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看化验单速度很快,是真的认真看了吗?

當冬夜漸暖大海不再那麼藍


我是小影大夫。这个问题毋庸置疑,医生看化验单不但看的快,而且也是认真看了。医生在接诊一个患者时,先问了病史,然后开具检查单,目的是为了排除或者证实自己的诊断。只有认真看了,才能判断是不是这个病,才能进一步的处理。不然看了化验单也是稀里糊涂的,那怎么看病呀。


医生有重点、快速且认真看化验单

医生每天要接诊几十个患者,自己的专科的病,来来去去就那么几种常见病,所以医生对这些化验单已经非常熟悉了,哪项高代表什么意义,哪些有问题,可以排除什么病,在医生的脑海里已经非常熟悉了。扫过一眼就能看出化验单哪里有异常。

医生在看化验单时,要抓住这个化验单的重点看,并且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来考虑。


比如发烧去医院就诊,要求抽血查血常规,血常规的化验有十几个项目,每一项里都有参考值,有异常的有升高和降低的标志,这也节省了医生看化验单的时间。发烧就诊,那么医生就要注意白细胞的数目,而血小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也需要看,但是稍微次要一点。白细胞升高,提示有细菌感染。

比如妇科,月经过多就诊,医生开了血常规,那么就要更加注意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这两项目,如果都降低,提示有月经过多引起的贫血,需要相应的治疗。白细胞这一项就显得没那么重要。

建议

如果去就诊,有关此次疾病相关的化验单建议都带上,并且按照时间排列好,方便医生查看。不然医生在整理化验单的时候,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看化验单一分钟,却用了五分钟整理化验单,那就不好了。


小影大夫


以下内容来自医生本人:

可能大多数病人被医生门诊的“神速”所惊讶,我的化验单这么大一堆,就瞟几秒钟就看完了,能看清楚仔细吗?别说病人,我们还在当实习生的时候也这么认为,我们看化验单费老劲了,领导一眼就瞬间HOLD,这不科学呀!可当我们经验丰富后出门诊时,事实就是如此。

医生看化验单有个习惯,就是抓住重点,只看我们关心的结果,其他结果只要没有异常就不处理。就拿血常规做例子,普通人看血常规单子首先会纠结在有异常的项目上,哪有箭头表示哪儿有异常,比如什么血小板平均体积高了,血小板压积低了。而医生看化验单的顺序是:先看常见的三系即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如果正常再看其他箭头所指的异常部分。

在某些特殊的疾病时还会关注相应的指标,但对于无关紧要的轻度的异常我们不予重视。因此,只要三系正常,假如血小板平均体积稍高一点,我们也可以接受。而这些过程在我们瞟的那几秒中内已经完成了,这专业训练带来的结果。

那医生就没有遗漏的时候吗?

当然也有。这里有几个小建议可以帮助患者能更快更准确地就诊:

1.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整理好化验结果;

2.异常的部分可以先自行标记出,简单来说有箭头的部分就是异常;

3.如果你不知道这个结果对看病是否有用,那就都带上吧。

希望春雨医生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关注头条号【春雨医生】获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识哟。


春雨医生


为什么医生看化验单可以这么快?

首先不说医生是经过多年专业训练,能够抓住化验单的重点看。其实普通人要粗略化验单,也并不难。很多关注我的朋友们都知道,我写过关于一个三分钟看懂化验单系列回答,在里面我介绍了如何看懂肝肾功能检查报告单、血常规检验报告、尿常规检验报告。等你看完了我之前的那几个答案,也就差不多三分钟的阅读时间,经过这样一个短短的小培训,你就可以大体上看懂一个报告单,同时你也会觉得,医生看那么快也不足为奇。

第二,现在的化验单做的已经很智能,会把正常值附在上面,如果哪一项数据有问题,还会给标上剪头。比如:↑,↓。医生看到化验单,不用一项一项去过,也不用在脑海中想这一项指标的正常数据是多少,因此能够很快找到有问题的地方。

第三,医生看报告是有针对性的。比如一个病人发烧来的,做了血常规检查,医生主要关注的就是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这几项数值。因为就靠这几项数据,基本上就能判断患者的发热是由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当然,有的时候,经验不足的医生是可以忽略一些数据的。比如我最喜欢讲的一个病例。就是一个癫痫患者,来我院就医的时候发现他肝功能检查报告中血糖值这一项指标偏低。在前面的医院,没人注意到了这一项,因为患者主要是看癫痫,很多医生给看了癫痫药。但是,我们大主任(一个经验极其丰富的医生)看了之后,他就很在意这个问题,说复查一下。结果复查一下之后,确实还是低血糖。结果又做了一个腹部b超,发现是胰岛细胞瘤,这个病可以导致低血糖,如果患者不吃东西,血糖过低,也可以引起癫痫。最后这个患者做了手术,再也不发癫痫了,也不用吃癫痫药了。


人体探索者


医生看化验单速度很快,是真的认真看了吗?

