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登基后为什么放汉献帝一条生路?

我们都爱想念熊


我的结论是,曹丕不敢杀汉献帝,杀不了汉献帝,没有必要杀汉献帝,也不愿意杀汉献帝。为什么这么说呢?

(曹丕称帝)

第一,曹丕不敢杀汉献帝。

一是汉天子是天命所归的真命天子。在三国那时候,古人是非常相信天子乃天命所归的。周朝在西周末年时天子威信已不再。但是,后来历经春秋战国四百年,却没人敢随便取代周天子,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在于大家认为,周天子是天命所归,谁也不敢轻易取代。同样的,为什么汉朝中间被王莽截断,还能前后延续四百年?就是大家都认为,汉天子是正统,是真命天子,不敢随便取代。

其二,当时的天下舆论都拥戴汉天子。在三国初期的时候,大家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董卓、李傕、袁绍、袁术、刘备等都想做,最后曹操获得成功。为什么大家要抢汉献帝,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汉天子具有强大的号召力,是人心所向,舆论所向。

所以,曹操干了一辈子,都不敢贸然称帝。

所以,当曹丕取代汉献帝称帝后,刘备立马也称帝,但是,孙权却不敢立马称帝。为什么呢?因为刘备认为他是汉家后裔,既然汉家皇位已被夺去,他理所当然该称帝。孙权没这个条件,他当然不敢随便称帝了。

(权臣曹操)

其三,魏国内部也不允许曹丕杀害汉献帝。曹魏内部其实并不完全是曹操的人,还有很大一部分势力,或者说,有很大一部分人的在思想上是拥戴汉天子的。另外,曹丕的三个姐妹都嫁给了汉献帝,她们(尤其是曹节)先就在极力反对曹丕称帝,如果曹丕再杀汉献帝,那更要闹出很大矛盾。

第二,曹丕杀不了汉献帝。

曹丕要怎样杀汉献帝呢?赐死?暗杀?毒杀?

赐死是不大可能的。汉献帝长期在曹操、曹丕两代威权下生活,早就已经学会了怎么适应,根本就不会犯错误。再说了,汉献帝就算被废,毕竟曾经是皇帝,曹丕也不可能赐死他。历史上也从来没有出现过类似的事情。

暗杀、毒杀都没有机会。要知道,这时候汉献帝身边是曹丕的三个姐妹,他们对曹丕恨之入骨,对曹丕会百般提防。曹丕派去的任何人,他们都会严查。因此,曹丕找不到暗杀毒死汉献帝的机会。

(将帝位禅让的汉献帝)

第三,曹丕没有必要杀汉献帝。

自从汉献帝联合董贵人、伏皇后试图杀曹操的事情败露,被曹操强势打击后,汉献帝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已经变得完全没有斗志,人畜无害。同时,也没人再借汉献帝搞事了,因为大家都知道搞不成事。所以,当曹丕获得皇位以后,杀不杀汉献帝,其实已经没有关系了。

第四,曹丕留着汉献帝有用。

不管怎么说,曹丕的皇位,是汉献帝禅让给他的,而且是连续禅让了四次,他才“勉强”接受的。这样以来,他曹丕的帝位,不但合理合法,而且,他将以尧舜时期那样的明君的形象出现。也就是说,汉献帝的存在,只能证明曹丕的帝王之位是正统的,而刘备、孙权这些人称帝是不正统的。汉献帝对曹丕有非常大的帮助。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从哪个角度,曹丕都是不会杀汉献帝的。


张生全精彩历史


原因如下:

其一,当时汉献帝日薄西山,已经没有什么利用价值,此时自己已经是皇帝,父亲曹操当年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对汉献帝都没怎样,如今汉献帝苟延残喘,自己何必做的太绝呢,因此放汉献帝一条生路,也能彰显自己的宽宏大度。

其二,自己说的是禅让,此时汉献帝是自己的岳父,有点像尧帝把女儿娥皇女英下嫁给舜帝的事情,既然如此,闺女婿自然不能把老岳父怎么的?

