氛与别处截然不同。房门紧闭,一道黄色警用隔离带把这所房间和大厅分隔开来。黄线外面,聚集着一大批人焦急的在等待什么。他们不是临时过往看热闹的旅客,而是专程前来为里面的人送行的朋友。房间内,气氛异常严肃凝重。一名身穿笔挺警服的中国警官正站在房间中央,手拿一份文件一字一句庄严地宣读:

“吴定北,你因在蒙古国犯有过失杀人罪被根据该国法律判处有期徒刑五年。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引渡条约》规定,我们依法对你执行引渡。你的未服完剩余刑期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北京市监狱管理局第二监狱继续执行直至刑满释放。”

宣读完毕,另一名警官继续问道:“吴定北,你听清楚了没有?现在你必须回答是否同意?!”

警官对面,一个中等身材,满脸凌乱胡须的青年人身穿蒙古国囚服,戴着手铐脚镣站在房间一角。消瘦的面庞和蓬乱的头发显示出他在蒙古国监狱里面一定吃了不少苦。他默默地听着,脸上毫无表情。直到最后警官问话完毕,才似乎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似的,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低声回答:“我听清楚了!我同意引渡回国。”说完又恢复了原来的表情,不再说话。

“好,现在将对你更换警具,你必须老实配合。如有反抗严惩不贷!”警官说完,一旁的蒙古警察立即上前卸下了蒙古国警察局的刑具,中方警官给他换上中国司法部门的手铐。几个蒙古警察持枪站在一旁如临大敌。整个过程青年人非常配合,毫无反抗迹象。随后,在两名中国警官和数名蒙古持枪警察监押下走出房间。

这个青年见到外面的人群,泪水夺眶而出。他紧咬下唇坚定而恳切地对大伙用力点了点头。人群中一位大姐远远地喊着:“警察同志,警察同志。我是蒙古国中华总商会的会长,我们大家拜托您二位对我们这个兄弟一路上多加照顾吧!”其余的人七嘴八舌的附和起来。年纪较大的那位警官见状对大家说:“请大家放心,我们一定本着人道主义关怀来照顾他的旅途。大家安静、退后一些,请不要影响我们执行公务。”

话音未落,警戒线内快步走来一位身穿西装的中年男子,他和两位中国警官紧紧握手,低声嘱托:“这个年轻人啊,唉,可惜了!两位同志,那就拜托了!”

然后走到青年人面前,默默在他的手腕和手铐之间垫上两块手绢。圈外有认识的人小声说:“呦,没想到使馆商务处也来人了!”

隔离绳外的人群下意识后退了一点,可还是舍不得离得更远一些。一个身材魁梧的壮汉哭得像个孩子,边哭边说:“北子,你放心啊!回头我们一定回去看你。你在里面好好表现,争取早日出来!记住了,你永远是我们全部在蒙古的中国人心中的英雄!”说着举起拳头用力在眼前晃了一下。其他人也学着他纷纷举起手臂用力挥舞,为他加油。低沉而又有力的齐声说:“吴定北,好样的!”

路过的中国游客不禁充满疑问:“这是个什么人?明明是一个犯人,为什么却有如此众多的人洒泪相送。商会会长亲自为他说话!连大使馆都专程来人送行?还被众人当做英雄一般看待?”

有人好奇的询问,却被一声长长地叹息和一句‘别问了,你不懂!’打发了。

青年人激动地对大家抱拳拱手道别,腕子上的手铐闪着灼目的光芒。熟知案情的两名警官似乎也被大家的情绪感染了,不由自主暗自低声叹了口气,押送着犯人向登机口走去。他们身后,众人目送年轻人的身影消失在登机廊桥内,久久不愿离去。

三人提前登机,两名警官一左一右把青年人夹在中间,坐在飞机最后特意空出来的一排座椅上,并再次检查了手铐。机上随后上来的其他乘客不由纷纷瞩目观望。青年人仿佛置身无人之地,对乘客的观望和议论表现木然,顺从配合检查之后,身体重重靠向椅背,慢慢闭上了眼睛。随着飞机飞离蒙古大地,他陷入了深深地回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