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和夏天告別的日子要來了

处暑:和夏天告别的日子要来了

處暑

粵近處暑烈日炎,寢食不安難休歇。

期盼天秤速來到,攜風帶雨除酷熱。

今日處暑。

處暑,即為“出暑”炎熱離開的意思。表示炎熱暑期即將過去。古書《群芳譜》說:“陰氣漸長,暑將伏而潛處也。”所以有俗語說:爭秋奪暑,是指立秋和處暑之間的時間,雖然秋季在意義上已經來臨,但夏天的暑氣仍然未減。

处暑:和夏天告别的日子要来了

處暑三候

鷹乃祭鳥:處暑之日“鷹乃祭鳥”,說鷹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肅氣,冷酷地搏殺獵物。先獵之物要先陳列為祭,古人稱之“義舉”。

天地始肅:後五日“天地始肅”,這個“肅”是“肅清”,天氣因“肅”而清,因“肅”必“肅殺”,所以,肅清後必帶來蕭瑟之氣。

禾乃登:再五日“禾乃登”,禾是五穀各類,天氣肅殺後,莊稼才有收成,成熟曰“登”。

处暑:和夏天告别的日子要来了

處暑來了!

秋天也就不遠了!

節令到了處暑,氣溫進入了顯著變化階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氣逼人。節令的這種變化,自然也在農事上有所反映。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實用價值的諺語,如“一場秋雨一場涼”,“立秋三場雨,麻布扇子高擱起,”“立秋處暑天氣涼”、“處暑熱不來”等,就是對“處暑”時節氣候變化的直接描述。

不過,處暑期間,真正進入秋季的只是東北和西北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往往在秋老虎天氣結束後,才會迎來秋高氣爽的小陽春,不過要到10月以後了。

所以,親們,為了涼爽的登高天,還要再等等!

处暑:和夏天告别的日子要来了

處暑習俗

在蘇州,有“處暑十八盆,白露身勿露”的俗語,還有著打水仗、吃鴨肉等各種習俗。

打水仗处暑:和夏天告别的日子要来了

打水仗一聽就是是小朋友們喜歡的活動,但是從大暑到處暑的一個月時間裡,各地大都有潑水降溫的習俗,對蘇州人來說,以這樣的方式來迎接即將到來的秋季,也是傳統的習俗。

吃鴨肉

处暑:和夏天告别的日子要来了

老蘇州有“處暑吃鴨肉”的傳統,因為老鴨味甘性涼,一般在夏末秋初食用最佳,此時的鴨子也最肥美。每到處暑的當天,很多人家都會做酒釀蒸鴨,先把鴨子用酒釀醃製一段時間,這得提前醃製,然後根據自己的口味放入作料進行蒸煮,煮好的酒糟鴨一定要放涼再切片,放得越涼,肉質越緊密,越容易切片,可以放在冰箱冷藏室保存。酒糟鴨就是酒糟滋潤鴨子,鴨肉伴有酒香,吃起來有醇香的酒味,醉氣燻人,一家子一起吃鴨肉,這就是俗語中說的,“處暑送鴨,無病各家”。

喝酸梅湯

处暑:和夏天告别的日子要来了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市區街頭專門有賣酸梅湯的茶攤,故有“處暑酸梅湯,火氣全退光”的諺語。製作酸梅湯很簡單,老蘇州的方子是,用水浸泡一定比例的烏梅、山楂、桂花、甘草等材料,等1個小時過後,大火煮小火燉,再加入適量的冰糖。煮好放涼後,裝入玻璃器皿,放入冰箱保存。這麼煮的酸梅湯喝起來酸中帶甜,甜中微鹹,口感甚佳。如今,雖然酸梅湯在外面隨時都買得到,但是自己製作的,總能讓人覺得喝著放心,效果也好。烏梅中的有機酸含量非常豐富,能有效地抑制乳酸,降低疲勞感,除掉使血管老化的有害物質。所以處暑節氣喝酸梅湯可以消暑提神、生津止渴,讓肌肉和血管組織恢復活力。吃完鴨肉,喝杯冰鎮的酸梅湯不僅暢快涼爽還能解膩。

