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故事」簸箕上的贺州故事

「贺州故事」簸箕上的贺州故事

【贺州故事】簸箕上的贺州故事

「贺州故事」簸箕上的贺州故事

在贺州大桥南端,坐落着一家以贺州民族文化为主题的酒店。酒店布局雅致逸情,汇集了全国和贺州市顶级书画家及艺术家的作品、贺州奇石、艺雕、根雕和名土特优农副产品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产物。但让更多外地客人慕名而来的,是他们独具特色的簸箕宴。

「贺州故事」簸箕上的贺州故事

簸箕宴是贺州传统的客家和瑶族的盛宴。在农村,簸箕几乎家家都有,晒东西、揉面、做糍粑……几乎事事离不开它。用簸箕传送美食,方便,齐全,也成为了贺州人饮食习俗之一。

「贺州故事」簸箕上的贺州故事

起初簸箕宴并不被众人熟知,直到广东电视台、江门电视台发现并报导,簸箕宴的名声才渐渐传出去。“凡是珠三角知道簸箕宴的都会找上门来。”他们的簸箕宴在今年荣获得了贺州市美食大赛十大金奖,也作为长寿食物的代表之一登上了中央电视台。

「贺州故事」簸箕上的贺州故事

如百花齐放般灿烂的簸箕宴是如何制作的呢?让我们跟着担任广西贺州市烹饪名厨协会秘书长等多个职务的“中国烹饪大师”宋雨一起探个究竟。

「贺州故事」簸箕上的贺州故事

走进干净整洁的厨房,大家早已开始忙碌,新鲜美味的食材放在长桌上待命。宋雨拿出铺满芭蕉叶的簸箕,一场美食盛宴即将上演。

「贺州故事」簸箕上的贺州故事

第一个出场的菜是半只烧鸡。刀起刀落,鸡被切成均匀的肉块,将其按照原形整齐的摆放在芭蕉叶上,随后紧接着的是南乡鸭。它们安安静静的躺在簸箕里,等待其它伙伴的加入。

「贺州故事」簸箕上的贺州故事

接着是肥瘦相间的熏肉。肉片透着光泛着金色,可见刀工之精湛。“我们专门开了个密封的熏房,这个熏肉是我们自己做的喔!”宋雨在芭蕉叶上撒上一把花生米,用熏肉一片一片将其覆盖。

「贺州故事」簸箕上的贺州故事

叶子的选用也很有讲究,一般会选择芭蕉叶或荷叶。只要将其洗净后,用盐水浸泡即可使用,十分方便,也减少了清洗的餐具烦恼,有点“取之于自然,还之于自然”的意思。除了绿色、美观、防渗漏外,芭蕉叶还是一味药材,防虫又健康。

「贺州故事」簸箕上的贺州故事

工作时的宋雨仿佛换了副面孔,不苟言笑,专心致志。

「贺州故事」簸箕上的贺州故事

刚出炉的菜品很烫,但为了摆放的整齐和美观,宋雨都会忍着皮肤的疼痛用手固定每道菜的位置。

「贺州故事」簸箕上的贺州故事

贺州以“逢菜必酿”闻名,菜酿在簸箕宴里也必不可少。光是这一盘菜中,菜酿就占了五样:辣椒酿、萝卜酿、豆角酿、豆腐酿、“酿中之王”贺街瓜花酿。“我们贺州菜酿共有108种,想得到的菜我们都可以酿。”宋雨自豪的说。

「贺州故事」簸箕上的贺州故事

除了菜酿,扣肉和酸扣也是每个客人的必点菜。碗倒扣在芭蕉叶上,形成龟背;肉皮金黄,肥而不腻,香芋软糯,芋嚼鲜美,香气扑鼻,回味无穷。

「贺州故事」簸箕上的贺州故事

不到一个小时,簸箕已被美食填得满满。热气腾腾的雪梨猪肺汤,加上南乡鸭、信都鸡、5种菜酿、招牌扣肉、醋泡猪脚、香煎禾花鱼、熏肉、糍粑、小芋头、豆角、紫薯、黄瓜、荔枝,18道菜荤素搭配,营养均衡。隔着屏幕都令人食指大动。

「贺州故事」簸箕上的贺州故事

褪下工服的宋雨在给自己的作品拍照,他的手机里已经记录了数百种各式各样的菜品。

「贺州故事」簸箕上的贺州故事

簸箕刚搬上桌,宋雨便热情地招呼客人们品尝各种菜式:“你们一定要尝尝这个猪脚。外面很多人为了方便,直接用双氧水漂白。但我们坚持只用醋泡,保持它本身的颜色,健康安全最重要!”灯光下,食物们泛着自然好看的色泽。

「贺州故事」簸箕上的贺州故事

簸箕宴的食材全部来自贺州三县两区,既保证了健康安全,又体现了贺州美食的特色。“我之所以成立广西烹协贺州市名厨委专业委员会,是想挖掘更多属于我们长寿贺州的优质食材。”有他们在背后的默默付出和创新,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更有自信,一起祝福长寿贺州带着簸箕宴这张别具匠心的名片,稳健地走上更大的舞台。(本网实习记者 张潆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