其三,自己的三个妹妹都嫁给了汉献帝,此时汉献帝又是自己的妹夫,你说自己刚当皇帝把自己妹夫给杀了,自己的妹妹们不就守活寡了吗,自己下不去手呀。

其四,汉献帝没有军队,没有观众,没有听众,身边没有一兵一卒,此时的他已经没有了威胁,如此自然可以把他放在笼子里,何必让他孤零零的死去呢?

反正曹丕继位放汉献帝一条生路,并不是自己有多仁慈,而是觉得此人对自己的政权构不成威胁。


李治亚文史博客


一个早已失去血肉的兔子还有吃的必要吗?

要论刘协和曹丕的关系,那就是姐夫和小舅子的关系。不过这层关系可没那么和谐,完全是一场政治婚姻。曹操在时,把女儿曹节送入宫中,逼死之前的伏寿皇后。曹节被立为新后。

(问题者配图,《三国》电视剧,曹丕形象,演技爆表)

说到底也是曹操提高自身身价,为子孙铺路的方式。曹操喜欢做“周公”,可他的子孙可不是,曹操此行也是加深和皇室的联系,为后代铺路。

曹操时期,刘协已经逐渐失去了“自我”,等到曹丕时,连很多大臣都感和刘协叫板。正像《三国》中华歆给刘协喷的体无完肤,司马也敢和他正面对话,也壮了曹丕的胆。

曹丕时期,北方稳定,南方还有两方势力,这是一种既要吸纳人才,又要展示姿态的时期。杀了刘协,肯定会招来骂名,得了人家的江山还要杀了他,度量太小。刘协早就失去了政治价值,没法兴风作浪,再加上有人监视,就让他“安享晚年”了。

历史上刘协还算是善终,《三国》电视剧是刘协、曹节自杀于水中。体现的自身的气节。

(《三国》影视剧曹节、刘协自杀前夕,来自网络)


大眼大世界


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称帝,但并没有杀死前朝皇帝汉献帝刘协,而是封刘协为山阳公(汉献帝刘协于公元234年去世,寿终正寝)并且还按照天子礼仪将刘协进行安葬。


那么曹丕称帝后为什么放汉献帝一条生路呢?

先从曹操说起,曹操生前完全有能力和机会可以杀死汉献帝,但是曹操都没有杀汉献帝,自己却一上台就杀掉汉献帝,自己就成了天下攻击的目标。


其次再看汉献帝这边,大汉气数已尽,忠于汉室和忠于汉献帝的势力早已被铲除的干干净净,汉献帝已经不能威胁到曹丕的地位,所以从这一个方面来看,曹丕没必要杀汉献帝(落人口实)

大家都是到曹家是窃国篡汉,但是表面上还是汉献帝禅让曹丕的,这种传承意味着魏带汉是顺应天意,如果杀了汉献帝反而名不正言不顺

还有一个就是亲戚关系,刘协娶了曹操三个女儿,汉献帝又将自己两个女儿送给了曹丕,这关系很亲密吧

......

不管从各个方面来看,当时曹丕若杀了汉献帝刘协不仅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还难堵天下众口

青龙二年(公元234年),汉献帝刘协去世,尽管此时的曹丕已去世多年,不过魏明帝曹叡还是以天子的待遇将其安葬。


左将军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汉献帝手中无兵无权、无可用之人,他的存在已无法阻碍曹丕的崛起,对曹丕构不成危险,也就没有太大的必要去杀害他。

其次,汉献帝做了多年的傀儡皇帝,从董卓而后曹魏,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重要的道具。少了他,曹操多年的专权就失去了道义上的依据,而在汉献帝多次试图夺权的斗争中,屡屡被识破,斗志全无,所留唯有汉室正宗的虚名,所以曹操才一直保留汉献帝。至曹丕更没有必要杀一个无用却有名义之人,留之有用,杀之却失去了道义和民心。