真的认真看了吗?

不言而喻,参与回答这个问题的主要有两个群体:医生和一般公众(通常以就医亲历做依据)。

相应的,答案也必然会泾渭分明:当然认真看了VS似乎根本没有认真看,很马虎,随便瞭了一眼。

到底认真看了吗?

认真

什么叫认真?

一般理解,认真包含两个层面:以严肃慎重的态度对待,以仔细的方式处置。

这应该不存在异议吧。

“很快”就必然意味着不认真吗?

题主的问题说的清楚,怀疑医生没有认真看的主要原因是,医生看得“很快”

指医生不认真的逻辑就是:

快,还怎么可能认真?

就态度而言,正常情况下,没有医生看病是不认真。

原因有二,一是职业道德;二是责任。

因此,医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应该不需要争论。

关键就是“很快”能不能“认真”?

以上图这张血常规+的化验单来说,在患者或家属看来,一张单子上列了22项化验结果,每项的内容包括项目的中文和英文缩写名称,结果数值,异常结果的提示信息(上下箭头),单位,以及参考值。

算下来,包括100个具体的结果。医生仅仅用了1、2秒钟扫了一眼,就给出“没问题”的结论,怎么能让患者相信医生真的认真仔细看了?

事实是,医生真的不需要像患者或家属认为的那么“认真”地逐项仔细看。

因为,虽然医学内容繁杂,但是临床医生每天看的病种,面对的化验单等辅助检查,其实是是很有限的。

对这些东西自然非常熟悉。

有的医生答主说“掌握并牢记各种化验结果的正常参考值,以及异常结果的数值以及临床意义”,这是夸大其词。

事实上,对于化验结果的临床意义,和一些重要的结果(比如上图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和比例,红细胞计数和直径,血红蛋白数值等),合格的医生都会掌握并很轻松就可以牢记。

但是,对于其中的很多具体数值,根本不需要记。

比如,上图化验单中的大多数值是不需要记的。因为,现在的化验单对医生非常“友好”,列出正常参考值,甚至还给出异常结果提示。

医生看化验单,根本不需要逐项仔细审视,只需要快速扫一眼,寻找有没有异常结果——就是箭头。

如果有,会对这些异常结果进行“审视”。

但是,多数时候,提示的异常结果往往是稍微超出正常参考值范围,医学上称“临界值”。这些“临界值”中的大部分没有临床意义的,对于这些“异常结果”的“审视”指需要再“扫一眼”就可以判断。

只有,真正有临床意义的异常结果,医生才需要真正关注,记住,并与其他有意义的结果进行综合考虑,作为做诊断的有效信息。

像上图这张化验单,虽然有3个“异常”提示箭头,但是,医生只需要用1~2秒扫过就完全可以做出正常的判断。

如果,一个患者有7、8张这样的辅助检查结果,那么医生只需要不超过

10秒钟就可以“认真”看完,并得出结论判断。

在患者和家属,7、8张单子,花掉我几百上千大洋,你医生只用了10秒钟瞟了几眼,就给出判断。你说你认真看了?打死我,我都不相信!

在医生,我的的确确“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看了,并严肃慎重地地做出判断,你说我不认真?窦娥啊,我!

你来说说,医生认真看了吗?


挣脱枷锁的囚徒


首先医生肯定是认真看了,否则误诊或漏诊医生要担责任的。其次快和慢是相对的,化验单如果是让病人来看是,一头雾水肯定慢,而医生则是轻车熟路当然相对快的多了。

其实医生看化验单所谓的快,只是相对于病人看化验单的速度相对而言。俗话说熟能生巧,医生天天在看化验单,很多检查结果的正常值都烂熟于胸,当然速度会快很多。其次看化验单有技巧,现在的化验单都标有正常值范围,异常的结果都会标有异常的提示箭头,医生可以直奔异常指标而去,会省很多时间。再者,医生开化验单都有一定的目的性,一个化验报告虽然报告结果很多,但医生知道重点应该看什么,对于其他的正常值只会一带而过。比如血常规报告有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总数及分类、淋巴细胞等很多项内容,如果医生是怀疑感染的,重点是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情况。

