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扶志+扶智 提振群众“精气神”

文安村豆书强、豆书虎等贫困户成立合作社,抱团发展甜瓜产业;中心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继生自学制作香豆腐,每月纯收入7000元左右;越来越多村民自觉参加环境卫生整治,争当文明户……这些都是西峰区实施精神扶贫带来的益处。

西峰:扶志+扶智 提振群众“精气神”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西峰区在加大基础扶贫、产业扶贫的同时,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大力推进精神扶贫,有效提振贫困群众“精气神”,激发脱贫攻坚的强大内生动力。

西峰区针对部分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和“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持续加强思想引导,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各级帮扶干部围绕“为什么穷”“穷在哪里”“靠什么脱贫”三个问题,与贫困群众交流对接,帮助定产业、定计划、定目标,引导贫困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同时,开展技能培训,变“政府输血”为“自主造血”。紧扣“提升技能、稳定就业”主题,结合产业培育、市场需求和贫困户个人意愿,针对性地开展技能素质提升专项行动,做到贫困家庭、新增“两后生”技能培训全覆盖。累计培训农民2.7万人次,使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

西峰:扶志+扶智 提振群众“精气神”

今年64岁的折立峰是董志镇庄子洼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常年患病,儿子视力残疾,全家人的生计就靠他种庄稼。在帮扶干部的鼓励和帮助下,折立峰栽植了14亩果树,多次参加村上组织的种植培训班,并长期在新光果树农民专业合作社务工,积累种植经验。如今他不仅把自家果园管理得井井有条,还成了合作社的技术员,凭手艺帮其他果农修剪果树。他说:“我在合作社打工每天能赚80元钱,3年后果树进入盛果期,预计一亩果园纯收入达1万元。”

西峰区还把“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作为脱贫攻坚的内在要求,采取非贫困村带贫困村、美丽庭院户带贫困户的方式,引导贫困户参与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着力消除视觉贫困。发挥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和村规民约的教化约束作用,下气力整治“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培养良好习惯,变“旧习俗”为“新风尚”。

西峰:扶志+扶智 提振群众“精气神”

“以前,村民的环境意识不高,乱扔垃圾、乱放杂物的现象很普遍,参加义务劳动也不积极。今年村上出台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约法十条后,每天有组长、党员带头维护环境,村民不仅改掉乱扔垃圾的习惯,还自觉清扫门前卫生,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董志镇野林村副支书金振兴说。(盘小美 白晶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