俗語“處暑十八盆,白露身勿露”,意思是說,過了處暑,還有十八天左右比較炎熱,每天須用一盆水洗澡,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了,以免著涼,大家一定要牢記,別貪了涼,傷了身哦。

處暑養生

处暑:和夏天告别的日子要来了

睡好子午覺

要保證睡眠時間。睡眠具有消除疲勞、保護大腦、增強免疫、促進發育和利於美容等作用。特別是老年朋友,隨著年齡的增加,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古代養生家說“少寐乃老人之大患”,宜“遇有睡意則就枕”。古人在睡眠養生法中還強調了子午覺的重要性(即每天於子時處於熟睡狀態,午時靜臥或小憩)。子午之時剛好是陰陽交接之時,這時人體陰陽盛極而衰,致使氣血產生失衡現象,所以必須靜臥以對。現代研究認為夜間零時至次日凌晨 4時,體內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點;中午12時至13時,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這兩個時段最好能進入睡眠。另有統計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因此,子午覺既有防病保健的意義,又符合養生道理。

处暑:和夏天告别的日子要来了

預防肚臍和腳受寒

白天只要室溫不高不宜開空調,可開窗使空氣流動,讓秋殺之氣盪滌暑期熱潮留在房內的溼濁之氣。室內空調的使用要得當,建議室內外溫差保持在5℃左右,避免著涼感冒,還應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避免將家中門窗緊閉,導致室內空氣混濁、潮熱。有慢性病不敢使用空調的老人,要物理降溫,如電扇前放盆水,常用水擦洗身體。老年人出汗多,更易發熱,要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應勤洗澡、換衣服。消暑時別太貪涼,預防雙腳和肚臍受寒,預防陰暑的發生。

处暑:和夏天告别的日子要来了

忌情緒大起大落

處暑時節“宜安靜性情”,時至處暑,秋意越來越明顯,自然逐漸出現一片肅殺的景象,此時人們容易產生悲傷的情緒,不利於人體健康,因此,在精神調養上,處暑時節要注重收斂神氣,使神志安寧,使情緒安靜,切忌情緒大起大落,平常可聽音樂、練習書法、釣魚等活動。

处暑:和夏天告别的日子要来了

避免中午室外運動

運動以“不累”為標準。早晚可去室外散步,適量做些運動,如快走、打太極拳、爬山等既可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又可使老年人一天保持良好的精氣神。但中午氣溫偏高,應儘量避免室外活動,特別是患有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的老年人,室外炎熱的天氣,會增加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率。

处暑:和夏天告别的日子要来了

宜多食鹹味食物

處暑節氣肝心少氣,肺臟獨旺,飲食上宜增鹹減辛,助氣補筋,以養脾胃。飲食上宜多食鹹味食物,如可多食荸薺、沙葛、粉葛等,少食辛味食物如姜、蔥、蒜、韭菜、八角、茴香等。還可多食新鮮果蔬(如黃瓜、西紅柿、冬瓜、百合、白蘿蔔、胡蘿蔔及梨、蘋果、葡萄、荸薺、甘蔗、柑橘、香蕉、柿子、菠蘿、羅漢果、大棗等)、多食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乾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等清潤食品以防秋燥,順應肺臟的清肅之性。每日最好飲水或豆湯1000ml以上,不要急著貼秋膘,可結合藥膳進行調理。

处暑:和夏天告别的日子要来了

處暑後風雨

(宋)仇遠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

因識炎涼態,都來頃刻中。

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

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科普蘇州

ID: kepusuzhou

蘇式生活,因科學更品質

生活中任何疑惑的、需要科學解答的問題

動動手,加我們!

留言請關注微信公眾號:kepusuzhou

处暑:和夏天告别的日子要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