这些对于医生是简单的事情,如果要让普通患者来做,患者肯定会每项结果都慢慢看一遍,当然速度会慢很多,觉得医生看的速度太”快”了。


医患家


很确定的回答:真的认真看了。

当代医生除了望闻问切,还得掌握各种检验、检查的适应症以及禁忌症,更需要掌握并牢记各种化验结果的正常参考值,以及异常结果的数值以及临床意义。

当患者前来就诊,医生了解病情之后,需要对患者开具相关方面的检查,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各种检查的目的是什么,预期的结果是什么;

拿到结果之后,化验结果是否与逾期一致或相背,结果异常又代表什么,有何临床意义,是否还需要继续其他检查,将要进行哪些处理等等问题都需要医生在第一时间做出决定并做出处理。

背书本和记东西是医生的基本技能,各种乱七八糟的数据和五花八门的医学内容,医生们早已烂记于心。

医生每天都需要面对不同的患者,而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有所不同,不可能面对每位患者都去翻书或请会诊。

所以,不用怀疑医生有没有认真看你的化验单。

如果不认真看,医生们是很难有接下来的进一步处理的。


重症医生康骏朋


医生看病,要问诊,要体查,要化验,在看化验报告时,也是带着临床思维看结果的,在一个更高的视野看检验报告,本身就会很高效。

医生对化验单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尤其是大部分常规检验,瞄一眼就心中有数了。当然在患者眼里,医生过验单的速度跟数页码一般快,会疑惑的问,“这医生真的认真看了吗?”

对于一个合格的医生来说,这是一项基本技能,每天干的就是这个活,难易程度与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差不多。对于公众来说,看报告估计跟看天书差不多,每个字都认识,但就是不知道啥意思。

当然也有一些某系的无良医院和诊所,假医生也不少,就算他们装模作样看半天,也许心里想的是怎么让你多花点钱吧。

我想,能问出这句话,也是与目前医患之间缺少信任有关。对于医生来说,要注意构建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关系,不但要看病,也要看人。从人的整体去看问题,取得患者信任和配合,才能更好的看病。对于患者来说,坦诚自己的疑惑,主动积极与医生沟通,参与自己的疾病健康管理,给予医生更多信任。


急诊夜鹰


“快乐的小大夫”为您解答,欢喜关注

当然是认真看了。

1、首先医生对各个化验都了如指掌,上学时候学习,上班的时候天天看,俗话说熟能生巧,他们一定比常人看的快得多。并且对化验单数值和意义了然于胸,了如指掌的。

2、一般医生已经根据患者的病史的查体对患者的疾病有了认识,大体上对疾病有了初步的诊断,做的化验一般都是为了证实判断或者排除一些相似疾病,所以对可能出现的化验数值都会有预判,所以一般扫一眼就能清除了。

3、化验单都会有提示的,当数值有异常的时候都会有向上或者向下的箭头,而那些没有提示的数值都是正常的,一般都不需要看,知道正常了。再加上提示的数值和内心的预判如果一样,那么就可以证实判断了。

4、医生看病不仅仅是看化验单,化验单只是对患者疾病诊断和判断病情程度的一项指标,医生还要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征还有辅助检查进行统一考虑的。

5、到医院看病的人越来越多,而医生特别是大医院的医生却不多,每天超负荷的工作往往还是干不完,每个人都练就一双慧眼了,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

同时并不是所有的化验单医生都看的很快,有的时候化验与患者病史和体征不符合的,医生都要进行认真思考的,这时候可能就会很慢了。

“快乐的小大夫”每天为你推送健康医学知识,分享病例。不要忘记点击右上角关注呦!


快乐的小大夫


这个问题挺有趣的,肯定是平时在就医过程中,递给医生的化验单,估计每一分钟就还回来了。这时心里确实会犯嘀咕,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疾病。


需要在这里说明下噢,对于来就诊的患者,一般医生都是在了解患者的病史及一般身体情况后,才开具相关的化验单,而不是毫无目的的开化验单。


那当化验结果出来后,医生也是带着目的去看化验单的,或者说是拿化验单验证心里已有的判断;所以看化验单时更着重的在看医生想要知道的化验结果;其它一些指标一眼看去,基本都能看到是否在正常值范围内。如果遇到异常情况,一个指标估计就要想好几分钟噢。


所以呢,有时快,也恰恰说明,你的化验单异常指标不多,或者已经在医生的诊断范围内了。


不要碰上好医生确实也是件随缘的事情,不过还是有准备工作可以做的,接下来教你如何挑选医生噢!

首先,千万别信广告!

