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版《西游记》中怎么会有三个唐僧?

一台陈旧摄像机拍完整部戏;30多年间重播3000多次;20世纪80年代唯一一部无审查、边拍边播的电视剧;迄今为止拍摄时间最长、外景最多的一部电视剧;神仙妖精们腾云驾雾的奇妙效果,只靠一台摄像机和一台特技机完成。《西游记》自1982年开拍至今,已经走过了整整35个年头。而当初,导演杨洁带着剧组走南闯北拍了6年。5年前,导演杨洁的回忆录《敢问路在何方》出版,电视剧《西游记》的背后波澜才渐渐被人了解。

那么,82版《西游记》只有25集,却为何拍了6年?剧组不会吊威亚,那些特技镜头是怎么拍摄的?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孙悟空怎么会被摔晕?短短25集的《西游记》里,为何出现了三个唐僧?六小龄童为何差点演不成孙悟空?而当年的影视一姐刘晓庆又怎会错失白骨精这个角色?中央调查组为何会进驻花果山?试播反响热烈,只拍了一半的《西游记》怎么会被断了“粮”?82版的《西游记》最终为何只有25集?

82版《西游记》中怎么会有三个唐僧?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部《西游记》,在杨洁的82版《西游记》之前,没有人知道吴承恩笔下的唐僧师徒应该是什么模样。在杨洁之前,国外已经有几个《西游记》的版本,但情节实在离谱荒唐,杨洁看了后很气愤。

多年后杨洁解释她心中的《西游记》,“有人认为,人情味三个字与《西游记》这个神话故事无缘。错了!无论什么戏,若是失去了情,就没有了灵魂。西行路上,除了师徒之情、家国之情、儿女之情,这里有多少可做的文章?!正如鲁迅所说,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杨洁把《西游记》里大量的佛经偈语、晦涩的对白,全部删除,只给观众最动人的故事情节。

人情味,这简简单单三个字,大概就是《西游记》这部电视剧播了30多年,依然被观众奉为经典的缘故。


82版《西游记》中怎么会有三个唐僧?

1981年,中央电视台文艺部把拍摄电视剧《西游记》的任务交给了杨洁。《西游记》开拍时,电影版《西游记》也准备筹拍,导演凌子风兴奋地要跟电视剧的总导演杨洁一较高下:“我们请了美国最先进的造型师和特技师,还买了水下摄像机,要拍真实的水下镜头!”

结果没过多久,凌子风就选择了放弃,并劝杨洁“悬崖勒马”:“没法拍的!太无趣了,就一个和尚带着一只猴子和猪不停打怪,情节雷同,无故事性,拍了也没人看!”

但革命家庭出生的杨洁是老派文艺工作者的精神头,吃苦耐劳,不给自己留余地。光是选景就被她搞成了苦力,她后来回忆说:“两个月跑了好几千公里,几乎每天都是天不亮就出发……天天赶路,马不停蹄。”

在拍摄《西游记》之前,六小龄童跟爸爸六龄童约定,专心演美猴王,不谈恋爱。但他进组后悄悄和美女场记于虹恋爱,拍摄一结束就结了婚。多年后六小龄童在一次采访的时候提及自己的“违约”,伸出手比划了一个六:“谁知道这个戏拍了6年啊!”

为什么拍得这么慢?是外人对《西游记》幕后的最大疑问。摄像助理唐继全认为原因之一在于大队人马都要到各地实景拍摄,而80年代交通运输都没有今天这么便利;二是特技制作的耗时,在剧组人员对技术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仅有一台摄像机和一台特技机,其进度可想而知。

在拍摄《西游记》之前,国内电视制作根本不知道“特技”为何物。为了《西游记》,中央电视台特地从美国进口了一台ADO特技机器,用于“蓝幕抠像”。一开始的简单镜头能顺利完成,之后剧组却不断发现问题:把人抠出来之后,只要一旋转,人物形象就扁平得像纸片,后来才知道,想让人立体起来还要花5万美元购买一个软件,但电视台没舍得买软件。现在回看,《三打白骨精》和《计收猪八戒》里,几个特技镜头里的人都是纸片似的在飞。


82版《西游记》中怎么会有三个唐僧?

