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案可期!網貸監管「1+3」框架完成,公安執法同步保障!

隨著全國統一的檢查標準和108條自查問題清單的正式發佈,互金平臺風險自查及整治工作也拉開大幕。業內普遍認為,這預示著網貸監管“1+3”制度框架的完成,網貸行業的規範化與合規化正在強力推進。

據全國互金風險專項整治辦公室介紹,目前全國各地正從自身實際出發,積極組織轄內網貸機構開展自查自糾,對發現的問題,邊查邊整,即查即改。


備案可期!網貸監管“1+3”框架完成,公安執法同步保障!


在統一領導下,近期北京、上海、浙江、四川、廣東、山東、貴州等多個省市均已在當地互金協會指導下啟動P2P平臺自查工作。

據瞭解,此次網貸行業專項整治,由中央負責確定制度框架,公安部門同步配合打擊違法平臺,各地組織實施合規檢查,最終對驗收合格的平臺,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檢驗後,條件成熟後可按要求申請備案。

簡而言之,網貸行業平臺備案可期!

制度框架逐步完善,為備案確定方向!

對監管機構而言,對網貸行業的監管是在摸索中不斷完善的。

2016年8月24日,原中國銀監會等部門正式發佈《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

2016年11月發佈《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

2017年2月,原中國銀監會下發《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

2017年8月下發《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

監管部門花了一年時間,確定了俗稱的網貸行業的“1+3”政策框架,這一套網絡借貸法規體系確立了網貸行業監管體制及業務規則,明確了網貸行業發展方向,為網貸行業的規範發展和持續審慎監管提供了制度依據。


備案可期!網貸監管“1+3”框架完成,公安執法同步保障!


今年8月末,監管部門發佈《關於開展P2P網絡借貸機構合規檢查工作的通知》,隨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合規檢查問題清單》(共計108條),拉開了按照統一標準在全國進行合規檢查的序幕。

隨著互聯網金融專項風險整治的有序推進,政府和監管層對網貸風險的認識和理解逐步深化,一些行之有效的監管原則和措施也逐步形成。

如網絡借貸的信息披露、資金存管、備案登記、小額分散等多項原則,業務透明化、資金安全化、經營合法化和重點風險點防範等多項措施。這些監管原則和措施,為網貸行業長效監管機制的建立,奠定了較好基礎。

中國社會科學院投融資研究中心主任黃國平認為,網貸基本政策基調和平臺功能角色進一步確認,為完善網貸行業監管體制,提高政策針對性和務實性指明瞭方向。

公安部門同步配合打擊追查違法平臺

在中央逐步確定網貸行業監管制度框架的同時,很多平臺也在過去一段時間爆出問題,許多用戶的合法權益也受到了嚴重的損害。

在案件發生後,各地公安部門也在第一時間成立專案組,核查事實真相,依法維護廣大用戶的權益。

9月10日,公安部在其官網的“非法集資案件投資人信息登記平臺”上,批量開通了多個涉嫌非法集資的P2P平臺的用戶信息登記通道。

備案可期!網貸監管“1+3”框架完成,公安執法同步保障!

受害用戶可以在規定期限內,到該平臺登記受害信息,維護合法權益。

據瞭解,目前公安部新開通登記的平臺有52家,相關用戶可以通過登錄網址http://ecidcwc.mps.gov.cn,按照案件公告要求進行相關信息登記,並可隨時查詢公安機關發佈的最新辦案消息。


備案可期!網貸監管“1+3”框架完成,公安執法同步保障!


公安部各辦案單位將通過該登記平臺及時公告案件辦理進展情況,並針對用戶的訴求和意願,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教育和釋法答疑。

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公安機關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法理念,深入推進“陽光辦案”,全面查清案件事實,全力追贓挽損,希望有關用戶及時進行網上登記,下一步公安機關還將啟動更多網貸平臺涉嫌非法集資案件的網上登記工作。

穩步推進自律檢查,合規備案未來可期

隨著“網貸108條”的發佈,合規驗收的標準也逐步浮出水面。據報道,9月13日起,北京的P2P平臺就可以開始上傳自查材料了。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此次的驗收標準符合預期,108條問題清單基於已有的“1+3”法規體系設立,並沒有新的標準和規則,標誌著網貸監管政策體系已逐漸成熟。

這相當於為一直懸而未決的網貸備案指明瞭路徑。

從國家層面統一了具體的整治標準和要求,並明確了時間表以後,再重啟新一輪全國範圍內的合規檢查,能夠為加速落實網貸備案掃清障礙。

備案可期!網貸監管“1+3”框架完成,公安執法同步保障!

收到互聯網金融協會下發的自律檢查工作通知後的第一時間,微貸網就根據監管要求,啟動了新一輪合規自律檢查的工作。

結合“網貸108條”的要求,微貸網從產品服務、宣傳推廣、資產風控等多個方面,全方位從嚴從細開展合規自查,切實落實好“一個辦法,三個指引”的監管要求,推進平臺合規工作!用合規運營切實保障用戶利益的安全!

行業內某高級研究員張葉霞表示,“從全國層面統一合規檢查口徑,避免了地區性的監管套利或過度監管。未來,對於檢查合規的平臺,備案也就順理成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