其三,曹魏代汉,不是起义,不是兵变,而是仿上古之制,走禅让之路。本质还是权力为王,但面子和程序上该做的还是要做足,自然不能加害汉献帝。

所以汉献帝也成为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得以善终的亡国之君。


白云依然986


其实,在刘裕之前,所有禅让的天下之主,都有个相对不错的归宿。

所以说,刘协只是跟其他前朝末代皇帝结局相仿罢了,没有特别倒霉,也没什么好闹腾的。

刘协8岁登基,54岁去世,傀儡皇帝做了32年,山阳公当了14年,其实待遇一直没什么变化。

当然,曹丕对刘协还是相当优待的,两人在一起时,算平起平坐,不在一起时,刘协享受皇帝待遇(没有皇帝权力哈),当然,也没什么官员敢拜访他了。

按旧例,刘协就应该是这个结局。


站在曹丕的角度,刘协不杀比杀了好。

从私人角度看,曹丕的三个妹妹都嫁给刘协了,曹丕是刘协的豪华大舅子。同时,刘协的两个女儿还嫁给曹丕了,刘协是曹丕的岳父,两家的关系那是好到没话说(至少表面上如此,天下人也这么看。)

从政治角度看,天下还没定呢。

北方已经平了,但南方还有两个家伙没归顺,刘备和孙权。

如果你杀了刘协,那南方这两哥们更加有理由跟你对着干了,而且师出有名,反魏复汉...

孙权那时刚夺荆州,跟刘备关系非常差,在合肥跟曹丕在死磕,夹在中间很难受,于是上表曹丕:哥,我服了,你是老大,我跟你混。曹丕于是封他为吴王。

凑巧被刘备流放到公安的刘璋在荆州争夺战中被孙权抢到了,他送给曹丕,曹丕大笔一挥,封刘璋为益州牧。

这样,天下全部都是曹丕的了(理论上)。

刘备一看,我靠这不行啊,我成乱臣贼子了。

于是炮制出刘协被曹丕所杀的流言,他要为汉献帝报仇,于是称帝。(不跟属下升官,人家把你这个孤家寡人卖了咋办?汉中王升级到皇帝,所有人都可以跟着升一级,都得好处)

-----------

从结局来看,杀不杀刘协,其实对曹丕没什么差别。

曹丕是贵族出身,一般顶级贵族(魏王)出身的皇帝,在大臣面前是比较有优越感的,气势上压得住。所以历史上贵族出身的皇帝,对内的杀戮相对较少,因为没必要通过这个立威嘛。

但泥腿子出身的皇帝就不同了,大家都是泥腿子起家,凭什么你当皇帝我只能当丞相?他是这个思维,所以上台后把当初一起打天下的哥们全部放倒。从刘邦开始,到猫为止(中间夹着一个最有名的朱八八),都是如此。


弑血鹦鹉


你好,古代有权势有野心有才干的政治家若想谋朝篡位,最害怕的就是名不正言不顺。

曹丕的帝位是汉献帝禅让得来的,不管是胁迫禅让还是主动禅让,至少在名义上是说得过去的,能堵住悠悠众口。

而且曹丕登基前,有人在他的家乡沛国谯县发现了“黄龙”,黄龙现世,即表示该地将出帝王。曹丕对此很感兴趣,奖赏了报告此事的人。聪明者看出了其中的暗示,之后,各地都有珍奇异兽发现,以示天降祥瑞。

然后来了一位权威人士,根据这种种异象写了一份分析总结,结果就是,这些都是说明上天所降新帝王将要产生的强烈征兆。

那为什么一定是曹魏呢。为了打消众人疑虑,该权威人士又查阅了大量古籍,找出了几句话,分别是“汉以魏,魏以征”“代赤者魏公子”“汉以许昌失天下”,这几句话就直接点了题。

以上操作不管是曹丕派人刻意为之还是真有如此巧合之事,都说明他已经在为登基做舆论造势了。

可是在这些异象出现之前,就有一句广为流传的神秘预言“代汉者,当涂高”。之前袁术为了称帝就用过这句预言,而且这句话已经深入人心,想绕过它不太可能。

这个权威人士也很执着,他从朝廷的档案里翻出了一份上书,是一位县令写的,里面有一句话叫“许昌气见于当涂高,当涂高者当昌于许”,在没有前后文的前提下,这句话似乎暗示着许县与“涂高”有关。说未来的帝王将昌盛于许县,许县有汉献帝,但说的肯定不是他,那么只有曹魏了,因为是曹魏帮助汉献帝在许县立的足。