1984年底,有香港同行参观《西游记》拍摄,给杨洁提意见:“你们的特技没有重量感和真实感。”杨洁也有同感,立刻询问解决方案,得到的答案是:“不能只用蓝幕,要把人吊起来!”杨洁申请去香港取经,参观了香港无线台拍摄的金庸武侠剧,才明白“吊起来”就是要吊钢丝。

杨洁参观时正值无线台新年放假,没有专业人士解释具体操作和技术,她回去之后马上成立武术特技组,用钢丝、滑轮等自己琢磨“吊人”。但她不知道,钢丝要涂成和背景同样的颜色才看不出来。不明就里的剧组只能用尽量细的钢丝,但这样却容易断。孙悟空三个师兄弟都因为钢丝突然断裂而摔伤过。六小龄童最严重,直接从四五米的高度摔下来,当时“地上腾起一层灰”,落地时已经昏过去,所幸无大碍。六小龄童后来回忆说:“后怕是有的,但当时也不允许你害怕。”。当年,演员们都把“完成拍摄”当做头等大事,现在的剧组拍武戏要买保险,是他们那个时代的演员无法想象的。

《西游记》拍摄结束后,有人问杨洁“怎么居然用普通钢丝来吊威亚”,她反问:“什么是威亚?”

82版《西游记》中怎么会有三个唐僧?

摄像助理唐继全回忆说,当年央视只有一台特技机器,只放在北京不能带到外地,这也大大减缓了拍摄速度:“特技镜头拍摄好素材以后,录像磁带要送回北京机房制作,因为特技机不在现场,谁都看不见最终效果,拍摄现场的道具背景都不能拆,要等后期特技制作完成以后才能拆除。如果北京机房特技人员认为这个特技镜头素材不符要求,那就还需重新拍摄,拍完再送北京。”

特技机在当时算是“高端设备”,但不可思议的是,剧组的摄像机也只有一台,还是台里最老旧的机器,如果不仔细调焦,画面就会“虚”。而剧组只有一个摄像,就是杨洁的丈夫王崇秋,所有的镜头都是他一个人一个一个拍下来的。当时也没有长焦镜头,要变焦怎么办,就让人追着跑。在云南石林拍摄“智激美猴王”里公主骑马追兔子的戏时,剧务买了两只兔子,在野地里一放开,兔子就一溜烟地逃走了!摄像师扛着机子追着兔子跑,两个技术员抬着录像机跟着摄像机跑,摄像助理抱着监视器跟着录像机跑,杨洁则跟着监视器跑,十来个人拉成了一长串,就为了一个追兔子的镜头,最后兔子不见了,大家都累得瘫倒在地上,两个技术员还死死地抱着录像机。

1985年的“中日第二届电视艺术交流会”上,日本NHK电视台的导演问杨洁:“你们的《西游记》角度变化那么多,用了几台摄像机?”杨洁重复回答了三遍“一台”,结果日本同行依然无法相信这个事实,摇头惊叹“这是不可能的”!

82版《西游记》中怎么会有三个唐僧?

82版《西游记》火了之后,带红了一批演员,甚至有些人因入戏太深,至今都无法走出角色,“西游记”成为了他们生命中永远的烙印。比如饰演齐天大圣的六小龄童,他之后所有的工作都致力于推广《西游记》,而他扮演的孙悟空也成了迄今无法逾越的经典。

但让你大跌眼镜的是,在导演杨洁回忆里,能上刀山下火海的齐天大圣其实是个“娇宝宝”,如果不是他父亲六龄童力荐,当时杨洁根本不会找六小龄童演。杨洁生前回忆说:“我去绍兴剧团找六龄童,见到他拎着两个热水瓶上楼,说是要给儿子搓背洗澡。我当时就蒙了,这么娇气还怎么演孙悟空啊?”更可怕的是,进组后很长一段时间,“孙悟空”老是打错人,盘问下才知道他有700度近视,“那时真是倒吸一口凉气,心想早知道这样,我怎么敢要他啊。”

但就是这样的“孙悟空”,他后来逼着自己汲取了所有的“猴气”,《西游记》拍了六年,他养了六年猴子,也学了六年,成了名副其实的“美猴王”。

82版《西游记》中怎么会有三个唐僧?

