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和尚,竟然在死後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廟,而且還是唯一一人

中國古代和尚眾多,真和尚多,假和尚也不少,出家人本應常伴青燈古佛,不聞世事,偏偏就有一些人要出去看一看,入世之後出名的人並不少,例如被稱為花和尚的魯智深,晉朝的佛圖澄,元朝的劉秉忠,明朝的姚廣孝等等。今天說的這位僧人就是被稱為“黑衣宰相”的姚廣孝。

一個和尚,竟然在死後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廟,而且還是唯一一人

姚廣孝

姚廣孝從小開始就不願意子承父業(他父親是醫生),就是想讀書做官或者學佛。在元朝末年,當官的的途徑還不發達,漢人社會地位底下,除了特別出名和有才氣的人文外,其他的人很難通過讀書做官,於是他在14歲的時候到寺廟剃髮做了和尚,法名道衍。當了和尚也不老實,一心還是想做官,沒事的時候也不看佛法,反而去學習兵法。後來乾脆跑去拜道士席應真作師父,學習陰陽術數之學。以姚廣孝的天分,如果能好好研習佛法,將來必定是位高僧,可是他選擇了做官,選擇了參與時政這一條路,註定了他與眾不同,也註定了他的一生是成功的。

一個和尚,竟然在死後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廟,而且還是唯一一人

洪武十五年,馬皇后去世,朱元璋為表示懷念,決定選拔有道高僧侍奉諸子,並輔弼諸王誦經祈福。姚廣孝的朋友,當時已出任僧錄司左善世的宗泐藉機推薦了他。這一次的推薦改變了姚廣孝以後得人生軌跡,而朱棣就是這條軌跡的規劃者。姚廣孝選擇了當時的燕王朱棣,在姚廣孝和朱棣一起回北平後,他不但經常出入燕王府,還和朱棣密談軍國大事,成為朱棣的軍師。

建文帝繼位後,採納齊泰、黃子澄建議削藩。姚廣孝積極動員朱棣起兵反叛,朱棣說:“民意都支持朝廷,我們能怎麼辦呢?”道衍曰:“臣只知天道而已,何必管什麼民意!”於是朱棣漸漸下決心,並私下選派軍官,並招募勇敢異能的人。並利用所住宮殿(原元朝皇宮)幽深的優勢,在宮內秘密製造兵器。姚廣孝為防止洩密,特意把兵器廠安置在地下,還養了一群鴨鵝,用鴨鵝的叫聲掩蓋兵器鍛造聲。

一個和尚,竟然在死後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廟,而且還是唯一一人

399年的一天,朱棣想謀反的行為被洩露,建文帝派人抓捕軟禁朱棣,朱棣得知消息後,先發制人控制了北京城,以“清君側”的名義開始轟轟烈烈的謀反事業。在靖難之役四年中,姚廣孝作為文士沒有隨軍親臨前線,但他在策劃、指揮方面有重大貢獻。曾建議朱棣輕騎挺進,徑取南京,使得朱棣順利奪取南京,登基稱帝。

一個和尚,竟然在死後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廟,而且還是唯一一人

朱棣登上皇位後恢復姚廣孝的姓氏,賜名“廣孝”,讓他擔任僧錄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師,因此被稱為“黑衣宰相”。此後讓姚廣孝和解縉一起主持纂修《永樂大典》,又讓他負責北京城的建造工作。在朱棣北伐蒙古時輔佐朱高熾處理國務,輔佐太孫即後來的宣宗學習。他是可以算是明朝三代皇帝的先生,即成祖,仁宗,宣宗。一個人當三次為帝師,在中國歷史上不多見。

永樂十六年,姚廣孝病逝慶壽寺,朱棣為他停朝二日,追贈榮國公,諡號恭靖,並親自撰寫神道碑銘,讓他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廟,成為明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