然后这位权威人士又将穿凿附会的本领发挥了十成十。他对“涂高”的字意进行了解释,他认为宫殿祠庙前大台子和楼观组成的双阙很高大,而“魏”就是高大的意思。

终于,这位权威人士通过艰难考证,得出了结论,曹魏即将取代汉室。

后来又有人上书,说之前曾有一位精通谶纬的人告诉他以后要追随就追随曹魏的公子曹丕曹子桓,他将安定天下。而这种说法是出自孔子留下的神秘预言书。

事情做到这个份上,已经有种种迹象表明曹丕就是真龙天子,并且名正言顺,汉献帝也没有办法了,那就禅让吧。

曹丕并不是一开始就接受了禅让,几次三番的推辞,说自己德行不够,文武百官做戏都做累了。当然这番作为主要是考察文武百官的态度,看看他们是不是诚心诚意奉自己为帝。

所以,曹丕做了这么多事,就是为了能名正言顺的登基。若一登基就杀掉汉献帝,就会有人说他不仁,气量狭小,没有容人之量,若因此有人造谣说他得位不正,必将动摇他的帝位。

至于亲情,应该也是其中一部分考虑吧。


有花不发


首先,曹操在北方经略多年,在曹丕篡位前的所谓汉庭已经全是曹氏的党羽了,汉献帝没有丝毫力量威胁曹氏的地位,所以没有必要除掉献帝。

其次,虽然实质上是篡位,但表面上曹魏是合理合法地接受汉献帝禅让而建立的,要想自己的政权名正言顺,也不会对献帝痛下杀手。

再有,对于献帝的生死其实还有一定谋略在其中。禅位之后,对外的消息一直是献帝遇害,包括曹氏的边将和蜀吴都是得到的这一消息,刘备甚至得知后便急急忙忙地称起了帝。这样一个大规模的消息误传,其中就有故意运作的意味,先放出献帝遇害的消息,然后来个反转,凸显一下魏主的仁慈,将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最后,才是题主所说的,曹氏与献帝刘协还沾亲带故,做得太绝毕竟不好,当然这都是很次要的因素了。


笑谈文史


我是历史问答达人青言论史,乐于为您解答中国古代史的问题。


曹丕的妹妹曹节是刘协的老婆,也就是说刘协是曹丕的妹夫,这一点肯定是曹丕不杀刘协的原因。但是这绝对不是唯一的原因,我觉得还有几方面考虑:

1.曹丕本身就不嗜杀:曹丕其实还算是个比较仁德的君主,他甚至还下过严禁报私仇的诏令。有关他和曹植的故事,其实并不见正史,只是《世说新语》里有这个故事罢了。所以,曹丕不杀刘协符合他的本性;



2.杀刘协实在没用:刘协其实从他做皇帝开始到他死的那一天,一直在政治舞台上都扮演着一个傀儡的角色,为曹家人的大戏做着台前的表演。在曹操还活着的时候,大家就都很清楚皇帝其实只是个傀儡,“尺土一民,皆非汉有。”这样的一个傀儡,活着并不会有什么号召力,不用担心他会复兴大汉;

3.杀了他给刘备口实:本来杀禅位之君就是要遭人口诛笔伐的事情,何况此时的益州还有个虎视眈眈的刘备在盯着。刘协刚退位,刘备就能以大汉的名义称帝;刘协要真被杀了,那刘备就彻底成了正统了,曹魏的正统性就会遭受到严重的质疑。



所以,杀刘禅不但没好处,反倒会使魏国的正统性遭受到严重质疑,还要被妹妹恨一辈子,那曹丕干嘛触霉头去?


青言论史


那是因为汉献帝对他已经没有什么威胁了,而且留着他以后还大有用处,因为只要皇帝还活着各地就不能造反,所以他不但没有杀他反而还封他做了山阳公,让他好好的活着,这样刘备就没有办法起兵讨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