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詩之體裁:格律、題目、章法等

律詩是一種興起併成熟於唐代的詩歌體裁:在格律上,講究平仄協調、合轍押韻、兩兩對仗;此外,題目要統領全詩,全詩要緊扣題目;在章法上,以起、承、轉、合為準則。等等。

律诗之体裁:格律、题目、章法等

很多初學詩詞的人,喜歡在自己的詩作之前標註五律、七律,以為只要八句且押韻(有些初學者甚至平仄通押)就是律詩了。殊不知,律詩的要求很多,寫出一首合格的律詩並不容易。

首先,從格律上說,律詩講究平仄協調、合轍押韻、兩兩對仗。

(一)所謂平仄協調,主要的原則是每一聯(一二句為首聯、三四句為頷聯、五六句為頸聯、七八句為尾聯)內平仄相對,如果做不到相對,就是「失對」;而後一聯的上句,與前一聯的下句,平仄相粘,如果做不到相粘,就是「失粘」。

(二)所謂合轍押韻,是指每一聯的最後一個字要在同一個韻部。唐代使用的是《唐韻》,將近200個韻部,但唐人寫詩時,將臨近的韻部合起來用,稱之為「同用」。後人整理「平水韻」時,將唐人同用的韻部併成一個韻部,形成了流傳至今的106個韻部的平水韻。所以,平水韻雖然是在金元之際在定型的,但實際上就是從唐代流傳至今的用韻法則。

(三)所謂兩兩對仗,是要求律詩中必須有兩聯對偶。一般是要求頷聯和頸聯必須對偶,頷聯可以寬對,頸聯最好工對;首聯、尾聯可不對偶。此外,對偶因避免合掌,即上下聯說的是同一個意象。

律诗之体裁:格律、题目、章法等

其次,從題目上說,題目要統領全詩,全詩要緊扣題目。根據蔡義江《懷我好音——詩詞體裁與唐宋名篇鑑賞》一書的整理,律詩的題目與全詩,有如下關係——

(一)題目與內容必須完全一致

舉例說,《紅樓夢》中「香菱學詩」一章,香菱第二次交上上的詩作,以《月》為題,全詩如下——

非銀非水映窗寒,試看晴空護玉盤。

淡淡梅花香欲染,絲絲柳帶露初幹。

只疑殘粉塗金砌,恍若輕霜抹玉欄。

夢醒西樓人跡絕,餘容猶可隔簾看。

結果黛玉認為這一首「過於穿鑿」,寶釵則指出:「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個『色』字,倒還使得。你看句句倒像是月色。

也就是說,題目是《月》或是《月色》,詩句在表達上是不同的。

(二)全詩必須始終環繞著題目寫

以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為例——

首聯「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寫的是詩人自己聽聞喜訊之後,喜極而泣的情形;

頷聯「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寫的是詩人稍稍定神之後,看到妻兒欣喜若狂的狀態;

頸聯「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寫的是詩人一家歡聚一堂(放歌、縱酒),籌劃著迴歸故鄉的情景。

尾聯「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寫的是詩人一家遐想乘著快船,從巴峽穿過巫峽,從襄陽回到洛陽的情形。注意,這一聯是「遐想」,並非實情。如果是紀事,那就與題目中的「

」字不相符了。鄉老李名方在其譯作中,翻譯這一聯時,特意加上了「我彷彿」三字,可謂深會其中精妙。

(三)題目的每層意思都必須寫到

以韓愈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為例——

首聯、頷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寫的是「左遷」;

頸聯「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寫的是「至藍關」;

尾聯「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寫的是「示侄孫湘」。

值得一提的是,韓愈的「侄孫湘」,也就是韓湘,真是八仙故事中的韓湘子。這首詩,在很多以八仙為題材的文藝作品中,也常提及。

(四)題目或主要題意須開門見山,即在首聯中便寫出

舉例說,讓李白感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崔顥的《黃鶴樓》詩,首聯「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就切入正題,毫不囉唆。

律诗之体裁:格律、题目、章法等

最後,關於章法,據清人何文煥所輯《歷代詩話》記述,其起、承、轉、合之要領如下——

破題——或對景興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就題起。要突兀高遠,如狂風捲浪,勢欲滔天。

頷聯——或寫意,或寫景,或書事、用事引證。此聯要接破題,要如驪龍之珠,抱而不脫。

頸聯——或寫意、寫景、書事引證,與前聯之意相應、相避。要變化,如疾雷破山,觀者驚愕。

結句——或就題結,或開一步,或邀前聯之意,或用事,必放一句作散場,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言有盡而意無窮。

需要注意的是,《歷代詩話》將「起、承、轉、合」機械地對應「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是不對的,古人詩作中,起承轉合的節點,要比這個複雜一些。

此外,律詩還是句法、字法等諸多要求,將來有機會,再深入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