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熱」的「冷思考」

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將深刻改變人類的社會生活、改變世界。那麼,如何從社會發展的角度認識人工智能的重要影響?作為一項顛覆性的技術,人工智能不僅會對未來的生產方式、就業結構和社會倫理產生極大的衝擊,也會對政府管理、經濟安全、社會穩定乃至全球治理等領域產生深刻影響。中國要在未來成為人工智能強國,不僅需要在基礎理論、核心算法以及關鍵設備上形成重大突破,還要形成有中國特色與中國風格的人工智能發展政策法規與社會科學理論體系。

“人工智能熱”的“冷思考”

人工智能是近幾年出現的新生事物,人們在關心它的同時又對它持有各種各樣的看法。前幾年人們還不相信機器與人類下圍棋能贏,在“AlphaGo”與世界頂級圍棋大師對弈並獲勝後,人們就徹底服氣了。

第一,社會上的一些觀點可能過於強調了人工智能對就業結構帶來的衝擊。在我看來,人們還需要謹慎思考人工智能的優勢和不足。以小說為例,機器翻譯一些通俗小說也許行得通,但翻譯經典名著就令人難以接受。每一部小說都有其歷史背景和環境,每一位作家都有其風格和特點,這些東西只有通過優秀的翻譯家的翻譯才能領會。人們讀經典名著並不是只知道一個小說情節就滿足了。至於科學技術方面的書,我自己作為科技工作者,寧可閱讀外文原著也不看那些蹩腳的翻譯,遑論閱讀機器翻譯的科技書籍。

第二,社會上的一些觀點強調人工智能在詩歌創作以及藝術創造方面的能力。本書作者也提到了“百度寫詩”的案例,並指出人們很難分辨機器的作品和人類的作品。我個人認為人工智能在藝術領域的作為還非常有限。我估計書裡提到的“人們”都是年輕人,學習古詩的時間不長,鑑賞古詩的能力和水平相對有限。我相信真正懂古詩、有鑑賞能力的人,一看就知道詩的作者是誰、是在什麼歷史背景下寫的、歌頌什麼、鞭撻什麼,因此也一定能夠分辨出機器寫的詩和唐朝詩人寫的詩之間的差異。

第三,機器學習依然無法替代人的學習。人工智能的發展,如搜索引擎和維基百科、論文自由下載等確實給廣大科技工作者帶來很大方便,省去了許多查找資料的時間。但是學習與科學研究,以及文學、藝術如寫小說、翻譯等都是個人行為,每個人有各自的基礎、興趣和愛好,機器並不能完全代替這些東西。學習只能一個人專心鑽研,如錢鍾書那樣,才能真正學進去,依靠集體和機器幫助,只能學到一些皮毛而無法掌握其中的精髓。

第四,人們不應過於悲觀地看待人工智能對人類就業產生的衝擊。當然,現在人工智能剛開始發展,它造成的後果誰也不能預料。我認為,勞動分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有些腦力勞動能夠被機器代替,但關鍵的地方還需要人類自己的智慧。至於體力勞動,除了生產線上的機器人,其他如修建大橋、高樓、高鐵等是機器無法代替的。美國為什麼自己修不了高鐵,不是技術不行,而是沒人幹這種辛苦的工作。

人工智能不是萬能的,並非在任何場合都適用。社會永遠存在差別,如貧富差別、知識程度差別。在日常社會生活中,一些社會服務,包括銀行、電訊,甚至餐飲業,都應該儘量照顧到大多數人的認知能力和知識水平。現在社會到處在積極推廣二維碼、支付寶、電子發票等,這對城市裡的年輕人來說也許沒有問題,但對農村來的農民,以及包括我在內的城市老年人而言就有些無所適從。所以在大眾服務領域應該儘量採用通俗易行,便於大家學習、掌握的方法,而不能只開發那些陽春白雪、只有少數人能使用的高新技術。

本公司研發的一款智能舌診app已上線,此款app通過人臉識別技術來實現舌體的舌苔、舌色、舌樣進行綜合分析判斷,達到舌診的目的。大家可在pp助手、百度商城、華為、vivo等應用平臺下載使用。借勢互聯網優質媒介,做您身邊的健康管理專家!

“人工智能熱”的“冷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