短短25集《西游记》里,出现了三个唐僧,其中的曲折也耐人寻味。最初杨洁在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班的毕业照片里选中了眉目清秀的汪粤,汪粤也认真地剃了光头在寺庙里体验生活,演了四集故事后,他告诉杨洁,有个电影邀请自己当主演,想利用业余时间拍,硬脾气的杨洁认为兼顾两方不可取:“这是不可能的。既然你更重视电影,那就去吧,我这里不能当做补丁,有空就来,有电影就走!”据杨洁回忆,汪粤含着眼泪离开了剧组。

此后杨洁在电影《精变》中注意到演员徐少华,想让他演小白龙,但试妆时发现徐少华更适合唐僧,这就敲定了新唐僧。徐少华演得很好,同时中央电视台也开始提前试播了几集拍好的电视剧,唐僧获得了极高的人气。本来一切顺利,但徐少华忽然提出,自己工作关系所在的山东话剧团给他报了山东艺术学院的名,让他上大学,他要去考试。

为了帮徐少华腾出参加考试的时间,杨洁动员全剧组加班赶戏,一直拍到天亮。到了筹拍《取经女儿国》的时候,徐少华没有按时到剧组报到,杨洁电话打到山东话剧团,才听说徐少华和爱人一起去上学了。

82版《西游记》中怎么会有三个唐僧?

第二个唐僧又走了。和汪粤不同,徐少华已经见过《西游记》试播所引起的重大反响,但他还是更想要大学文凭。徐少华的中途退出甚至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场“年轻人应该参加工作还是要文凭”的讨论。

杨洁一边做后期一边物色新人选,在剪辑机房和广播剧团的迟重瑞擦肩而过,立刻就邀请他扮演唐僧,这个唐僧跟剧组坚持到了最后的西天取真经。

这场唐僧风波还牵涉到另一个小八卦。坊间盛传女儿国国王朱琳暗恋“御弟哥哥”徐少华,并为之单身20年的故事。几年前,有人提到这段“八卦”,杨导哈哈笑了起来,“据我拍摄时的感受判断,他们现实中应该没有什么的。而且朱琳在组里只待了10天左右,集中拍完她的戏份,就离组了。”

杨洁对演员一向严苛筛选,只出演一集的妖精们也是如此。《西游记》里的每个妖精都是经典,杨洁的选择标准是:“我要求不论什么妖精,都具有魅力的外表,至于她们的性格就要靠表演了。”

82版《西游记》中怎么会有三个唐僧?

杨洁最看重的是白骨精,她希望塑造“很有魅力、有女王似的分量、内心阴狠”的妖精。用今天的话说,这是最吸引观众的“腹黑女王”,但在当时,女演员们都对这个角色避之唯恐不及。唯一的例外是刘晓庆。在多个演员拒绝了白骨精的角色之后,刘晓庆很愿意演,但提出了一个条件:要一个人扮演白骨精幻化的多个形象,村姑、老妇和妖精都是她。面对当时的“国内一姐”,杨洁表现了更强势的姿态:“白骨精不能万变不离其宗,化妆不能完全改变长相,看来看去都是她,那不行。”最终杨洁邀请的是在样板戏《杜鹃山》里扮演女主角的杨春霞。

更有意思的是,30年后再回首,你会发现很多当红明星曾经都在《西游记》里玩了一把客串。比如主持人周涛原来是小白龙化身的侍女,许晴是太上老君的童子,何晴就是菩萨化身要嫁给猪八戒的三姑娘,已辞世的小品演员赵丽蓉扮演了车迟国王后,而演员李成儒当时还只是个场记。


82版《西游记》中怎么会有三个唐僧?

