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逼背後,都是苦逼

人前光鮮,人後堅辛。打個最不好聽的比喻,光看賊吃肉,不看賊捱打。每個人在成功的背後,付出的那種巨大的艱辛,或許,只有他自己才能夠知道。

牛逼背後,都是苦逼

老楊在演講臺上分享他個人的創業經歷,主要講的是他如何從一名普通的家電從業人員,到現在成為大型家電連鎖的公司的擁有者。公司目前在當地很火,各種大工程小工程接到手軟,市裡的高層領導也曾去參觀過。

  演講快結束時,我聽到旁邊一對男女在議論,男的小聲說:“這種公司只要有關係,很好辦的,僱幾個人,搭幾張桌子的事兒。沒什麼大不了的。”

  聽到這話,我心裡真覺得堵了塊石頭,因為簡單粗暴的評論能把人的努力在瞬間貶得一文不值。作為老楊的前同事,我知道他幾乎是耗盡了心血才讓公司走到這種地步。

  公司初期的業務,老楊自己是從各個小區每條樓梯每一間套房,每一節樓梯一節一節地走著,跑懶了幾對鞋子。他還在公司上班那會想著穿什麼愛步、ECCO、NIKE等大品牌的皮鞋,創業之後,就買一堆50塊錢的布鞋,因為,啥大品牌跑下三五條樓梯之後,就基本報廢了。老楊從那時開始便樣樣事情自己上,合作商都靠自己拉。前期、中期、後期,每一個環節都要把關,每一個細節都要做好。

  某次我深夜買醉,凌晨三點後回公司,發現老楊還在改方案,邊上是一袋袋速溶咖啡。更誇張的是,他喝咖啡連沖泡的時間都沒,直接幹吃速溶咖啡。再後來,直接從網上買了個睡袋,天天睡公司。

  後來他身體自然就垮了,得了很嚴重的胃病,眼睛也出了點問題。我覺得他完全沒必要這麼拼,他告訴我創業公司不拼就是等死,不然怎麼會只有1%的創業公司活下來,成功是要用辛苦去換的。

  我沒有什麼話能勸告他,他太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了。

  儘管如此,老楊從來不在任何場合提及自己的努力與辛苦。人前扮男神西裝筆挺、頭髮光亮,人後默默伏案奮鬥,無論什麼事,他永遠撩起袖管衝在最前面,輕傷不下火線。

  這一秒,他站在演講臺上講得頭頭是道,眼前的一切景象,都顯得那樣高端優雅。可沒人想到他是剛從醫院做完胃鏡,打車來現場的。

  很多人記住了老楊的光鮮,但我只記住了他在黑夜裡伏案工作的景象。我甚至到現在都無法想象,一個人是如何熬過創業初期的痛苦,走到現在的。

  在旁議論的男女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知道這些故事,他們永遠固執地認為別人的成就都是輕而易舉,或是走了狗屎運。

  他們永遠不明白那些牛逼閃閃的人,都是從黑暗裡爬出來的人。

  很多人只是在你看不見的地方努力,而你不知道罷了。

  那些不足為外人道的苦逼往事,才是真正讓他們成功的理由。

牛逼背後,都是苦逼

正因為牛逼之人在看不見的地方努力,所以旁人會說:“你看,他不過是運氣好罷了,他只是家裡條件好罷了,他說不定是開了後門的。說白了,他只是那隻風口上的豬,如此而已。”

  他們不明白,所謂的牛逼,都是用苦逼換來的。

  而他們之所以仍舊在平庸中沉醉,只是因為他們不敢用苦逼去交換。他們怕輸,他們怕選擇一條唯一的路,他們怕用盡氣力之後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是。

  甚至有風來了,他們都不會往前挪一步。

  他們在努力之前,就已經扼殺了所有的可能性。

  因為他懂得成功者的一個基本法則:物物交換。你想要什麼?好,請用東西去換。

你想要成功?你想要牛逼?很好,用辛苦去換,用做一個苦逼的決心去換。

牛逼背後,都是苦逼

奇葩說第三季的尾聲,最後一場1對1對決的辯題是“懶是否是人類之光?”

  當姜思達和黃執中辯完後,郭德綱做了這樣一個總結陳詞:“如果演員都用功的話,都會成為侯寶林。可是這一場相聲七段,七個侯寶林,我們怎麼安排誰第一,誰最後。老天爺就是這麼設計的,有的就是開場的命,有的就是中間,有的就是攢底。勤奮的就勤奮吧,懶的就好好歇著吧。這是天道。”

  牛逼之人的數量永遠佔2,非牛逼之人的數量永遠佔8。

  不得不承認,變得牛逼或是取得成功,都太辛苦了。但總有20%的人,願意逆著人性來,願意跟人性對著幹,願意用代價去交換,去換一個成功的花環。

  也總有80%的人,他們順應著人性,過著毫無意外的生活。這真的是一件很自然的事,這才是我們普通人的真實狀態。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兩種人的距離會越來越大。

  起因可能只是因為當年,那個懶人,做了一些平凡的事,按部就班。

  而那個未來的牛逼之人,他開始變得隱忍,開始接受做一些苦逼的事。

  他開始明白,金光閃閃的牛逼,是要用陰冷的、疼痛的、不那麼體面的苦逼去換的。

  他開始明白,美好事物的誕生,是建立在某種犧牲之上的。

  因為那些牛逼的存在,都絕非偶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