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那款“很作”的酸奶,猎奇路线走得如何了?

距离蒙牛推出“ZUO酸奶”已过去有半年的时间了,在产品刚推出时,蒙牛请来TF BOYS作代言人,并在微博和抖音这两大社交媒体上大肆宣传。可现在无论是从销量还是消费者评价上来看,这款“ZUO酸奶”走的猎奇路线,似乎是走歪了。

◆◆◆◆◆

营销做得好,销售不理想

今年一月,蒙牛推出了一款“ZUO酸奶”,来面向00后消费群体,并为产品打出“最懂年轻人的酸奶”的口号。

与其他酸奶不同的是,这款“ZUO酸奶”的味道不走寻常路,推出了代表友情辣的生姜红枣味、代表暗恋苦的黑巧克力味和代表眼泪咸的海盐焦糖味。

蒙牛那款“很作”的酸奶,猎奇路线走得如何了?

在营销推广上,启用了TF BOYS作代言人,符合00后的“追星口味”,并在抖音发起#我才是好喝表情帝#挑战,上线首日就吸引30w+用户参加。

很明显,“ZUO酸奶”无论是请代言人,还是与抖音联合营销,都为它挣取了不少品牌热度和曝光率,可在这热闹的营销活动背后,它的销量究竟如何呢?

据买来品尝过的消费者表示,大部分都无法接受酸奶是辣的或咸的味道,刚上市时的确觉得新奇,可是喝了之后发现味道很奇怪,便不会再买第二次了。

蒙牛那款“很作”的酸奶,猎奇路线走得如何了?

近年来,我国乳业品牌都在积极推崇高端酸奶,可这些酸奶也开始出现同质化的趋势。蒙牛推出“ZUO酸奶”,便有打差异化的想法在里面,可事实证明,“猎奇”的同时还需要符合市场发展法则。

一盒酸奶,如果连口感、口味这些最本质的要求都无法被消费者所接受,那怎么会有人买单呢?

◆◆◆◆◆

猎奇产品多,买单者却少

除了“ZUO酸奶”以外,走猎奇路线的产品其实还不少,可它们最终都走向了没落。

1.无酒精饮料啤儿茶爽

2008年,啤儿茶爽凭借一句“你OUT了”的广告词红遍全中国,可如今却很少再听到它的名字。

啤儿茶爽算是娃哈哈旗下一款具有开拓性意义的产品,它虽然有啤酒的味道,但是却无酒精。从名字上我们便不难看出,娃哈哈想要做跨界定位,将啤酒和茶的概念合二为一。

蒙牛那款“很作”的酸奶,猎奇路线走得如何了?

可这个产品最大的缺陷就是,喜欢茶的人,很少会为啤酒买单;喜欢啤酒的人,有其他啤酒可以选择。啤儿茶爽就处于一个东不成西不就的尴尬状态,最终导致它走向失败。

2.“终身难忘”红色尖叫

“尖叫”系列是农夫山泉旗下的一款功能性饮料,有3种不同的颜色,分别代表不同的味道。除了卖得很火的绿色和蓝色以外,还有一款因为太难喝而被炒热的红色尖叫。

蒙牛那款“很作”的酸奶,猎奇路线走得如何了?

据介绍,这是一款添加了绿茶和淡竹叶植物提取物等成分的混合果味,但网友喝了之后表示“这就是一股泡了一晚上烟草的味道!”

正是因为红色尖叫如此猎奇的味道,让它开始淡出市场,现在也只有在网络上搜索才可能买到了。

◆◆◆◆◆

打造猎奇营销,方法不止一种

很多品牌想走猎奇营销,都是在口味上面下手,研究一些在消费者眼中很稀奇的味道出来,并大做文章。但这样做真的很容易走偏,就像营销君在上面提到的几个品牌那样,最终因口味不能被消费者所接受而走向没落。

其实,猎奇营销不一定非要研究奇怪的口味, 懂得利用一些特别的方法,也能抓住消费者那颗好奇的心。

蒙牛那款“很作”的酸奶,猎奇路线走得如何了?

具有玩具收藏爱好的人,一定听说过“盒蛋”或者“扭蛋”吧。“盒蛋”的玩法就是不告知这个盒子里装的具体哪款玩具,消费者只有买回去才知道;而“扭蛋”则是将所有的玩具放在一个容器里,消费者通过投币将玩具扭出,样式充满随机性。

如此“惊险刺激”的玩法,很容易吸引消费者那颗猎奇的心。在十几种不同的款式里,还存在一些隐藏款,用游戏里的术语来说就是SSR级的款式,这些营销手段能让具有收藏癖的消费者欲罢不能。

同样的用法也可以用到食物上。比如以前一袋小浣熊干脆面,每袋里都会赠送不同的水浒英雄卡,在当时可谓红极一时。

蒙牛那款“很作”的酸奶,猎奇路线走得如何了?

如今已经到了数字化的时代,品牌们甚至可以利用扫码、AR技术来打造线上收集的营销策略。比如奥利奥就研究了一套AR技术,消费者可以通过扫饼干来解锁小游戏。

打造差异化的方法有很多,猎奇营销确实可以抓到消费者的好奇心,但也要找对方式。创新可以,但如果只是单纯地为了猎奇而去故意制造难吃、难用的“奇葩产品”,是不可能为品牌带来长期效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