西游记所遭遇的技术问题、借用演员所要经历的人事程序,今天看来都是难以想象的时代病。在新旧交替的改革开放初期,《西游记》也遭受了不少来自体制内和社会上的争议。

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从长安出发去西天取经,带回657部经书,历经17年。而一部长度仅为25集的电视剧《西游记》,从1982年7月16日在扬州开拍第一个镜头开始到完整播出,就用了整整六年。这个数字对如今的电视剧拍摄组来说,是难以想象的,性价比实在太低了。

那时候的杨洁也遭到了各种质疑,有人说:“谁拍电视剧会这么慢?绣花也绣出来了!”也有人说:“国家不该拿这么多的钱让她去游山玩水!没有把《西游记》停拍,是最不明智的决定。” 于是,1986年,剧组正在绍兴拍戏时,忽然来了一个由财政部、广电部和中央电视台三家组成的三人调查组。

杨洁对调查很坦然:“这样我就不用自己去辩护了,怀疑我的人可以自己来看。” 结果三位调查人员跟剧组同吃同住了不到一周,就吃不消了,面包常常是霉的,临时入住寺庙还闹鼠灾,只好感慨而去,临行前说到:“杨洁,真没想到你们条件那么艰苦!有什么要求,我回去争取下。”杨洁说:“那就帮忙再弄一台摄像机吧,我们只有一台旧机子,还老罢工!”

随后调查组真的为剧组争取来一百万的经费,可以购置一台新的摄像设备,给剧组每人一件风雨衣。精打细算的制片主任想省钱,没有直接购买成衣,而是找了制衣厂订做风雨衣,不料最后到手的是一批不合格产品,袖子不一样长,扣不上扣子的情况都有,但钱已经花了又不能再买一批,这个福利就这样浪费了。

其实,摄制组更关心的是新摄像机,但拨款之后,新机器却迟迟没有动静。直到一年后,1987年拍摄进入尾声时,新机器才到位。

82版《西游记》中怎么会有三个唐僧?

从1982年开始,每年春节杨洁都会拿出一两集《西游记》播放,以满足观众的要求。1986年春节前夕,杨洁想剪辑出一个相对完整的11集电视剧播出,但是一位领导认为“赶出来的东西就搞不好”。硬脾气的杨洁据理力争,最后领导同意了11集一起播出,观众反应自然热烈。

但在这之后杨洁却得到一个消息,台里说预算没有了,想让《西游记》停拍。工作热情高涨的剧组无法接受,提出要自己找钱拍戏。杨洁跟台领导提议:“自己找钱自己拍,后面的版权归我们,行不行?”台领导反问:“你的版权?你是哪儿的?”杨洁立刻在版权上让步:“只要能拍完就行。”

这个方案通过了,全剧组都开始找钱,但社会的商业化过程才开始,央视高收视电视剧也拉不到赞助,经历了多次挫折后,制片副主任李鸿昌从铁道部十一工程局找了三百万资金,供剧组拍完后15集。

但杨洁没有想到的是,这三百万资金支撑不到全剧拍完,一两年间,物价上涨了,制片成本高了,选好的景也变成了旅游景点开始收费了,但剧组人员的报酬还跟6年前一样:每集最高90元,最低30元。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杨洁忍痛割舍了5集,老版《西游记》就只剩下25集。

1998年,杨洁拉着已经步入中年的主演们又拍摄了《西游记》续集,出发点其实是把1987年没拍完的戏补完。但世事变化,尽管有了更好的设备和条件,《西游记》续集却再也达不到老版的辉煌。

部分选编自《看天下》张自言 文章来源:李涵说历史

82版《西游记》中怎么会有三个唐僧?

☞对此各位看客怎么看?可以在评论区吐槽交流。
☞后语: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关注一下我,以示鼓励!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免责声明:本文主要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