特别是在电视,公交,路边广告牌

还有电台各种推的

感冒发烧这类小病其实都可以自愈

难受了吃点药控制症状就行,

不放心的话可以尝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普通的检查社区医生都可以做的

而且很靠谱!

一般来说人是不会特别拥挤的,

医生资源也有保障,

如果你想多感受医生的关怀,

多和医生聊会天,

选择这里体验会更好一些。

其中还包括甲等,乙等

当然三级甲等最牛,三级乙等次之。)

医生资质普遍都灰常高,

博士都是一抓一大把,

最低也得是个985名牌大学的研究生。

大病小病都不在话下,

诊疗程序规范,严谨,科学。

一般专科疾病都没啥大问题。

但是人数容易多到爆炸!

(一天一百+稳稳的)谨慎选择。

就算预约挂号了,

检查都不一定能排得上...

回到选医生的正题

首先看年纪

如果看的是中医,

且是疑难杂症,可以选老专家门诊

如果看西医,

上了年纪多数跟不上学术进展。

(当然像国内顶尖的几位大佬

依然老当益壮且经验丰富!)

一般来说,

年龄在35-50岁左右的,

当然号也一般比较难挂...

高年资的主治医生是很好的选择

如果看一个普通的专科疾病

主治医生绰绰有余了,

万一碰上个病情复杂的,

还有上级医生可以求助呢……

一个人在前面走,

后面一群白大褂小弟的,

不是领导就是大牛!

查房的时候,

主治医生负责介绍病情给他听,

这类人很忙,

忙着拯救地球和更危急的病人。

一般见不到很正常!

有些人跑了半天关系

找这些教授大牛看病

结果大部分时间都是

他们的小弟们在接待

所以实在挂不上大教授的号

找大教授的弟子看病也是可以的!

然后偷偷告诉你们

论文太多的医生要小心...

业内除了一些学霸大牛,

普通医生没有太多时间写论文,

都是为了职称来写的。

那种动辄几十篇的...

获得各种大奖...

工作重心多在科研,

所以看病手术能力就没那么优秀了...

学会利用各种咨询平台,

什么春雨医生啊微医之类的

搜索医生的名字

把评论看一看!

可以了解医生手术水平,

投诉并发症的多少,

也可以看出医生理念是否是你想要的。

比如甲状腺手术,

切多少,怎么切不一样,

选择你想要的,

然后坚定不移地相信你的医生!

再想保险一点的话,可以实地考察,

手术前多看几个医生,

比较一下,

最好能见到医生之前的病人,

了解下伤口,恢复情况,

对术后复诊的病人如何

也可以看出医生是否有责任心。

这点对有手术疤痕的患者特别重要。

例如

选外科医生一定要找麻醉医生介绍!!

不要问为什么!!

反正一定要找麻醉科医生!!

另外!你们的一个赞转留言!

都知道该怎么做了吧(。ì _ í。)


知麻糖



相信很多患者和家属都曾有过类似的感觉,觉得医生没有仔细看化验单,就给出了结论:他是不是真的看全了呢?有没有遗漏呢?

这体现了患者对医生专业素养的期待,同时也对医生提出要求:要技术过硬,科学诊断,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因为在小的细节上不注意,可能在大的问题上就容易出现疏漏,甚至导致医疗纠纷。

首先明确一点,化验单、检查报告大多是来自于医疗设备给出的数据和指标,在一些报告单上会附加检验科医生的总体结论,供门诊医生参考。那么,这些报告、医生给出的结论,一定是科学、准确、零误差吗?

答案是,不一定!

不久前,身边出现这样一个事情,一对多年不孕的夫妇在区妇婴医院检查时,发现自己怀孕了,非常高兴。到大型三甲医院办产检的时候,却被告知没怀孕,前前后后检查了四次,三次结果证明怀孕,第一次“怀孕”的结果是错误的。

期间的原因院方表示查不清楚,设备没问题,呈现的结果也在合理指标区间内,最后推测可能是检验人员输错了患者名字。但这又不免让人担心,患者一个接一个,输错了张三,是不是一连串的名字都错下去?


还有一个二级城市医院出现的例子。肿瘤患者做完手术后,刚上岗的年轻医生给出其肿瘤病理分析是恶性的结论,患者和家属不敢相信,找来科室主任一看,主任说——压根儿没啥大事儿!


医学是带走专业门槛的,患者在被动、不懂、无知的情况下听医生告知一切。

这两桩真实的事件也提醒医务工作者,每个患者的病情在其个人和家庭心目中都是天大的事,尽量谨慎认真,别犯下假怀孕、假癌症这样天大的笑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