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秋季疾病?7个要点必须记住!

阅读前请点击右上角“关注”,就可以每天获取本头条号发布的育儿知识!芽儿妈妈,坚持分享宝宝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育儿小经验,欢迎订阅!

关键词:宝宝 育儿 科学育儿 育儿知识 新手妈妈 幼儿园 上学

每年九月份幼儿园开学的时候,也是夏秋季节交替,更是幼儿园流行疾病高发期,会有不少孩子生病,在这些生病孩子当中,不少是第一次上幼儿园的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由于3岁左右的孩子免疫系统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加上长期生活的家庭环境以及与此环境相适应的心理、精神、习惯等就是孩子的生物钟,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家人,开始在陌生环境中生活,就破坏了他原有的精神/心理上的生物钟。这种状况下,孩子就会产生恐惧,焦虑的心情,心理压力增大,从而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使孩子的抵抗力下降,就会很容易生病。

其次,幼儿园孩子多,接触各种病毒、细菌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多,生病也就不可避免了。

除了必然性因素,这些情况也不可忽视:

怎样预防秋季疾病?7个要点必须记住!

关键词:宝宝 育儿 科学育儿 育儿知识 新手妈妈 幼儿园 上学

1.回家加餐造成营养失衡:

家长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吃饭受委屈,回家后就给孩子加餐,吃过多的肉、油炸制品等精制食品,形成习惯后,孩子就会在幼儿园偏食或者少吃。这种情况下容易引起贫血和一些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的缺乏,导致抵抗力下降。而且饮食没有规律还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造成孩子夜间睡眠质量差,久之孩子就容易生病了。

2.睡前不刷牙漱口:

很多孩子有睡前喝一瓶奶的习惯,吃完也不刷牙或漱口,口腔中的细菌最喜欢牛奶,细菌就隐蔽在咽喉部繁殖,这样,就容易诱发孩子呼吸道感染。

3.睡眠不足

睡眠充足是孩子健康发育的先决条件。现在很多家长睡觉比较晚,孩子也会受影响回家就贪玩,睡觉晚。假期可以起的比较晚,或者通过午睡补充部分睡眠时间。但是上学后,孩子需要早起,在幼儿园午睡也不能很踏实,久而久之,孩子疲乏过度就容易生病了。

4.挑食,不爱吃菜:

这样的孩子,饮食结构不均衡,容易引起贫血和一些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的缺乏,所以就会引起反复的感冒。

5.害怕上幼儿园

有些孩子对上幼儿园有明显的恐惧和不适应。因为心理的作用,孩子有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甚至咳嗽等现象,可是如果去医院检查,却发现不了太多的阳性体征。

怎样预防秋季疾病?7个要点必须记住!

关键词:宝宝 育儿 科学育儿 育儿知识 新手妈妈 幼儿园 上学

怎样使孩子生病的几率降到最低?

1.首先一定要注意平日加强营养,保证孩子充足睡眠以增强体质,并养成勤洗手、讲卫生的好习惯,入园前后均要按规定接种相关疫苗。

2.关于加餐,幼儿园一般除了正餐都会按点加餐,根据合理营养配方,保证孩子充足的营养,但是孩子在幼儿园活动量很大,放学肚子饿也很正常,这时尽量不要随意给孩子加餐,可以尽早回家准备晚饭。

3. 如果孩子生病频繁,就变通一下先上半天幼儿园,慢慢适应后再上全天。

4.家长要给要上幼儿园的孩子提前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在上幼儿园前,要灌输给孩子一些幼儿园的概念,把幼儿园的生活程序告诉孩子,让孩子有心理准备,尽快适应新环境,降低恐惧的心情,心情好了,生病的几率也相应的下降了。

5.上幼儿园前一定要教孩子说两句话:一是“老师,我要喝水”, 渴了让孩子主动的告诉老师,多喝水会减少生病的几率。二是想尿的时候要勇敢的说出来,“老师,我要尿尿”,防止孩子因为胆怯而尿裤子。

怎样预防秋季疾病?7个要点必须记住!

关键词:宝宝 育儿 科学育儿 育儿知识 新手妈妈 幼儿园 上学

让孩子远离疾病的几个要点:

1. 严防病从口入

饭前饭后、吃东西前后一定要洗手,进幼儿园和回家后的第一件事是洗手。

2.随时添减衣服

注意秋天慢加衣,春天慢减衣;早晚多件衣,出门进门加减衣。

3.增加户外运动

户外活动给孩子增加锻炼的机会,且经常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可减少生病的机会。

4.开窗睡觉

这样做有三大好处:

①保持卧室内空气新鲜;

②室内的病菌等能通过空气对流及时排出;

③晚间寒冷空气徐徐进入房间,可增强孩子对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利于防止感冒。

但值得注意的是:开窗睡觉孩子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夏天不能让孩子睡在风口,冬天不要开窗过大,避免北风直入。

5.勤晒被褥

人体新陈代谢会排出不少汗水和油脂,使被褥受潮,有利于被褥里的细菌、病毒繁殖生长。经常翻晒被褥,可让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把病菌杀死,除水分湿气,这对预防疾病很有好处。

6.热水泡脚

每晚用较热的水泡脚搓脚各5分钟,泡脚时水要没过脚面,泡至双脚发红才有效。

7.多吃西红柿

西红柿富含维生素c,且本身能帮助白血细胞增强抵抗病毒(菌)的作用,从而起到预防感冒作用。

怎样预防秋季疾病?7个要点必须记住!

您只需要每天花很短的时间来阅读既可以搞定了。如果您感兴趣,请关注芽儿妈妈,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链接,更多育儿知识期待与您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