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冬不死,春亦有英——《邪不压正》

经冬不死,春亦有英——《邪不压正》

因为听闻张北影先生的《侠隐》是本奇书,所以特地在姜文《邪不压正》放映的前一天把它看完。

文字很温暖,里里外外都透着老北京人的大气和睿智,明明风云滚动,偏偏不动如松。一个“隐”字,包含多少世故和内容。

所以电影《邪不压正》一开始被吓了一大跳。人人张扬,个个跳脱。故事大概还是那个故事,武功超群的青年李天然身负杀妻灭师的血海深仇,被一个好心的美国医生救助后,又回到1937年的北平,找仇人兼师兄朱潜龙和一个日本人报仇。

李天然一出场就是武功高强,个性外放的武林高手,又有美国老爹作担保,进了协和医院作妇科大夫,总之是怎么风光怎么来,完全不是小说里一副尽量不把别人目光往身上引的形象。而他的对手朱潜龙则更是威风,也不是原著中的小便衣警察,而是堂堂北平警察局的局长。

一开始大家就真刀真枪蓄势待发。并且更多的大开大合还在后头。

小说中举止斯文,点到为止的蓝青峰,在电影里亦邪亦正,干脆直接杀了李天然的美国养父,做起他的中国父亲;而小说中温文平和的总是触动李天然心中柔软处的巧红,变成了深不见底的侠女义士,她的故事在电影里藏头露脚,但是更加神秘莫测。

经冬不死,春亦有英——《邪不压正》

总共还是那些人那些事,但好像把他们一个个浓墨重彩的推到戏台子上。他们别无它法,隐无可隐,藏无可藏,只有把全身解数都施展出来,不得不将皮囊内里手艺绝活,一一显示一遍,才能在那个大时代的浪潮里不被更强大的力量所淹没。

有一点不管小说还是电影,李天然深层的性格特征是一样的:血海深仇非报不可,但是这些年都过来了,不急在一时。

小说里表现得是不紧不慢,阔别多年的故土,有多少爱还来不及倾诉,哪里马上想得到报仇的事?

“他就这么走。饿了就找个小馆儿,叫上几十个羊肉饺子,要不就猪肉包子,韭菜盒子。馋了就再找个地儿来碗豆汁儿,牛骨髓油茶。碰见路摊儿上有卖脆枣儿、驴打滚儿、豌豆黄儿、半空儿的,也买来吃吃。都是几年没见着的好玩意儿。

他星期三那天在前门外果子市,实在忍不住,一口气买了一大堆沙果、蜜桃、石榴、葡萄、苹果,害得他雇了两部洋车回的家。”

哪个一根筋的杀手会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分明是一个久未归家的游子对故土的心心念念。

电影里的李天然表现得倒是目标感更强烈一点,但是那些镜头总是不经意的大段大段的,就给了巍峨古老的城墙和城墙头与之沉稳作鲜明对比的,热闹绽放的大簇大簇的粉色花朵。天是蓝的看不见底的,城里弯弯绕绕的小胡同也永远走不到头。

此情此景之下,李天然少年好胜贪玩的心性占了上风。他轻而易举潜到日本人的住所,却不急着杀他,只是偷来他的印和刀,在有意勾引他的女人臀上盖戳,把刀倒是送给红颜知己巧红。

经冬不死,春亦有英——《邪不压正》

影片里的巧红既像是他的姐姐,更像是疏通他心结的名师。她说,你要是不给你的美国爹报仇,你就不要再来见我;她说,你就是个胆小鬼,那样的血海深仇也可以放之不顾。总之,她是他的舵手,她一直推着这个长不大的男孩子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

电影里那片绵绵不绝的灰瓦啊,就是少年郎最恣意最放纵最年轻的表达。艳阳下,晴空里,佻迏的人,乘风而来,驾风而去,日行千里,转眼不见影踪。留也留不下,抓也抓不住,所以巧红索性让他去寻找自己的更大自在就好。

影片里的武打戏相当出彩。都是真功夫,拳拳到肉,虎虎生风,干净利落,又兼具美学效果。无论是李天然和日本人的单挑,还是和大师兄的斗智斗勇,从精巧对衬的武打背景,到丰富的武学意境,到一气呵成的动作设计,几乎可以感受到一鳞半爪香港武侠片鼎盛时期的风采,武侠迷应该会对此激动不已。

经冬不死,春亦有英——《邪不压正》

影片里的爱情戏却是我的心头好,觉得精致的不能再精致,情调的不能更情调。恢宏的钟楼里谈情,广阔天地间可以看到他们的剪影;古朴的大钟之下,可以堪堪筑一个爱巢,容纳一对乱世中的儿女。就着夜色,从窗外看去,是整个北平的纷繁庞大包纳万象,和风雨欲来之前难得的温柔和平静。

小说中的李天然是刚刚杀了日本人志得意满,还在想一个小小朱潜龙怎么向他动手,就戛然而止。但是,这“止”是悠着劲儿,可着心儿,乾坤之大,且看我慢慢腾挪;但姜文始终最爱的始终还是这鲜花怒马的少年意气,坏人蠢人都让别人做尽,李天然虽然手刃仇敌,但是却仍然是个无家可归,需要依靠和抚慰的大孩子,最后独自一人站在连绵起伏无休无尽的灰瓦上,看着巧红的离去。

轰轰烈烈的开始,酣畅淋漓的结束。时局动荡,百舸争流,大孩子终于还是需要挺起胸脯,去承担大时代所赋予的机会和命运。

如果你看过了原著,我会建议你看看这部电影,如果你看过了电影,我会建议你去读读原著。两种况味,一种人生,或是小心隐忍,或是百无禁忌,在历史渊源厚重的北平城里,他们都是熬得住困境,等得到转机,最普通也最传奇的人物。他们谱写了历史,历史也改变了他们。

经冬不死,春亦有英。他们终会找到更多的人同行。

经冬不死,春亦有英——《邪不压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